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彼得·布拉若維契

鎖定
彼得·布拉若維契(Petre Blajovici;1922年8月22日——?)前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黨和國家領導人之一,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黨務和國務活動家。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 [1-8] 
中文名
彼得·布拉若維契
外文名
Petre Blajovici
別    名
Petru [2] 
國    籍
羅馬尼亞 [1] 
民    族
羅馬尼亞人 [2] 
出生日期
1922年8月22日 [2] 
畢業院校
克盧日黨校
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
斯特凡·喬治烏學院 [2] 
職    務
革命家政治家工人經濟學家 [2] 
出生地
比霍爾縣切法鄉 [2] 
學    位
經濟學博士 [2] 
政    黨
羅馬尼亞共產黨 [1] 

彼得·布拉若維契人物傳記

彼得·布拉若維契早年時期

1922年8月22日生於羅馬尼亞王國特蘭西瓦尼亞地區比霍爾縣切法鄉伊安德村。1937——1940年在奧拉迪亞“閃電”工廠當鎖匠學徒工,1940——1943年在伊安德的鐵匠鋪當鎖匠。1943年9月——1944年5月在蒂米什瓦拉的“米斯塔父子”工廠當鎖匠。1944年5月——1946年10月入伍服兵役。1946年10月任羅馬尼亞農民陣線伊安德鄉委員會書記。1947年6月——1948年10月重操舊業當鎖匠。1947年12月加入羅馬尼亞共產黨(1948——1965年稱羅馬尼亞工人黨),1948年2月——10月任奧拉迪亞公社聯合體黨委書記。 [9]  [1]  [2]  [3]  [4]  [5]  [6]  [7]  [8] 

彼得·布拉若維契黨務工作者

1948年10月——1949年9月先後任瓦什克烏區黨委書記、比霍爾縣黨委宣傳鼓動部新聞出版委員會負責人。1949年9月——1950年3月任貝尤什區黨委書記。1950年任肯佩尼區黨委第一書記。同年在克盧日州委黨校學習。1951年任克盧日州黨委委員。1952年6月——1954年10月先後任克盧日州黨委農業事務書記和經濟事務書記。1954年10月——1957年2月16日任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黨、工會和勞動青年聯盟行政機關部服務局局長。1957年2月——1960年6月在布加勒斯特經濟研究學院國民經濟系攻讀經濟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此外,他還在“斯特凡·喬治烏”社會政治學院(羅共中央高級黨校)進修。1960年6月17日任蒂米什瓦拉州黨委第一書記。1960年10月任巴納特州黨委第一書記。1960年12月在羅馬尼亞工人黨第三次代表大會(羅馬尼亞共產黨“八大”)上當選為羅馬尼亞工人黨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 [9]  [9]  [1]  [2]  [3]  [4]  [5]  [6]  [7]  [8] 
布拉若維契在國慶節慶祝活動上 布拉若維契在國慶節慶祝活動上

彼得·布拉若維契黨政領導人

1965年3月18日——1967年12月8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副主席。1965年7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九次代表大會上當選為羅共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67年12月8日在羅馬尼亞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後被解除部長會議副主席職務。1967年12月9日——1969年3月13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勞動部長。1969年3月13日——1969年6月2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地方政府管理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69年6月2日——1973年4月19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國民經濟和地方政府管理委員會主席(部長級)。1969年8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次代表大會上仍為羅共中央政治執行委員會候補委員。1973年4月19日——1977年1月25日任羅馬尼亞共產黨比霍爾縣委員會第一書記兼比霍爾縣人民委員會執行委員會主席。 [10]  [1]  [2]  [3]  [4]  [5]  [6]  [7]  [8] 
在1974年11月羅共“十一大”上被免去羅共中央政治候補執委,保留中央委員,1979年11月在羅共“十二大”上當選為羅共中央檢查委員會委員。1977年1月26日——1980年2月22日任羅馬尼亞國家農業和食品工業部部長級國務秘書、羅馬尼亞經濟和社會發展最高委員會成員。1980年5月16日——1983年7月1日任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駐津巴布韋共和國第一任特命全權大使。1983年7月1日被召回國。1984年7月被貶謫為比霍爾縣手工業合作社聯合會主席。1984年11月在羅馬尼亞共產黨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以落選的方式被解除中央檢查委員的職務。 [10]  [1]  [2]  [3]  [4]  [5]  [6]  [7]  [8]  [11] 
彼得·布拉若維契是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第四、五、六、七屆大國民議會代表。1961年3月5日——1965年3月7日當選為巴納特州博阿沙第10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5年3月7日——1969年3月2日當選為巴納特州紅鋼市第16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69年3月2日——1980年3月9日當選為比霍爾縣北奧拉迪亞第1選區大國民議會代表。1975年3月18日——1977年7月9日任大國民議會人民委員會和地方政府管理委員會成員。 [1]  [2]  [3]  [5]  [6]  [7]  [8]  [11] 

彼得·布拉若維契榮譽

彼得·布拉若維契 彼得·布拉若維契
彼得·布拉若維契曾榮獲三級勞動勳章(1954年)、一級勞動勳章(1962年);“羅馬尼亞共產黨成立四十週年”紀念獎章(1961年);“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之星”三級勳章(1964年);二級“圖多爾·弗拉迪米列斯庫”勳章(1966年);“祖國解放二十五週年”紀念獎章(1969年);一級“八·二三革命”勳章(1971年);蘇聯“勝利”獎章;“從法西斯的枷鎖下獲得解放”紀念獎章;“羅馬尼亞人民軍第一集團軍建立10週年”紀念獎章。 [2]  [3]  [5]  [6]  [7]  [8] 
參考資料
  • 1.    《當代國際人物詞典》編寫組.《當代國際人物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0年
  • 2.    弗洛麗卡·多佈雷.《羅馬尼亞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委員傳記:1945——1989年》.布加勒斯特:羅馬尼亞科學與百科全書出版社,2004年:第99~100頁
  • 3.    梅羅尼亞出版公司編輯.《羅馬尼亞歷史人物傳記辭典》.布加勒斯特:梅羅尼亞出版公司,2008年
  • 4.    中共中央編譯局世界社會主義研究所.《新編世界社會主義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 5.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所世界人物大辭典編委會編輯.《世界人物大辭典》.北京: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1990年
  • 6.    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歐中亞研究所《東歐中亞問題譯叢》編輯部譯.《世界政壇人物辭典》.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1992年
  • 7.    新華通訊社譯名室.《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3年第一版
  • 8.    斯泰利安·內亞戈耶.《羅馬尼亞政治家》.布加勒斯特:馬基雅維利出版社,2007年
  • 9.    Gheorghe Boldur-Lățescu.The Communist Genocide In Romania .紐約: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5年:第190頁
  • 10.    Gheorghe Boldur-Lățescu.The Communist Genocide In Romania.紐約:Nova Science Publishers Inc ,2005年:第191頁
  • 11.    BLAJOVICI PETRE (PETRU). In: Florica Dobre (Hrsg.): Consiliul Național pentru Studiera Arhivelor Securității. Membrii C.C. al P.C.R. 1945–1989. Dicționar. Editura Enciclopedicã, Bukarest 2004, ISBN 973-45–0486–X, S. 99~100 (PDF; 12,1 MB)  .Cnsas.ro[引用日期2017-02-1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