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彼得·威爾

鎖定
彼得·威爾(Peter Weir),1944年8月21日出生於澳大利亞悉尼,澳大利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
1968年,執導劇情短片《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Reverend Buckshotte》,從而正式開啓了他的導演生涯。1975年,執導懸疑劇情片《懸崖下的野餐》上映 [1]  。1982年,執導戰爭劇情片《危險年代》,該片獲得第3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  。1985年,執導犯罪驚悚片《證人》,該片獲得第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3]  。1989年,執導劇情片《死亡詩社》獲得第4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4]  。1990年,執導劇情片《綠卡》獲得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5]  。1993年,執導驚悚劇情片《無畏》,該片入圍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6]  。1998年,執導劇情片《楚門的世界》獲得第5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7] 
2003年,執導戰爭劇情片《怒海爭鋒》獲得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8]  。2010年,執導劇情片《回來的路》上映 [9] 
中文名
彼得·威爾
外文名
Peter Weir
別    名
Peter Lindsay Weir (本名)
國    籍
澳大利亞
出生地
澳大利亞悉尼
出生日期
1944年8月21日
星    座
獅子座
畢業院校
悉尼大學(中途輟學)
職    業
導演、編劇
經紀公司
Commonwealth Film Unit(聯邦電影組)
代表作品
死亡詩社
楚門的世界
怒海爭鋒
巴黎食人車
主要成就
兩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四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性    別
職    務
製片人

彼得·威爾早年經歷

彼得·威爾出生在澳大利亞悉尼一個地產商的家庭 [10]  ,他在悉尼大學期間學習法律和美術專業後沒有讀完課程就離開了學校 [11]  。他協助父親工作了一段時間後,從而開始了他的歐洲之旅 [10]  。回到澳洲以後,他在Commonwealth Film Unit(聯邦電影組)找到了一份工作 [12] 

彼得·威爾演藝經歷

彼得·威爾個人工作照
彼得·威爾個人工作照(18張)
1968年,執導劇情短片《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Reverend Buckshotte》,從而正式開啓了他的導演生涯。1971年,執導由塞爾吉·拉扎雷夫、朱迪麥克·伯尼、格雷厄姆·邦德合作主演的劇情片《三人行》,這是彼得·威爾執導的首部電影。1974年,執導由約翰·梅永、克里斯·海伍德、布魯斯·斯賓斯聯合主演的懸疑劇情片《巴黎食人車 [13] 
1975年,執導根據瓊·林賽的同名經典小説改編的懸疑劇情片《懸崖下的野餐》上映 [1]  ,由海倫·摩斯傑基·韋佛安·路易斯·蘭伯特合作主演 [14]  ,該片講述了二十世紀初某女子學校野餐時發生的失蹤故事 [15]  。1977年,執導由理查德·查伯蘭大衞·古皮利威文·格雷合作主演的懸疑劇情片《最後大浪 [16]  ,講述了某律師調查澳大利亞土著內部殘殺事件的經歷的故事 [17] 
1979年,執導由伊瓦·坎特斯、帕姆·桑德斯、朱迪·莫里斯合作主演的驚悚片《水管工》 [18]  。1981年,執導由梅爾·吉布森、馬克·李、比爾·克爾合作主演的戰爭片《加里波底》 [19] 
彼得·威爾個人出席頒獎典禮照
彼得·威爾個人出席頒獎典禮照(4張)
1982年,執導由梅爾·吉布森西格妮·韋弗琳達·亨特合作主演的戰爭劇情片《危險年代 [20]  ,講述了1965年發生於印度尼西亞的反對蘇哈諾總統的政變的故事 [21]  ,該片獲得第36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 
1985年,執導由哈里森·福特凱莉·麥吉利斯、約瑟夫·索默合作主演的犯罪驚悚片《證人 [22]  ,該片獲得第9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獎 [3]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8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3] 第43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4] 
1986年,執導由哈里森·福特海倫·米倫瑞凡·菲尼克斯合作主演的冒險劇情片《蚊子海岸 [25]  。1990年,執導由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羅伯特·肖恩·萊納德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死亡詩社 [26]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43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4] 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27] 
1990年,執導由傑拉爾·德帕迪約安迪·麥克道威爾合作主演的劇情片《綠卡 [28]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提名 [5]  。1993年,執導由傑夫·布里吉斯伊莎貝拉·羅西里尼合作主演的驚悚劇情片《無畏 [29]  ,該片入圍第44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6] 
彼得·威爾個人出席活動照
彼得·威爾個人出席活動照(2張)
1998年,執導由金·凱瑞勞拉·琳妮、艾德·哈里斯領銜主演的劇情片《楚門的世界 [30]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7] 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31] 第56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32]  。之後,該片被美國《娛樂週刊》評選為“百部電影新經典”之一 [33] 
2003年,執導根據派翠克·歐布萊恩的小説《主人與指揮官:世界的另一端》改編的戰爭劇情片《怒海爭鋒 [34]  ,該片由羅素·克勞保羅·貝坦尼詹姆斯·達西聯袂主演 [35]  ,講述了英國“驚奇號”戰艦艦長與敵人進行生死對決的故事 [36]  ,他憑藉該片獲得第57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導演獎 [8] 第76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37] 第61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38]  。之後,被《星期日泰晤士報》(英國媒體)評選為十年“40大”佳片之一 [39] 
2004年,獲得了第10屆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獎終身成就獎 [40]  。2010年,執導根據斯拉沃米爾·拉維奇的小説《漫漫長路:追尋自由的真實故事》改編的冒險劇情片《回來的路》上映 [9]  ,由吉姆·斯特吉斯柯林·法瑞爾西爾莎·羅南合作主演 [41]  ,講述了幾個從前蘇聯古拉格集中營裏逃出來的士兵,一路經歷千辛萬苦,翻越喜馬拉雅山最終到達印度的故事 [42] 
2013年,彼得·威爾受邀擔任了第4屆紐約中國電影節的頒獎嘉賓 [43] 
2024年3月,在法國電影資料館節為澳大利亞導演彼得·威爾舉辦了電影回顧展,彼得·威爾宣佈不再拍電影:我沒有精力了。 [58] 

彼得·威爾個人生活

家庭情況
彼得·威爾的父親是一位房地產的商人 [11] 

彼得·威爾主要作品

彼得·威爾導演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0年
電影
2003年
電影
1998年
電影
1993年
無畏
電影
1990年
綠卡
電影
1989年
電影
1986年
電影
1985年
證人
電影
1982年
電影
1981年
《加里波底》
電影
1980年
《水管工》
電影
1977年
電影
1975年
電影
1974年
電影
1971年
《三人行》
電影
1968年
《The Life and Times of the Reverend Buckshotte》
短片

彼得·威爾編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0年
電影
2003年
電影
1993年
無畏
電影
1990年
綠卡
電影
1982年
電影
1981年
《加里波底》
電影
1980年
《水管工》
電影
1977年
電影
1974年
電影
1971年
《三人行》
電影

彼得·威爾製片作品

時間
名稱
類型
2010年
電影
2003年
電影
1993年
無畏
電影

彼得·威爾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
柏林國際電影節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英國電影學院獎
歐洲電影獎
日本電影學院獎
美國導演工會獎
影視類
  • 2022-11-19    奧斯卡終身成就獎[57]     死亡詩社    (獲獎)    

彼得·威爾人物評價

彼得·威爾個人寫真照
彼得·威爾個人寫真照(2張)
彼得·威爾利用精耕細作的手法總能讓觀眾觸碰到非比尋常的深度,他的作品經常可以在看似平庸的好萊塢傳統題材中平添一般高貴之氣,這源自於他對角色更加豐滿的塑造,對他們的精神內核的尊重,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奇觀視效和誇張戲劇化的道具 [51] (《國家人文歷史》評)
彼得·威爾對自己藝術追求上的嚴肅態度,對個人作品質量上有着嚴格的要求。他始終選擇較冷門而且層次較高的題材,以含蓄、富有詩意的風格,以較創新、又極具冒險性的手法來處理電影,在好萊塢式的傳統手法中推陳出新,足見他有着“擇善固執”的一面 [11]  (《當代電影》評)
彼得·威爾的特點是一反好萊塢式的誇張和戲劇化,老套的故事在他鏡頭下總能讓觀眾們眼前一亮 [52]  。他在影片中秉承了一以貫之的對現實的反思態度,並且在個體往往與體制之間有着矛盾衝突 [53]  。此外,他拍攝的影片雖然不是很多,但都非常有影響力 [54] (網易娛樂、《電影文學》、《芒種》評)
彼得·威爾的電影都有一種貫穿始終的憂慮,讓觀眾們從銀幕上看到了澳大利亞的獨特性格與文明特徵。他從澳大利亞這樣一個西方的地理邊緣之地出發,對西方的價值做了有力的批判和提醒 [55]  。他熱衷於表現神秘氛圍和探究人類行為,同時他又擅長指導演員、構思鏡頭,並且準確地把握人物的情緒和影片的基調 [56] (《作家》、《大眾電影》評)
彼得·威爾寫真 彼得·威爾寫真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