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蠡

(巢湖古稱)

鎖定
“彭蠡”在漢代稱“巢湖”。早期湖大域廣,洪荒嚴重,大禹曾受命來治,立下殊功,專記大禹行跡的《尚書·禹貢》即有兩處記載。可是,班固撰《漢書》時出誤,後人遂張冠李戴將“彭蠡”給了鄱陽湖,致使巢湖一時間失名無籍,到了東漢後期人們重新命名“漅湖”。
中文名
彭蠡
別    名
漅湖
語    出
尚書解義
“彭蠡”是巢湖。首辨此誤的是熟悉江淮歷史地理的理學大師朱熹和他的高足著名學者蔡沈(《書經集傳》)。元明學者仍舊不敢糾正班固之誤,清康熙朝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李光地進一步甄別而再次宣言:“‘彭蠡’即今巢湖,‘會於匯’為今鄱陽”。(《尚書解義》)“四庫全書”總纂官、協辦大學士紀昀(曉嵐)贊同此説,清代巢湖史研究專家李恩綬主編《巢湖志》開卷即為此聲明:“巢湖,一雲‘彭蠡’。”
“彭蠡”絕非鄱陽湖。現代歷史地理和湖泊研究專家一致指出,鄱陽湖域在兩漢時期,僅為河汊沼澤,約在東晉末年漸成湖泊。鄒逸麟教授辨誤:“認為古代彭蠡澤即今鄱陽湖,其實這是不正確的。”王育民教授確論:“東漢時班固為了附會《禹貢》彭蠡之説,把江南的湖口斷陷水域誤指為《禹貢》的彭蠡澤。古彭蠡澤的名稱就這樣被繼續沿用下來。”(《中國歷史地理概論》)
班固出錯是難免的,我們的責任是把“彭蠡”之名歸還巢湖,重新整理和健全巢湖湖史檔案。 [1] 
參考資料
  • 1.    《彭蠡的正解》 引用自百度“彭蠡”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