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彭南特紅疣猴

鎖定
彭南特紅疣猴(學名:Procolobus pennantii):是哺乳綱、猴科的靈長類動物。頭體長53-63釐米,尾長 60-70釐米,體重7-11千克。軀體纖瘦,皮毛顏色鮮明。頭部黑色,背部、四肢和上體其他部分褐紅色或慄褐色,胸腹部灰白色。像其他疣猴種,臀疣很小,尾巴很長,頰囊也比一般猴子小。
棲息在由低地到海拔3000多米以上高處的熱帶雨林中。樹棲性較強,晝行性。在樹叢間行動迅速。完全素食,每天會進食大量的樹葉,偶爾吃水果、苔蘚和種子。分佈於赤道幾內亞比奧科島)。
(概述圖參考來源: [1] 
拉丁學名
Piliocolobus pennantii
別    名
奧科紅疣猴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哺乳綱
亞    綱
真獸亞綱
靈長目
亞    目
類人猿亞目
猴科
亞    科
疣猴亞科
紅疣猴屬
彭南特紅疣猴
亞    種
無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Waterhouse, 1838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 [3] 
中文名
彭南特紅疣猴
同義學名
Procolobus badiusssp.pennantii Waterhouse, 1838
外文名
Bioko Red Colobus

彭南特紅疣猴形態特徵

彭南特紅疣猴
彭南特紅疣猴(9張)
彭南特紅疣猴軀體纖瘦,頭體長53-63釐米,尾長 60-70釐米,體重7-11千克。具有典型的小腦袋,背部長,腹部圓。四肢非常長。像其他疣猴種,臀疣很小,尾巴很長,頰囊也比一般猴子小。手指特別長,細長手指被對回握形成一個強有力的鈎,以適於抓持樹枝。疣猴最顯着的特徵之一就是沒有拇指。拇指應保留的地方仍留有凹凸,使其看起來好像拇指已被切斷。該物種與其他非洲疣猴物種一樣,拇指已退化成一個小疣。彭南特紅疣猴的皮毛顏色為頭部黑色,背部、四肢和其他部分褐紅色或慄褐色,胸腹部灰白色。額頭上的毛髮典型的中心向下分開,通常為深紅色至近乎黑色。通常恥骨區域的毛髮白色。 [4] 
吻部突出,兩顎粗壯,牙齒32枚,鼻孔朝前向下緊靠,手足均有5個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 [5] 

彭南特紅疣猴棲息環境

該物種是樹棲動物,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樹梢上度過。在主要和次要雨林的樹冠的各個層級都可以找到它們。紅疣猴屬的猴子的發生在原始森林中的密度比其他疣類更高。彭南特紅疣猴也生活在沼澤森林中、乾燥森林。 通常,該物種位於相對較高的高度。 [4] 
主要棲息於低陸平原和中高度山區熱帶濕潤森林,以及“大火山口科學保護區”(Gran Caldera Scientific Reserve)西南部的沼澤森林中。這些地方被稱為“季風森林”,每年降雨超過10,000毫米。據報道,該物種從海拔1800米或更高的山上穿過山地森林進入雪佛蘭森林(Schefflera forests)。然而,克洛寧等人(Cronin et al.)僅在海拔範圍0-1,200米處觀察到彭南特紅疣猴,並提出該物種可能不會比基於生境適宜性模型的結果高。 [4] 

彭南特紅疣猴生活習性

彭南特紅疣猴的家族領地可以延伸100公頃或更多,通常與其他族羣的領地重疊。 [4]  晝行性。樹棲性較強,通常生活在數十隻或上百隻的羣體中,和其他紅疣猴物種一樣,羣族多雄和多雌,通常雌性比例很高,甚至是雄性的二倍。它們在樹叢間行動迅速,以四肢運動的方式穿過樹林,有時會利用纖細的樹枝彈跳,在樹冠的縫隙中跳躍。 [4] 
雌性通常在同一個羣體中生活,但雄性在其一生中常常幾次移居到新的羣體中,也可能會組成同性團體。儘管較大的羣體在爭奪食物時偶爾會佔領較小的羣體的領地,但該物種一般領地意識並不強烈。 [4] 
彭南特紅疣猴是社會性動物,它們會用三種方式進行溝通或聯繫。第一種是社交展示,展示者將其後部朝向接收者,並將後肢抬高到高於身體的其餘部分。除成年雄性外,其餘所有的雄性都會屈從這種行為。第二種是社交修飾,它們彼此用嘴從對方的身上清除不需要的物質,例如死皮、昆蟲或寄生蟲。儘管此行為在衞生方面非常重要,但其真正目的是加強相互之間的聯繫。第三種社交方式就是語言或聲音了,這些聲音很響。被描述為“吠”和“吱”的噪音,可能是個人之間以及族羣之間非常重要的聽覺交流。 [4] 
彭南特紅疣猴在森林的上層尋找食物,往往在早晨和晚上進食。完全素食。它們的食物包括未成熟的葉子和嫩枝,以及種子和果實。疣猴的胃結構複雜,消化能力很強,可以分解纖維素等難以消化的植物。每天大量的植物進入胃部,在這種發酵過程中,成熟的含糖水果在食用時會產生過量的氣體和酸。這會導致疼痛並可能導致死亡。因此,該物種只能消化未成熟和堅韌的水果。也吃苔蘚、種子和真菌,甚至還會吃白蟻粘土和木炭,以幫助消化葉子上的毒素。 [4] 

彭南特紅疣猴分佈範圍

分佈於赤道幾內亞(比奧科島)。 [3] 
彭南特紅疣猴分佈圖 彭南特紅疣猴分佈圖

彭南特紅疣猴繁殖方式

關於彭南特紅色疣猴的繁殖情況知之甚少,儘管在疣猴亞科中與其他物種的繁殖方式可能相似。雌性的生殖器區域在發情期會腫脹。雌性使用“社交展示”來表示它們已經準備好交配。疣猴以一種“公共婚姻”的方式繁殖,雌性準備交配,雄性則退出較大的羣體。疣猴是多配型的,這意味着每個雄性的交配都有多個雌性。 [4] 
疣猴沒有特定的繁殖季節,雌性大約每兩年產一次。彭南特紅疣猴一次生一個後代。 該特定物種的妊娠期尚不清楚,但其他疣猴的妊娠期為5-7個月。妊娠後,雌性疣猴在單隻雄性的陪同下離開羣,直到分娩後第二天才返回。在非洲,雌性疣猴的性成熟期通常在3-4歲之間,而雄性則在5-6歲之間。 [4] 
彭南特紅疣猴出生後的前1-3.5個月,通常只有母親來養育幼猴。 此後,其他小組成員將幫助照顧幼猴。 雌雄亞成體都有類似成年雌性的生殖區特徵。這被認為是為了保護尚未成年的雄性亞成體不被成年雄性驅逐出羣。 [4] 

彭南特紅疣猴保護現狀

彭南特紅疣猴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 3.1——極危(CR)。 [3]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Ⅱ級保護動物。 [3] 
列入《非洲自然和自然資源保護公約》B類。 [3] 

彭南特紅疣猴種羣現狀

對該物種的主要威脅是狩獵和棲息地退化。彭南特紅疣猴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是因為該物種在比奧科島上的活動範圍非常有限,大約僅有160平方千米,並懷疑物種數量在過去的三代(1986-2016年)中下降了80%以上,主要是由於在有限的範圍內受到嚴重的狩獵影響。 [3] 

彭南特紅疣猴瀕危原因

黑猩猩是彭南特紅疣猴的常見捕食者,每年可以減少多達10%的種羣數量。彭南特紅疣猴的肉通常在商業市場作為森林食用肉出售。不斷髮展的非洲城市增加了對動物蛋白(例如食用森林獵物)的需求。 僅西非的叢林肉市場就是一個數十億美元的產業。因為它們為獵人提供了最大的利益。 [4] 

彭南特紅疣猴保護措施

彭南特紅疣猴受到赤道幾內亞共和國和國際立法的一些保護。其物種數量完全在法律認可的保護區內,禁止狩獵。此外,2007年10月的幾內亞總統令,禁止捕獵、出售和食用所有靈長類動物。但是,尚無關於“大火山口科學保護區”的管理計劃。 [3] 
比奧科島生物多樣性保護計劃(BBPP)在“大火山口科學保護區”有許多項目正在進行中,包括靈長類動物監測,替代生計,教育計劃,專業發展培訓(即生態衞士培訓),在烏雷卡村發展自然中心以及與INDEFOR合作,鼓勵人們積極參與儲備金及其日常管理。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EP)全球環境基金(GEF)項目也在該島上進行,目的是加強赤道幾內亞的保護區系統。該項目有助於支持BBPP在烏雷卡(Ureca)的努力,並努力使比奧科島(Bioko Island)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生物圈保護區。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