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鰟鮍

(鯉形目鯉科中的一個屬)

鎖定
鰟鮍(學名:Rhodeus)是鯉形目鯉科中的一個屬,包含23種小型淡水魚類。其體長約5~7.5釐米, [4]  [14]  體重約為40~70克。 [11]  鰟鮍體型高而側扁,頭部和尾部均較短,口小,無須。背鰭起點位於體長中部,腹鰭位於背鰭下方,胸鰭末端超過腹鰭起點,臀鰭起點與背鰭基部中點對應,尾鰭叉形。 [1]  [11] 
鰟鮍主要棲息於淡水湖泊、水庫和河流等淺水區底層,偏好靜水體和水草茂盛的環境。主要棲息在淡水湖泊、水庫和河流等淺水區的底層,喜靜水體以及水草茂盛的環境。 [1]  [6]  繁殖期,雄性鰟鮍體色變得格外豔麗,雌性鰟鮍輸卵管伸長。鰟鮍有將卵產入河蚌鰓中的習性,這樣可以通過河蚌的保護使幼魚得以成長,同時河蚌也會將幼體投放到鰟鮍的身上。 [2] 
截至202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收錄12種鰟鮍屬魚類。 [6]  例如,老撾鰟鮍(Rhodeus laoensis)於2011年被列為易危(VU)物種, [21]  暗色鰟鮍(Rhodeus atremius)於2018年被列為近危(NT)物種。 [17] 
中文名
鰟鮍
拉丁學名
Rhodeus [4] 
動物界(Animalia) [4] 
脊索動物門(Chordata) [4] 
輻鰭魚綱(Actinopterygii) [4] 
鯉形目(Cypriniformes) [4] 
鯉科(Cyprinidae) [4] 
鰟鮍屬Rhodeus [4] 
分佈區域
歐亞大陸除中亞地區各淡水流域 [1]  [6] 
命名者及年代
Agassiz, 1835 [1] 
棲息環境
淡水湖泊的底部、河流的淺水區域、回水灣、池塘或那些清澈、多石的溪流之中 [1]  [6]  [11] 

鰟鮍動物史學

鰟鮍進化史

更新世晚期,鰟鮍屬魚類的原始種類從東亞地區經中亞抵達歐洲東部,並在此地生存下來,後逐漸擴展至歐洲其他地區。日本鰟鮍種羣的基因類型與中國本土鰟鮍較為相似,很可能源自共同祖先;而中國黑龍江地區的鰟鮍,其基因類型與其他地區的鰟鮍存在較大差異;此外,歐洲鰟鮍與亞洲鰟鮍的基因類型也較為接近。 [12]  隨着時間推移,鰟鮍的基因數據不斷增加,這可能與不同物種間的基因交流密切相關。 [3] 

鰟鮍分類史

截至2024年,全球生物物種名錄(Catalogue of Life)已經收錄了共計23種鰟鮍屬魚類。 [4]  然而,有學者認為中華鰟鮍(Rhodeus sinensis)與彩石鰟鮍(Rhodeus lighti)可能是同一物種,即後者可能是前者的同物異名。 [2]  下表列出了鰟鮍屬的所有物種(部分物種尚未獲得確切的中文命名)。 [13] 
中文名 [4] 
學名 [4] 
命名人 [4] 
分佈範圍 [4] 
歐洲鰟鮍
Rhodeus amarus
Bloch, 1782
中歐、東歐以及小亞細亞半島北部等地 [22] 
南方鰟鮍
Rhodeus meridionalis
Karaman, 1924
愛琴海沿岸從瓦爾達爾到皮尼奧斯河流域
Rhodeus albomarginatus
Li & Arai, 2014
中國安徽省長江至鄱陽湖
阿穆爾鰟鮍
Rhodeus amurensis
Vronsky, 1967
阿穆爾河和漢卡湖 [19] 
Rhodeus atremius
Jordan & Thompson, 1914
日本九州島
格魯吉亞鰟鮍
Rhodeus colchicus
Bogutskaya & Komlev, 2001
西外高加索至格魯吉亞
Rhodeus fangi
Miao, 1934
中國南部和東部的大部分江河流域 [16] 
Rhodeus haradai
Arai, Suzuki & Shen, 1990
中國海南省
老撾鰟鮍
Rhodeus laoensis
Kottelat, Doi & Musikasinthorn, 1998
老撾
Rhodeus ocellatus
Kner, 1866
原產於中國台灣省,現已遍佈大部分西太平洋沿岸地區 [18] 
越南鰟鮍
Rhodeus rheinardti
Tirant, 1883
越南
Rhodeus sericeus
Pallas, 1776
俄羅斯、蒙古和中國的阿穆爾河流域,從上游到河口 [20] 
Rhodeus shitaiensis
Li & Arai, 2011
中國安徽省
Rhodeus sinensis
Günther, 1868
中國
日本鰟鮍
Rhodeus smithii
Regan, 1908
日本
Rhodeus spinalis
Oshima, 1926
中國海南省和廣東、廣西省,越南北部
粗紋暗色鰟鮍
Rhodeus suigensis
Mori, 1935
日本和朝鮮
朝鮮鰟鮍
Rhodeus uyekii
Mori, 1935
南朝鮮
彩色鰟鮍
Rhodeus lighti
Wu, 1931
阿穆爾盆地至中國南部

Rhodeus monguonensis
Li, 1989
中國

Rhodeus notatus
Nichols, 1929
中國

Rhodeus pseudosericeus
Arai, Jeon & Ueda, 2001
南朝鮮

Rhodeus sciosemus
Jordan & Thompson, 1914
日本

鰟鮍發現與命名

鰟鮍屬由瑞士博物學家路易斯·阿加西(Louis Agassiz)於1835年建立,其模式種採集於歐洲。 [1] 

鰟鮍形態特徵

鰟鮍體型修長,體長約5-7.5釐米, [14]  體重約40-70克。 [11]  鰟鮍體型高而側扁,體高大於體長的2/5。頭部短小,口小,位於前端或略偏下方,無須。下頜略短於上頜,眼位於頭部側上方。側線不完整,側線鱗不超過10片,腹部無稜線。背鰭起點位於體長中部,腹鰭位於背鰭下方,胸鰭末端超過腹鰭起點,臀鰭起點與背鰭基部中點對應。背鰭和臀鰭的最後一根鰭條不分枝,鰭條細弱,與各自的第一根分枝鰭條粗細無明顯區別。背鰭分枝鰭條8-12根,臀鰭分枝鰭條8-15根。尾柄短,尾柄中線有一條深色縱帶,尾鰭叉形。 [1]  [8] 
鰟鮍咽齒一行,齒側鋸紋或有或無,即使有也僅為淺凹紋。鰓耙6-14個。鰾分為兩室,前室比後室短。 [1] 
在歐洲,鰟鮍又被稱為“苦魚”,這是因為在清洗鰟鮍的過程中,其膽囊很容易破裂,導致魚體帶有苦味。 [7] 
鰟鮍屬的形態特徵 鰟鮍屬的形態特徵

鰟鮍棲息環境

鰟鮍通常生活在淡水湖泊底部、河流淺水區、回水灣、池塘以及清澈多石的溪流中,這些地方水質良好,水生植物豐富。鰟鮍偏好靜止或緩流水域,尤其是水草茂盛的環境,這些環境為它們提供了庇護和充足的食物。 [1]  [6]  [11] 
鰟鮍屬的棲息環境 鰟鮍屬的棲息環境

鰟鮍分佈範圍

鰟鮍分佈廣泛,遍及歐亞大陸。在歐洲,主要分佈於中部和南部; [14]  [26]  在中國,從南方的長江、元江、珠江等水系到北方的黃河、額爾齊斯河、圖們江、黑龍江等水域均有分佈。 [1]  [6] 

鰟鮍生活習性

鰟鮍覓食行為

鰟鮍是一種雜食性魚類,其主要食物為藻類,尤其是硅藻及其他各類藻類,同時也會攝取一些碎屑。除此之外,它也會少量攝取枝角類和橈足類。此外,鰟鮍也會吃水草、高等植物的葉片、沉澱的有機物、浮游動物以及水生昆蟲等。 [11]  以歐洲鰟鮍為例,其消化道中主要含有有機碎屑和藻類,因其常在水底附近覓食,腹中也可能發現沙粒。 [23] 

鰟鮍活動特點

鰟鮍傾向於集羣遊動,行動迅速,反應敏捷,具有較強的逃避敵害能力。在仔魚階段,它們偏好停留在河岸附近的水草邊緣或沒有水草的近河岸上層水域。而幼魚和成魚則更喜歡在水體的中下層生活。 [2]  [11]  高體鰟鮍幼魚具有顯著的集羣習性。隨着羣體規模擴大,個體間距縮小,羣體凝聚力增強,但羣體內部協調性和動作同步性可能有所下降。集羣習性有助於提高覓食效率、及時發現捕食者,有利於適應環境壓力較大、生境結構複雜的水域環境。 [15] 

鰟鮍生長繁殖

鰟鮍生長特徵

鰟鮍屬下的動物生活史可分為五個階段:胚胎期、仔魚期、稚魚期、幼魚期及成魚期。 [11]  在幼魚期,鰟鮍會繼續附着在河蚌的鰓瓣間進行發育,直至卵黃被完全吸收、鰾充氣、幼魚可以自由遊動和主動覓食時,它們才會離開河蚌獨立生活。 [10]  例如,高體鰟鮍幼魚約在135-140日齡時離開貝類獨立生活,此時鱗片已完整,雄魚體色鮮豔,雌魚長出產卵管。 [28]  魚類和貝類的繁殖期是相吻合的,貝類會將勾介幼蟲附着到鰟鮍身上,這些幼蟲在鰟鮍的皮膚中完成發育。 [14]  通常情況下,鰟鮍發育18個月後,生長速度明顯減緩,壽命約為4-5年。 [11] 

鰟鮍性成熟

鰟鮍屬下的動物1年左右即可達性成熟, [11]  一般在4~6月間繁殖。 [14] 

鰟鮍求偶

求偶過程中,雄性鰟鮍體色發生顯著變化,腹部變為橙色,鰭變為紅色,體側出現絢麗發亮的縱行彩虹帶,吻部點綴着珠星。 [2] 

鰟鮍交配產卵

雌性鰟鮍發育出一根較長的產卵管,插入貝類的出水孔,在鰓瓣間或外套腔中產卵。雄性鰟鮍負責使產入貝類的卵受精。 [14]  雌魚在選擇產卵位置時,會優先考慮貝類的內鰓部位,產卵完成後,其產卵管會逐漸萎縮。 [10]  [2]  以中華鰟鮍為例,5-6月是其產卵旺季,雌魚分批產卵,卵呈橘黃色。繁殖期間,雌雄鰟鮍頻繁靠近河蚌,並在其出水孔處停留。雄魚通過顫動各鰭,尤其是尾鰭,引誘雌魚前來河蚌處產卵。雌魚在貝類中產卵後,雄魚會立即上前使卵受精。 [5]  歐洲鰟鮍也展現出類似的生殖行為。 [9] 

鰟鮍孵化

該屬下的卵受精後約30小時即可孵化。 [10] 

鰟鮍保護現狀

鰟鮍保護級別

截至2024年,鰟鮍屬下12個種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其中1個種為近危(NT),即暗色鰟鮍;1個種為易危(VU),即老撾鰟鮍;1個種為數據缺乏(DD),即高體鰟鮍;9個種處於無危(LC),分別是歐洲鰟鮍、南方鰟鮍、越南鰟鮍、刺鰭鰟鮍、方式鰟鮍、中華鰟鮍、格魯吉亞鰟鮍、阿穆爾鰟鮍、黑龍江鰟鮍、高體鰟鮍。 [6] 

鰟鮍種羣現狀

鰟鮍是淡水流域中廣泛分佈的小型魚類,數量眾多。儘管截至2024年尚未有確切的數量統計,但2017年中國瀋陽渾河一地的估計數量已達400餘萬尾,生物總量約70餘噸。 [1]  [6]  [24]  在中國的主要水系,如太湖等地,鰟鮍也是常見的魚類之一。 [25] 

鰟鮍瀕危原因

鰟鮍面臨着水質惡化、雜草清除以及捕食性魚類的威脅。 [6]  此外,水利工程建設造成的泥沙淤積,減少了鰟鮍繁殖所需的貝類數量,阻礙了其種羣數量的維持和增長。 [21] 

鰟鮍保護措施

阿穆爾鰟鮍與黑龍江鰟鮍的棲息範圍廣泛,涵蓋了如俄羅斯赫斯特(Khechtsir)國家自然保護區、伯爾湖及其拉姆薩爾濕地(Ramsar Site of Lake Burr),以及俄羅斯烏迪利(Udyly)國家自然保護區等多個重要的保護地。 [19-20]  同時,老撾鰟鮍在老撾南通2號(Nam Theun 2)保護區內也有分佈,其生存與繁衍得到了有效的保護。 [21] 
2021年1月起,長江干流及其主要支流、通江湖泊實施全面禁漁,隨後正式實施《長江保護法》。這些法律舉措為長江流域的魚類,包括鰟鮍,提供了強有力的法律保護,確保其生存環境和種羣數量得以穩定和恢復。 [27] 

鰟鮍主要價值

鰟鮍觀賞價值

鰟鮍體型小巧,體色豔麗,尤其在繁殖期,雄魚色彩更加絢麗奪目,適宜作為觀賞魚飼養。 [11]  [2]  在20世紀60年代,鰟鮍被引入歐洲,並因其美麗的外觀而獲得了“中國彩虹”的美稱,深受歐洲人民的喜愛。日本天皇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甚至特地派遣人員前往中國無錫的太湖地區尋找這種魚,足見其受歡迎程度。作為一種極具市場潛力的觀賞魚,鰟鮍受到了廣大愛好者的青睞。 [11] 

鰟鮍生態價值

在生態系統中,鰟鮍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助於控制浮游生物數量,為大型肉食魚類提供食物,也可用作飼料,為其他生物提供營養。 [24]  [25] 

鰟鮍食用價值

鰟鮍可食用,但食用前需去除內臟,否則口感苦澀。 [25] 
參考資料
  • 1.    林人端,陳宜瑜.中國動物志硬骨魚綱鯉形目(中卷):科學出版社,1998:444
  • 2.    陳校輝,倪勇,伍漢霖.江蘇省鰟鮍屬(Rhodeus)魚類的研究.[J].海洋漁業,2005:2-10
  • 3.    Saitoh K, Ueda T, Arai R, et al. Highly repetitive elements from Chinese bitterlings (genus Rhodeus, Cyprinidae)[J]. Genes & genetic systems, 2000, 75(6): 349-355
  • 4.    Rhodeus  .COL[引用日期2024-03-29]
  • 5.    沈建忠. 中華鰟鮍Rhodeus sinensis 繁殖習性的初步觀察[J]. 華中農業大學學報, 2000, 19(5): 494-496
  • 6.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引用日期2024-03-29]
  • 7.    Damme D V, Bogutskaya N, Hoffmann R C, et al.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European bitterling (Rhodeus amarus) to west and central Europe[J]. Fish and Fisheries, 2007, 8(2): 79-106
  • 8.    《福建魚類志》編寫組.福建魚類志 上: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1993:260-261
  • 9.    Smith C, Reichard M, Jurajda P, et al. The reproductive ecology of the European bitterling (Rhodeus sericeus)[J]. Journal of Zoology, 2004, 262(2): 107-124
  • 10.    曾燏, 劉煥章, 沈建忠. 鰟鮍魚類產卵時對河蚌鰓不同位置的選擇.[J]. 動物學報, 2006, 52(2): 272-278
  • 11.    趙朝陽,姜彥鍾,方秀珍,周鑫.鰟鮍的生物學特性及觀賞價值[J].生物學通報,2010:11-13
  • 12.    孫博, 常玉梅, 蘇寶鋒, 等. 黑龍江流域 3 種鰟鮍屬魚類的 DNA 條形碼分析.[J].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 2018, 37(12): 5220-5225
  • 13.    Bohlen J, Šlechtová V, Bogutskaya N, et al. Across Siberia and over Europ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the freshwater fish genus Rhodeus in Europe and the phylogenetic position of R. sericeus from the River Amur.[J]. Molecular phylogenetics and evolution, 2006, 40(3): 856-865
  • 14.    Bitterling | Freshwater, Spawning, Cyprinidae | Britannica  .Britannica[引用日期2024-03-29]
  • 15.    覃英蓮, 柏楊, 彭姜嵐, 等. 高體鰟鮍幼魚集羣行為研究[J]. 水生態學雜誌, 2017, 38(4): 71-76.
  • 16.    Rhodeus fangi 2011LC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17.    Rhodeus atremius (Kyushu Bitterling) 2018N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18.    Rhodeus ocellatus (Rosy bitterling) 2010DD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19.    Rhodeus amurensis 2020LC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20.    Rhodeus sericeus 2020LC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21.    Rhodeus laoensis 2011VU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22.    Rhodeus amarus (European Bitterling) 2008LC  .IUCN[引用日期2024-03-29]
  • 23.    Bo T, Cammarata M, Candiotto A, et al. Trophic preferences of three allochthonous fishes in Bormida River (Alessandria, NW Italy).[J]. Hidrobiológica, 2012, 22(3): 195-200
  • 24.    魯萬橋, 田春, 尹增強, 等. 瀋陽渾河鰟鮍魚的生長特徵與資源合理利用. [J].安徽農學通報, 2017, 23(12): 143-145
  • 25.    徐東坡, 凡迎春, 周彥鋒, 等. 太湖鰟鮍亞科魚類羣落結構及其時空變動.[J]. 2018:115-125
  • 26.    Rhodeus Agassiz, 1832  .GBIF[引用日期2024-03-29]
  • 27.    長江禁捕退捕 工作動態  .光明日報[引用日期2024-03-29]
  • 28.    謝增蘭, 郭延蜀, 胡錦矗, 等. 高體鰟鮍的生物學資料及個體發育觀察.[J]. 動物學雜誌, 2005, 40(1): 21-2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