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彝齋文編

鎖定
《彝齋文編》是明朝《永樂大典》的第四卷,《永樂大典》撰於大明永樂年間,內閣首輔解縉總編的一部中國古典集大成的曠世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是中國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
作品名稱
彝齋文編
作    者
趙孟堅
創作年代
南宋
作品出處
《永樂大典》
文學體裁
文言文

彝齋文編基本信息

《彝齋文編》·四卷(永樂大典本)

彝齋文編古籍簡介

宋趙孟堅撰。孟堅字子固,自號彝齋。宋太祖十一世孫。其先以安定郡王趙令畤從宋高宗南渡,家於嘉禾之廣陳鎮。而孟堅自作告墓文中,又作廣成。蓋俗語相沿,初無定字。至元《嘉禾志》載:“廣陳鎮海鹽縣東北九十里。”則孟堅當為海鹽人。其或作嘉興者,誤也。孟堅以宗室子,登寶慶三年進士。好學工書,喜藏名跡,時人比之米芾。至今遺墨流傳,人人能知其姓字。惟其生平本末,則諸書所紀往往不同。如周密齊東野語》謂其終提轄左帑,身後有嚴子陵之命。是孟堅歿於宋世。而姚桐壽樂郊私語》謂“孟堅入元,不樂仕進,隱居避客。從弟趙孟頫來訪,坐定,問弁山、笠澤佳否。孟雲佳。孟堅曰:‘弟奈山澤佳何?’既退,使人濯其坐具”云云。則又似元初尚存者。二説錯互殊甚。今案孟堅《甲辰歲朝把筆詩》有“四十五番見除夕”之句,以干支逆數之,當生於慶元己未。距宋亡時凡七十八年。孟頫仕元尚在其後,孟堅必不能及見。又考朱存理鐵網珊瑚》載孟堅《梅竹譜卷》有鹹淳丁卯葉隆禮跋,稱:“子固晚年工梅竹,步驟逃禪。予自江右歸,將與之是正,而子固死矣。”跋出隆禮手跡,其言可信。是孟堅之卒於丁卯以前,更為確鑿,亦足證桐壽之説為誕妄矣。至其歷官次第,他書不載。而見於詩文自述者,如為湖州掾入轉運司幕,知諸暨縣,以御史言罷歸,皆歷歷可考。獨不言其嘗為朝官。《宋詩紀事》乃謂其景定初遷翰林學士,又不知何所據也。其集《宋史·藝文志》不著錄。惟見於明《秘閣書目》者四冊。世久失傳。今從《永樂大典摭拾補綴,析為四卷。大都清遠絕俗,類其為人。剩璧零?,風流未泯,亦足與書畫並傳不朽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