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彝海結盟

(發生在四川的革命歷史事件)

鎖定
彝海結盟,是指長征路上,途經四川大涼山的中央紅軍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贏得彝族同胞擁護的歷史。
1935年5月,時任紅軍總參謀長兼先遣軍司令員劉伯承和彝族果基家支頭人小葉丹以水代酒,“彝海結盟”。此後彝族同胞護送紅軍歷經七天七夜通過彝區,不僅為紅軍飛奪瀘定橋、強渡大渡河贏得了寶貴時間,也在彝區埋下了革命火種,幫助彝族人民建立了革命武裝——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 [1] 
中文名
彝海結盟
發生時間
1935年5月22日
發生地點
四川冕寧
主要人物
劉伯承
果基
小葉丹等

彝海結盟事件背景

彝海結盟借道闖絕境

1935年5月,中央紅軍要想跳出國民黨軍重兵包圍圈,必須儘快渡過天險大渡河。
當時,從中央紅軍所在的瀘沽到大渡河,中間隔着大涼山地區,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大路,從瀘沽東面翻越小相嶺,經越西縣城到大樹堡,由此渡過大渡河;另一條是小路,從瀘沽過冕寧,經大橋鎮、拖烏,穿過冕寧西北的彝族聚居區到達大渡河邊的安順場。
由於歷代統治階級長期推行民族壓迫政策,彝民對漢人充滿猜忌、敵視,彝族區的小路被視為“畏途”,漢人軍隊要想通過這一地區很難。
為正確宣傳和執行黨的民族政策,朱德發佈了《中國工農紅軍佈告》,宣傳紅軍宗旨,揭露反動派的黑暗統治,號召彝漢人民團結起來,打倒軍閥。5月19日,中央紅軍派出以劉伯承為司令員、聶榮臻為政治委員、蕭華為羣眾工作隊長的先遣軍,準備借道彝民區,搶先渡過大渡河。
5月22日,蕭華與紅軍總部工作團團長馮文彬一道,率領紅1軍團偵察連組成的工作團開路,進入大小涼山地區的彝民區。
彝民區山路崎嶇,古樹參天,野草叢生。彝民聽説軍隊來了,就將山澗上的獨木橋拆毀,把溪水裏的石墩搬開隱藏在山林裏,不時揮舞着土槍、長矛,間或施放冷箭、冷槍襲擊。跟在主力後面約百米遠的工兵連,也遭到彝民堵截。官兵嚴格遵守“不準開槍”的紀律,結果被搶得精光,只好光着身子原路退回出發地。
蕭華通過通司耐心地向彝民解説紅軍的政策,可彝民仍舞刀弄槍不許紅軍通過。正在混亂之際,幾個人騎着騾馬急馳而來,通司認出為首的一個彝人是當地彝民首領小葉丹的四叔。 [2] 

彝海結盟歃血為盟

蕭華向小葉丹的四叔説明紅軍與國民黨軍不同,是替受壓迫的人打天下的,進入彝民區不是打彝胞,而是借路北上。根據彝人重義氣的特點,告知劉伯承率領大批人馬也要路過此地,願與彝民首領結為兄弟。
很快,紅軍就得到回話,小葉丹願與紅軍結盟。劉伯承得知這個消息後非常高興,決定親自去舉行結盟儀式。
彝海全貌 彝海全貌
結盟地點定在袁居海子邊。劉伯承到達後,小葉丹和另外幾位彝族首領立刻上前,準備叩頭行禮。劉伯承將他扶起,以誠懇的態度重申紅軍來意,表示將來紅軍打敗反動派以後,一定幫助彝族人民消除一切外來的欺壓,建設自己美好的生活。
5月22日,結盟儀式按照彝族的風俗進行。按照彝族禮儀,人們殺了一隻大紅公雞,卻沒有找到酒。劉伯承説只要兄弟有誠意,就以水代 [5]  。面對着蔚藍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劉伯承和小葉丹來到海子邊莊重跪下,面前擺着兩碗滴過雞血的水碗。
劉伯承高高端起了碗,大聲發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劉伯承與小葉丹今天在海子邊結義為兄弟,如有反覆,天誅地滅。”説罷,把雞血水一飲而盡。小葉丹也端起碗起誓説:“我小葉丹今日與劉司令員結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雞一樣死。”説罷,也一飲而盡。
當天晚上,劉伯承請小葉丹叔侄到紅軍宿營地大橋鎮赴晚宴,請他們開懷暢飲。飯後,把一面寫着“中國夷(彝)民紅軍沽雞(果基)支隊”的紅旗贈給小葉丹,並任命小葉丹為支隊長,他的弟弟古基爾拉為副支隊長,並當場寫下任命狀,還向他講解了革命道理。小葉丹表示要銘記在心,之後還動員了一批彝族青年參加紅軍。
第二天,小葉丹親自帶路,引導紅軍進入彝民區,直到走出沽基家支地盤,才與劉伯承依依惜別。紅軍後續部隊也沿着“彝海結盟”這條友誼之路,勝利地通過了敵人認為無法通過的彝區,迅速搶渡大渡河,跳出國民黨軍的包圍圈。 [2] 

彝海結盟護旗故事

紅軍走後,國民黨追究小葉丹罪責,捉拿小葉丹,強逼果基家交出1.2萬兩白銀和120頭羊。小葉丹寧肯傾家蕩產,也不願交出彝家紅軍旗。他將旗幟隨身攜帶,叮囑妻子倮伍伍加嫫:“萬一我死了,你一定要保護好紅軍旗,紅軍一定會回來,到時把旗交給劉伯承!”
1942年,小葉丹死於一次伏擊。倮伍伍加嫫是一位深明大義、堅韌勇敢的彝家婦女。她在丈夫遇難後的艱難歲月裏,以極大的勇氣和智慧保存紅軍軍旗。敵人找不到紅旗,時時敲詐勒索,果基家人過得非常艱難。
1950年,解放軍解放冕寧,倮伍伍加嫫取出貼身的彝家紅軍旗,獻給駐冕寧的解放軍。後來,這面旗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永久收藏。
共產黨也信守着當初向彝族同胞許下的民族自治的承諾。1952年,涼山成立彝族自治區,1955年,改成自治州。 [3]  [5] 

彝海結盟後世紀念

從彝海沿着步道往上走,小廣場正面便是彝海結盟紀念碑,這座氣勢宏偉的羣雕紀念碑,由劉伯承聶榮臻小葉丹和沙馬爾各4人組成。雕塑基座高3.5米,人像高5米,基座寬2.2米,寓意彝海結盟時間1935年5月22日。
彝海結盟紀念碑 彝海結盟紀念碑
碑座背面用漢、彝、英三種文字刻寫了碑文,結束語寫道:“彝海結盟是民族團結和軍民團結的典範,是中國共產黨民族政策的勝利,是紅軍長征史上光輝的一頁。” [1] 

彝海結盟社會影響

彝海結盟發展新紀元

長征途中的“彝海結盟”,使得封閉的涼山彝區向外界敞開了大門。從此中國其他民族乃至整個世界的文明,得以進入,並與彝族本土文化形成互補。對於中國革命來説,它是我黨民族政策的第一次偉大實踐;對於彝族兒女來説,它將古老文明帶入了一個嶄新的紀元。 [2] 

彝海結盟電視劇作品

2016年10月,《彝海結盟》電視劇上映,該劇講述了1935年紅軍主力部隊挺進涼山彝區後,先遣隊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彝族頭人果基小葉丹與先遣隊司令劉伯承在彝海邊歃血為盟、結為兄弟,在小葉丹的護送幫助下,紅軍順利通過彝區的故事。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