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強(讀音為qiáng,qiǎng,jiàng),漢語一級常用漢字 [3]  。“強”,為形聲字 [7] 該字擁有甲骨文形式 [1]  [15] 本義為米中小黑蟲 [8]  ,後出現多種讀音,有多種意思。
(基本信息欄大部分參考自漢典 [1]  漢字全息資源應用系統 [2] 
中文名
拼    音
qiáng;qiǎng;jiàng
部    首
五    筆
XKJY
倉    頡
NRLI
鄭    碼
YZJI
字    級
一級(編號:2802) [3] 
平水韻
平生七陽;上聲二十二養;去聲二十三漾 [4-6] 
注    音
ㄑㄧㄤˊ;ㄑㄧㄤˇ;ㄐㄧㄤˋ
總筆畫
12畫
部外筆畫
9畫
筆順編號
515251251214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構形模式
義音合成
造字方法
形聲
四角號碼
16236
統一碼
基本區 U+5F3A
異    體
[9-10] 

字源演變

“強”字源演變圖 “強”字源演變圖 [7]
強,為形聲字。《説文解字》籀文“強”字從䖵,彊聲。“䖵”與“蟲”同意,“彊”與“強”同音,所以上圖中灰線標註漢字(非規範漢字)為“強”的本字。秦代以後“強”字的發展因其聲符“弘”的不同寫法而分為兩系:一寫作從弓從厶從蟲,一寫作從弓從口從蟲。此“厶”、“口”皆置於字之右上角,而“蟲”旁則置於字的右下角,故全字一寫作“強”或一寫作“強”。現以“強”為規範字,“強”作為其異體被淘汰。戰國文字還有另外一系寫法:圖中字形4在“口”和“蟲”之間加了二短橫作為飾畫,而“弓”旁的寫法與“人”旁混同。圖中字形5、10仍從“弓”,可以幫助證明“人”旁乃“弓”旁之訛。字形4的寫法省“蟲”即成圖中字形9,此時之二短橫亦可視為省形符號,代替被省的“蟲”符,這是古文字中很常見的省略方法。《説文解字》中以為“剛”字古文,其實也是“強”字,假借為“剛”。“強”的本義是米中小黑蟲。《説文解字》:“強,蚚也。”但此字本義罕用,主要被借為疆弱之“彊”(“彊”本義指“弓有力”),並逐漸取代了它,“疆”字漸廢。因此“彊”字所具有的音義,“彊”字基本都具備。“強”讀qiáng,主要意義是健壯、強大、剛強、堅硬等;“強”讀qiǎng,義為勉強、勉力、強迫等;“強”讀jiàng,義為僵硬、倔強等 [7] 
今以“強”為正體字,“強”和“彊”為異體字。

詳細釋義

“強”的詳細釋義
讀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組詞
qiáng
名詞
米中小黑蟲(本義)
a black insect
強,蚚。——《爾雅,釋蟲》
/
通“襁”。襁褓
swadding clothes
成王少在強葆之中。——《史記·魯周公世家》
/
強有力的弓
powerfulbow
挽弓當挽強。——杜甫《前出塞》
/
強者
powerhouse
弱固不可以敵強。——《孟子》
/
姓氏
Qiang
/
/
形容詞
弓有力
strong 或 forceful
材官引彊。——《史記·絳侯世家》
強弩之末。——《漢書·李廣蘇建傳》
強弩
強盛,勢力大
strong and prosperous
不可謂強。——《墨子·公輸》
兵革之強。——《戰國策·秦策》
強家;強雄;強對;強壽
強健,健壯,有力
strong 或 powerful
筋骨之強。——《荀子·勸學》
以強壯出。——《漢書·李廣蘇建傳》
強仕;身強力壯;強死
剛強,堅決
firm
四十曰強。——《禮記·曲禮》
強立而不反。——《禮記·學記》
強果;強執
強橫
brutal and unreasonable
兇強俠氣。——《世説新語·自新》
強悍;強戾;強虐;強狠
強暴
violent
侯強侯以。——《詩·周頌·載芟》
曾是強御。——《詩·大雅·蕩》
強俊;強虜;強塞;強鷙
優越;好
better 或 surpass
博聞強志。——《史記·屈原賈生列傳》
強起;博聞強記;強處
略多於…的
slightly more than
策勳十二轉,賞賜千百強。——《木蘭詩》
/
中氣旺盛(中醫學術語)
/
得強則生,失強則死。——《素問脈要精微論》
/
動詞
使強,加強
reinforce 或 strengthen
其為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彊體適腹而已矣。——《墨子·辭過》
/
qiǎng
動詞
強制,強迫
force 或 strive
強飲強食。——《考工記·梓人》
三君皆將強死。——《左傳·文公十年》
強匄;強媒硬保;強邀;強為
勸勉
advise and encourage
強之。——《周禮·司諫》
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孟子》
/
副詞
勉強
do with difficulty
功不可彊成。——《淮南子·脩務》
乃自強步。——《戰國策·趙策》
牽強;強詞奪正(強詞奪理);勉強;強應
竭力;盡力
forcedly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禮記·學記》
強焉日有孳孳。——《禮記·表記》
強恕;強力;強步;強仁
jiàng
名詞
強(qiáng)硬不屈;不順從
/
申生甚好仁而強。——《國語·晉語》
倔強
堅韌;不柔和
/
木強而斧伐之。——《淮南子·主術》
/
僵硬
/
一連吃了四五劑,口不歪了,只是舌根還有些強。——《儒林外史》
/
同“犟”
/
/
/
以上內容參考自漢典 [1]  漢語大字典 [8]  新華字典 [9-10]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蚚也。從蟲,弘聲。籒文強,從䖵,從彊。巨良切 [11] 

説文解字注

蚚也。下雲蚚,強也。二字為轉註。釋蟲曰:強,醜捋。郭曰:以腳自摩捋。叚借為彊弱之彊。從蟲。弘聲。此聲在六部。而強在十部者,合韻也。巨良切 [12] 

康熙字典

唐韻》巨良切。《集韻》《韻會》《正韻》渠良切。並音彊。《玉篇》:米中蠹。《爾雅·釋蟲》:蛄䗐強䖹。注:今米榖中小黑蟲是也。建平人呼為䖹子。揚子《方言》:蛄䗐謂之強䖹。江東人謂之𧉪。
又《爾雅·釋蟲》:強,蚚。疏:強,蟲名也。一名蚚,好自摩捋者,蓋蠅類。又:強醜捋。注:以腳自摩捋。
又與彊通。《廣韻》:剛強也,健也。《禮·曲禮》:四十曰強,而仕。疏:強有二義:一則四十不惑,是智慮強,二則氣力強也。《中庸》: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又《集韻》:勝也。《禮·中庸》注:南方以舒緩為強,北方以剛猛為強。
又《廣韻》:暴也。《史記·田延年傳》:誅鉏豪強。
又算家以有餘為強。《古木蘭詩》: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丁曰強圉。
又姓。《左傳·莊十六年》:刖強鉏。《廣韻》後漢有強華,奉赤伏符。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其兩切。彊上聲。《集韻》:勉也。《爾雅·釋詁》:勤也。《禮·中庸》:或勉強而行之。
又《韻會》:矯強。《左傳·莊十九年》:鬻拳強諫楚子。《荀子·臣道篇》:率羣臣百吏,而相與強君曰橋君。注:橋音矯。
又勸也。《周禮·地官》:正其行而強之道藝。注:強猶勸也。《禮·樂記》:強而弗抑則易。疏:師但勸強其神識而不抑之令曉,則受者和易。
又姓。《廣韻》:《前秦錄》有將軍強求。◎按後漢強華、前秦強求,同姓。《廣韻》分二音,不知何據。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其亮切。彊去聲。《韻會》:木強,不和柔貌。《前漢·周昌傳》贊:周昌,木強人也。注:言其強質如木石然。
又《正韻》:自是也,㑃也。《前漢·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強於此。注:屈強,不柔服也。《史記》作屈彊。
又與襁通。《類篇》:強,負兒衣。《史記·魯周公世家》:成王少,在強葆之中。注:索隱曰:強葆,卽襁褓。正義曰:強,闊八寸,長八尺,用約小兒於背而負行 [13]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強”字形對比

書寫步驟

“強”書寫步驟 “強”書寫步驟

書法欣賞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頭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平聲
/
開口呼
全濁
巨良切/其兩切
ɡʰjɑŋ
增韻
/
平聲
/
/
/
/
/
渠良切
/
/
/
/
/
/
/
巨兩切
/
中原音韻
/
陽平
江陽
/
/
/
次清
/
kʼiaŋ
/
上聲
江陽
/
/
/
次清
/
kʼiaŋ
/
去聲
江陽
/
/
/
全清
/
kʼiaŋ
洪武音韻
/
平聲
/
/
全濁
渠良切
g‘iaŋ
/
/
/
全濁
巨兩切
g‘iaŋ
/
/
/
全濁
其亮切
g‘iaŋ
以上內容參考自漢典 [1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