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順洪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

鎖定
張順洪,湖北雲夢人,1955年2月5日出生。現為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政治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 [1]  [3] 
中文名
張順洪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5年2月5日
畢業院校
武漢大學
倫敦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務
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世界政治研究會副會長
學術代表作
英美新殖民主義
《大英帝國的瓦解--英國的非殖民化與香港問題》
籍    貫
湖北雲夢

張順洪學者簡介

張順洪研究員的研究領域是世界史,現階段主要從事英帝國史研究工作。他的主要代表作有《大英帝國的瓦解--英國的非殖民化與香港問題》(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英美新殖民主義》(合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中英通使二百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副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等。

張順洪人物經歷

1983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獲學士學位。
1984年在廣州外語學院培訓英語。
1985年由國家教育部公派赴英留學,在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學習,先後獲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
1990年到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工作。世界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西歐北美史研究室主任,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05年,獲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2004年6月~2009年6月從事黨務工作。
2004年6月到中國社會科學院直屬機關黨委工作,任副書記,先後分管組織處、統戰處等部門工作;2008年10月起為正局級,兼任院工會副主席職務並主持院工會日常工作。
2009年6月調任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現兼研究生院世界歷史系主任。
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所長。
2019年初,到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理論研究所工作,在中外文明比較研究室。 [1] 
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歷史學院特聘教授。 [4] 
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5] 

張順洪研究方向

主要專業領域是世界近現代史、殖民主義史、英帝國史。 [1] 

張順洪獲獎記錄

2005年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英人評華》(英文專著:British Views on China)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學術成果三等獎,2016年;《英美新殖民主義》獲得中國社會科學院第四屆優秀科研成果二等獎,2002年。 [1] 

張順洪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簡史》,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
世界歷史極簡本》,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年。
《誰是抗日戰爭的中流砥柱——兼論國共兩黨抗日戰爭中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線》,第二作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6年。
《西方新社會運動研究》,第一作者,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
《英人評華》(英文著作:British Views on China),獨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2013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與英國Paths International Ltd出版公司共同出版。
《明清時代的中國與世界》,第一作者,江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
《歐洲社會民主主義的轉型——與德國、瑞典學者對話實錄》(編著),第三作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年。
《英美新殖民主義》,第一作者,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
《大英帝國的瓦解——英國的非殖民化與香港問題》,張順洪等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7年。
學術文章
《新時代我國世界歷史學如何更好發展》,黨建網首發,2019年9月4日。
《要從歷史發展大勢看歷史事件和人物》,世界社會主義公眾號首發,2019年8月10日。
《如何更好實施<外商投資法>——從歷史發展視域的思考》,察網首發,2019年6月27日。
《歷史研究要以學術精品奉獻人民》,《中國社會科學院》,2019年3月19日。
《新時代要着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問題》,《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18年第4期。
《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鼓與呼——新時代傳播的責任和使命》,察網首發,2018年9月29日。
《一定要防止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讀<李慎明論金融危機>有感》,中國社會科學網首發,2018年02月11日。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要講清楚中國的大道理》,求是網談,第96期,2016年。
《世界歷史學的意義》,獨著,《社會科學戰線》2016年第1 期。
《抗日戰爭勝利的關鍵是中國共產黨思想上政治上路線正確》,第二作者,《歷史研究》2015年第4期。
《抗日戰爭勝利關鍵是中國共產黨思想上政治上路線正確——兼論抗日戰爭中國共兩黨兩條路線、兩個戰場的關係》,第二作者,《人民日報》2015年9月15日,第7版(理論版)整版。
《絕不能姑息縱容侵略行為》,《人民日報》2015年8月27日第7版,理論版。
《應重視“失敗者歷史”的研究》,《世界歷史》2015年第5期。
《英國為何“由盛轉衰”》,《光明日報》2014年5月21日,理論週刊。
《深刻認識一戰爆發原因和影響》,《人民日報》2014年8月8日,第8版,理論版。
《如何應對世界格局變化的挑戰》,李慎明主編《世界格局與我國安全戰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
《評李慎明<對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社會主義的體悟>》,《政治學研究》2014年第5期。
《深刻認識一戰爆發原因和影響》,《人民日報》2014年8月8日,第8版,理論版。
《抗美援朝的意義不容低估》,《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年6月9日。
《中國的世界歷史學發展方向問題》,《歷史研究》2013年第3期。
《戰爭能否避免:世界格局的演變與我國面臨的挑戰》,《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3年第6期。
《我國面臨的世紀性挑戰及應對》,周溯源主編《社科文萃—中國社會科學網首發欄目論文選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12月。
《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啓蒙運動》,《馬克思主義研究》2013年第11期。
《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錯誤思潮》,《紫光閣》2013年第6期。
《只有堅持社會主義道路才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社會科學報》2013年1月30日。
《世界形勢預示着社會主義的光明前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11月28日。
《跨學科研究是世界史研究的一大趨勢》,《社會科學戰線》2012年第2期。
《構建大眾的、民主的、由工人階級領導的反壟斷同盟——英共總書記談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譯文),《紅旗文稿》2012年第5期。
《英國海外糧食公司活動考察》,《史學集刊》2011年第2期。
《新年獻辭:努力改進我們的文風》,《世界歷史》2011年第1期。
《抗美援朝戰爭在戰後世界歷史中的地位和影響》,《當代中國史研究》2010年第6期。
《用唯物史觀基本原理指導世界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第2期。
《英屬東非公職機構本土化初考》,《世界歷史》2010年第4期。
《英國殖民地公職機構的統一:1930年費希爾報告考察》,《學海》2010年第3期。
《關於當前的意識形態鬥爭》,《政治學研究》2009年第3期。
《怎樣才能堅持社會主義道路 —— 十月革命90週年之際的思考》,李慎明主編《十月革命與當代社會主義》,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
《解放思想要針對現實困難和問題》,《馬克思主義研究》2008年第6期。
《瑞典是社會主義國家嗎? ——與瑞典學者座談實錄》,第三作者,《國外社會科學》2008年第2期。
《托馬斯·邁爾談社會民主主義的理念與實踐》,第三作者,《國外理論動態》2008年第2期。
《憂從中來 不絕如縷——〈大國崛起〉觀後》,《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年第1期。
《當前史學領域中的偏向》,巴忠倓主編《文化建設與國家安全》,時事出版社,2007年。
《紳士資本主義理論評介》,陳啓能等主編《消解歷史的秩序》,山東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關於中國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幾點認識》,《馬克思主義研究》2006年第2期。
《關於殖民主義史研究的幾個問題》,《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期。
《戰後英國關於殖民地公職人員的政策(1945—1965)》,《歷史研究》2003年第6期。
《英國殖民地開發公司活動述評》,《世界歷史》2002年第2期。
“British Imperialism and Decolonization: A Chinese Perspective”,發表於日本學者秋田茂主編的國際會議論文集:Gentlemanly Capitalism, Imperialism and East Asia(2002年)。
《當今世界格局中的主要矛盾》,《當代世界》2002年第10期。
《第19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學術見聞》,《史學理論研究》2001年第1期。
《從帝國到聯邦:20世紀英國殖民體系的演變》,齊世榮、廖學盛主編《20世紀的歷史鉅變》,人民出版社,2000年。
《英國英聯邦政策的演變》,王振華等主編《重塑英國:布萊爾主義與“第三條道路”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瞭解與行動:英國社會對華的認識與鴉片戰爭》,《江海學刊》1999年第5期。
《新殖民主義論:對當代世界的一種解釋》,第一作者,《馬克思主義研究》1999年第4期。
《論戰後英美國際戰略伙伴關係》,《世界歷史》1998年第6期。
《國內外學者對新殖民主義的認識與研究》,第一作者,《史學理論研究》1998年第4期。
《英國殖民撤退過程中的軍事條約和協定》,《世界歷史》1997年第4期。
《論英國的非殖民化》,《世界歷史》1996年第6期。
《衝突與友誼——馬戛爾尼使團再思考》,張芝聯等主編《中英通使兩百週年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通商口岸與馬戛爾尼使團》(譯文),《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1期。
《我對文明衝突的初步理解--兼評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觀》,《史學理論研究》1994年第4 期。
《香港問題:英國對中國的挑戰》,《神州學人》1994年第6期。
“Historical Anachronism: The Qing Court’s Perception of and Reaction to the Macartney Embassy”,發表於英國學者畢可思主編的國際會議論文集:Ritual and Diplomacy: The Macartney Mission to China 1792--1794 (1993年)
《康熙與中西文化交流》,許明龍主編《中西文化交流先驅》,東方出版社,1993年。
《引進西學的先行者——徐光啓》,許明龍主編《中西文化交流先驅》,東方出版社,1993年。
《西方文明與徐光啓的救國方略》,中國現代文化學會主編《東西方文化交融的道路與選擇》,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
《<每季評論>與英國對華輿論》,《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
《從馬戛爾尼到彭定康:一個時代的開始與終結》,《求是》1993年第17期。
《馬戛爾尼和阿美士德對華評價與態度的比較》,《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3期。
《歷史性契機與歷史性誤解——清廷對馬戛爾尼使團的理解與反應》,《光明日報》,1992年9月20日史學版。
《乾嘉之際英人評華分歧的原因》,《世界歷史》1991年第4期。
《1790--1820年英國人對中國的評價》,《世界史研究動態》1991年第3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