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金城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鎖定
張金城,字偉雄,號書緣齋主。五十年代生於黑龍江省,現居東莞。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刻字協會會員,中國楹聯協會會員。曾多次參加全國書法大賽,作品《勤耕雨讀》曾榮獲個人創作一等獎;作品《雲雨風清》、《雲白風清蘭芳桂香》曾榮獲全國曹全杯大賽一等獎。
別    名
偉雄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55年
職    業
書法家
主要成就
金剛經
姓    名
張金城
出生地
哈爾濱
宗教信仰
佛教
代表作品
《勤耕雨讀》《雲白風清蘭芳桂香》

張金城人物介紹

張金城,字偉雄,號書緣齋主人。五十年代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現居東莞。作品《勤耕雨讀》曾榮獲個人創作一等獎;作品《雲白風清蘭芳桂香》曾榮獲全國曹全杯大賽一等獎。作品入編《當代名家》、《中國書畫藝術》、《今日中國書法》、《中國當代名家名作博覽》等書籍。張金城自幼酷愛書法,取各書家之長,幾十年筆耕不輟。
張金城近照 張金城近照
作品散見於各報刊雜誌,小楷、隸書、小篆,尤其以精美小隸書所書的《金剛經》被眾多收藏愛好者所追捧!他的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及各省市書畫展,並多次在全國性大型書畫展中獲獎,一些作品被港澳台,東南亞地區及美英國家書畫愛好 者收藏。
中國刻字協會會員
中國楹聯協會會員
黑龍江省法家協會會員
黑龍江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
廣東晉公書畫院副院長兼秘書長
工作室:東莞市莞城區東湖花園
新浪微博:@金城書院

張金城華山之旅

九華山 九華山
2012年的冬天我和愛人慕名去九華山遊玩。此前我從書報上對九華山有了些許瞭解,九華山與五台山、峨眉山、普陀山並稱為中國的四大佛教聖地。唐代浪漫主義大詩人李白曾三上九華山,留下“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的詩句,因此,九子山易名為九華山。有“東南第一山”、“江南第一山”之譽的九華山曾經傾倒無數騷人墨客,我在李白的“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中,在杜牧的“凌空瘦骨寒如削,照水清光翠且重”裏,在王安石的“楚越千萬山,雄奇此山兼”中,在劉禹錫的“奇峯一見驚魂魄”“自是造化一尤物”中,想象過九華山的風姿,真正徜徉於九華山這幅精美的畫卷中,我還是感慨萬千。在九華山,隨處都能見到廟宇古剎,琉璃生輝,佛香繚繞,莊嚴肅穆,那山那水,似乎都浸染了仙韻。即使是冬天,九華山依然生機勃勃,蒼松翠柏綠竹使得峯巒疊翠,競相崢嶸。九華山“四大叢林”之一的祇園寺,古樸典雅的化城寺,古色古香的太白書堂,環境清幽的通惠庵,各具特色的三大寶殿,都是那麼令人難忘,五百羅漢堂裏那神態各異、活靈活現的五百羅漢讓我們流連,那株鳳凰古松宛如鳳凰展翅,令我們驚歎,那惟妙惟肖的“金龜朝北斗”“大鵬聽經石”令我們驚奇……其實,九華山之旅,我最感興趣的是“肉身殿”和“百歲宮”。
“肉身殿”裏供奉着地藏菩薩的肉身,其“殿中有塔,塔中有缸,缸中有肉身”的結構,極為罕見。新羅國王子金喬覺24歲時隱姓埋名,落髮為僧,唐開元年間航海來中國,遊化數年後他來到九華山,苦苦修行75載,99歲圓寂,傳説他入寂時,頗多瑞兆,他寂後按坐勢斂於函中,三年後開函入塔時,肢體綿軟,容顏如初,同在世時一樣,升動骨節,其聲若撼金鎖。建塔之後,塔址發光如火,光成圓狀。因為金喬覺生前逝後種種瑞跡,所以被尊為 “地藏菩薩”,建肉身塔供奉,九華山自此成為地藏菩薩道場。
張金城近作 張金城近作
百歲宮以供奉海玉肉身而聞名,海玉又名無瑕,明朝萬曆年間到九華山結茅而居,取名“摘星庵”,他禪居期間,以野果、黃精、丹蔘等野生植物為食,並刺舌頭血拌金粉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他不分寒暑,夜以繼日地抄寫,歷時二十多年完成了81卷血經,如今這珍貴的血經保存在九華山歷史文物館。海玉126歲時圓寂昇天,坐化三年九個月依然顏面如生,崇禎三年被敕封為“應身菩薩”。站在滿身塗金的海玉肉身前,看着他清晰的五官,看着他頭戴僧帽,聲披袈裟,我們對他的故事很好奇。
民謠曰:“上九華不到天台,白流汗等於沒來。”我們當然要去天台看看。聽説從山腳到天台頂有十四五里路,準備坐索道纜車上天台,精神還蠻不錯的,轉念一想,如果坐纜車,那去天台的一路風景就看不見了,既然是來遊玩的,那就邊走邊玩,於是我倆決定走山道上天台,後來,一路風景無限,的確是“勝境層層別,高僧院院逢。”我們慶幸自己明智的選擇。在半路上,我們遇到一位步步磕頭跪行去天台的一對夫婦,那份虔誠,那份執着令人感動。我和愛人一路走一路玩,一路拍照,在孩兒們的鼓勵下勇往直前,到達拜經台時,望望近在咫尺的天台,我們一鼓作氣,堅持爬上去了。站在高高的天台上,極目遠眺,神清氣爽。天台寺南青龍頭上有六角形石亭,此亭叫“捧日亭”,亭旁有天台,四周懸崖峭壁,有鐵柱環護。寺北有兩塊巨大的岩石立於山巔,對峙如門,只能容一人通行,右邊岩石上鐫刻有“雲峽”兩字,左邊岩石上鐫刻着“一線天”。在天台寺與十王峯之間有“青龍背”,青龍背西石壁上有 “登峯造極”、“東方極樂”、“高哉九華與天接,我來目爽心胸擴”等摩崖石刻。
從天台下來,我們坐纜車下山了,坐在纜車裏俯視羣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歎為觀止,那黃牆紅瓦的建築羣如詩如畫。
九華山之旅,我們來去匆匆,但這“江南第一山”的靈秀還是深深地刻進我們的腦海。

張金城個人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