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邦綸

鎖定
張邦綸(1917.7~2001.12),上海市人。1942年畢業於滬江大學理學院化學系。中國40年代傑出足球守門員。多次代表中國隊出訪比賽。上海輕工業工會隊、全國紅旗隊足球教練。1957年當選為全國足球指導教練委員會委員兼上海化工足球隊教練。退休後任上海市足球協會委員、上海市足球元老隊教練、東華足球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虹口區老年人體育協會名譽會長等職。
中文名
張邦綸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上海市
出生日期
1917年7月
逝世日期
2001年12月
身    高
1.72 m
體    重
69 公斤
運動項目
足球

目錄

張邦綸簡介

張邦綸像 張邦綸像
張邦綸(1919~2001)男,上海市人。身高1.72米,體重69公斤。足球門將,8歲開始踢球。1939年入選東華隊乙組,1942年升為東華隊正選門將。1947和1948年,兩度代表上海蔘加滬港埠際賽。1948年入選中國隊參加第十四屆奧運會。1949至1951年任東華隊總幹事。1951年入選華東隊。1952年入選新中國首屆國家隊,赴芬蘭參加第十五屆奧運會並在蘇聯和東歐作訪問比賽。比賽中勇猛沉着,站位好,判斷力強,尤善撲腳下球,被譽稱為“遠東鋼門”。1953年起歷任上海工人隊、上海輕工業工會隊、全國紅旗隊教練。1956年起任信誼製藥廠工程師,仍用業餘時間參加足球運動。1957年當選為全國足球指導委員,兼任上海化工足球隊教練。退休後仍任上海市足協委員,上海市足球元老隊教練,東華足球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上海市老年人體協虹口區分會名譽會長等職。

張邦綸人物生平

張邦綸是20世紀40年代上海名將,位置:守門員。1948年入選國家足球隊,參加第14屆奧運會;1951年被評為全國優秀足球選手;1952年參加第15屆奧運會;1953年任上海足球隊教練;1979年任上海元老隊教練。在20世紀四、五十年代,“張邦綸”這個名字可謂是如雷貫耳。張邦綸這位我國足壇四十年代傑出的守門員,其聲名鵲起於1947年在香港舉行的滬港埠際足球賽上。張邦綸代表上海隊出場,他在那次比賽上屢屢救出險球。在下半場比賽中,張邦綸最後撲出了球王李惠堂主罰的12碼球,從而使上海隊免於敗陣。從此,他被人們譽為“鋼門”,其身價倍增,名聲轟動港滬兩地。
張邦綸1919年7月15日出生於上海。他自二年級就開始踢足球,在南洋中學時就已是校足球隊的中堅了。1939年,他進入那個名人薈萃的著名球隊———東華足球隊。1942年正式當選為球隊的正選門將。在1943年至1959年共16年的足球生涯期間,他征戰南北,參加了無數次的足球大戰,因其在比賽場上勇猛沉着、出擊得當的優秀表現而頗受球迷們的敬仰。
張邦綸在輔導少年足球隊 張邦綸在輔導少年足球隊
1948年,張邦綸等中國球員參加奧運會,國民黨政府不給路費,球員靠“沿途賣藝”籌建資金,受盡白眼和輕視,最後到達倫敦;而1952年的第15屆奧運會上,他代表新中國參賽,國家給足球隊以良好的條件,在赫爾辛基受到各國重視和歡迎。他還與榮高棠一起,第一次將五星紅旗高高升起在奧運會上。
張邦綸是1959年正式掛靴的。這位滬江大學化學系畢業生,進入了上海信誼藥廠,任工程師之職。在工廠裏,他為人正直、工作勤奮、事業有成。只是讓他感到悲傷的是,“文化大革命”那場空前的浩劫,給他的心靈帶來了慘烈的創痛。張邦綸被隔離3年多,3次患上肺炎。1984年,張邦綸退休了。從長時期的“陰霾迷霧”中解脱出來的我國各項體育運動這時候已開展的蓬蓬勃勃。張邦綸就是這個時候又開始以大量的時間和方式去貼近足球、宣泄自己的情感的。退休以後的張邦綸這時多了不少“頭銜”:上海元老隊教練兼守門員、上海足協榮譽委員、虹口區老年體協名譽會長等。那幾年裏,張邦綸似乎又重新找回了當年比賽場上的那種美好的感覺,經常不辭辛勞地騎上自行車,到工廠學校,為基層足球事業發揮餘熱,每次上課輔導不收分文。
張邦綸
張邦綸(23張)
由於年歲不饒人,張邦綸在不可能再親臨到羣眾體育的第一線去“為她人作嫁衣”時。他的後輩們也希望他能賦閒在家裏養養身體,安度晚年。然而張邦綸過去活動慣了,秉性難移,在家裏怎麼坐得住?所以,平時張邦綸和大多數球迷一樣,也是主要通過電視這個窗口來了解整個足球世界的。在電視沒有賽事時候,張邦綸還有另一種打發日子的方法:剪貼、整理體育資料。過去,張邦綸能寫一手好文章,50年代有不少稿件刊登於《新民晚報》等報刊。半個多世紀以來,他積累了相當數量的足球資料,最多達百多本。資料中有不少珍貴的照片生動地記錄了過去上海足壇羣英拼搏、叱吒風雲的歷史,有些資彌足珍貴。張邦綸還有一件“藏品”彌足珍貴,即他的一雙足球鞋。這雙他1948年時在新加坡購得的英國足球鞋,重達10多斤。張邦綸就是穿着這雙鞋兩次去參加奧運會的。這雙“光榮”的球鞋,現在已由北京市2008年奧運組委會“徵集保管”。
張邦綸於2001年在上海去逝。

張邦綸佚事

張邦綸撲掉李惠堂點球
1947和1948年,張邦綸兩度代表上海蔘加滬港埠際賽。足球場上的張邦綸,司門將要職。這個位置向來有“足球場上半支球隊”一説。他體格高大、頭腦靈敏,眼界開闊、救球快捷。“‘東華隊’只要有張邦綸在後面守門,我們這些人在前面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因為他是一道難以打開的‘鐵門’。”原來在“東華隊”時與張邦綸同為場上隊友的一位足壇宿將,曾經如是讚揚張邦綸。
不過張邦綸真正讓人們刮目相看,還是一次在香港賽場上撲出我國一代“球王”李惠堂射出的一粒12碼球。
名動港滬
1947年“球王”李惠堂與“鐵門”張邦綸合影 1947年“球王”李惠堂與“鐵門”張邦綸合影
李惠堂,當時在中國尤其南洋一帶的球迷眼裏,稱得上是一位“豐碑”式的球員。他常年征戰沙場,比賽經驗、場上風采及文化素養,在隊員和無數球迷中都是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在張邦綸心目中,李惠堂就是自己的“偶像”,對他懷有敬意。而在1936年上海運動會上,李惠堂與還是學生的張邦綸合過影呢!一天,張邦綸與父兄照例趕到江灣體育場觀看足球賽,不料剛好遇見身着便裝的李惠堂也在場邊觀球。當時,張邦綸也不知從哪來的勇氣,迎上前去大膽地對他説:“李先生,我能和你合影嗎?”李惠堂當即答應了。喜出望外的張邦綸靠近球王,與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合影留念。這一年,張邦綸15歲,李惠堂29歲。當時他們誰也不會想到,10年之後他倆竟然會在香港同場較量。
那場比賽,是張邦綸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憶”——1947年1月25日下午,滬港埠際大賽在香港海軍球場揭幕。“球王”李惠堂坐鎮港隊中場。時年李惠堂已經42歲,這場比賽是他的“掛靴之戰”。賽場上,他以排山倒海般的攻勢,壓得上海隊門前險象環生。幸虧門將張邦綸表現神勇,球門安然無恙。就在人們以為比賽將以0比0收哨時,上海隊一球員在禁區內手球犯規,被判極刑。而這一點球,當然由號稱“一腳定江山”的李惠堂主罰。這時全場球迷目光,都緊張地鎖定在上海隊門前12碼處的足球上……説時遲,那時快,只見李惠堂疾奔怒射出一記刁鑽球,張邦綸側身魚躍,球被“嘭”地撲了出去……當時人們都驚愕不已,一片肅靜。接着全場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歡呼聲,久久不能平息。
從此以後,張邦綸身價倍增,名聲轟動港滬兩地。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