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裕恆

鎖定
張裕恆,1938年2月28日出生於江蘇宿遷,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1] 
張裕恆於1961年從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1965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生畢業後留所工作;1971年至1974年擔任長春半導體廠技術員;1974年至1976年擔任安徽光機所受控站實習研究員;1976年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工作,先後擔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導師;1989年至199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結構開放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結構中心主任;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 
張裕恆主要從事超導電性、巨磁電阻效應和低維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2] 
中文名
張裕恆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江蘇省宿遷市
出生日期
1938年2月28日
畢業院校
南京大學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裕恆人物經歷

張裕恆
張裕恆(8張)
1938年2月28日(農曆正月二十九),張裕恆出生於江蘇宿遷城富貴街。 [3] 
1945年,他的父親在宿遷中學任教。一家人滿以為可過上和平的日子,但內戰爆發只得舉家遷到徐州。淮海戰役勝利後,張裕恆回到宿遷,就讀宿遷城中小學。 [3] 
1950年9月至1953年7月,就讀於江蘇省宿遷中學
1953年9月至1954年1月,高一就讀於江蘇省宿遷中學 [3] 
1954年初,轉到父親任教的安徽省懷遠中學。 [3] 
1956年9月—1961年,就讀於南京大學物理系大學本科,並獲得學士學位。 [4] 
1961年—1965年,就讀於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研究生,並獲得碩士學位。 [4] 
1965年—1971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物理所實習研究員。
1971年—1974年,擔任長春半導體廠技術員。
1974年—1976年,擔任安徽光機所受控站(現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76年—1978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助教。
1978年—1980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講師。
1980年—1985年,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教授。
1986年7月,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博士導師。
1989年—1997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結構開放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結構中心主任。 [4] 
2005年11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4] 

張裕恆主要成就

張裕恆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張裕恆與他人合作,從實驗上證實了高温超導體R-T曲線展寬的物理起源是磁通蠕動效應通過對YBCO/PrBCO多層結構的觀測,對高温超導材料的Hall效應出現負值的物理原因提出看法。合作研究了Bi系高温超導材料晶體結構中的非公度調製,通過元素替代實驗,提出主要物理原因是Bi2O3層和鈣鈦礦層晶格失配,並對Bi系材料的相分離現象和元素替代效應等進行了較深入研究通過適當摻雜和物理測量,判定Mn基氧化物中的載流子是晶格極化子而非磁極化子,並提出了這類材料中極化子導電向跳躍導電轉化的物理模型通過摻Cr樣品物理測量,提出Mn基氧化物中的雙交換機制提出用電子自旋共振來觀測巨磁電阻材料中相分離的方法 [2] 
根據2020年7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網站顯示,張裕恆在高温超導研究中,他的判斷實驗澄清國際上的爭論,解決了高温超導在強電應用中的難題;解決了超導相變後負Hall係數長達九年之久的困惑;否定了國際上流行的關於高温超導體非公度調製的起因,從實驗上提出了自己的模型,併為國際同行接受。該工作被中國國內外同行評價為“是近年來在磁通動力學中的重大成果。”“對高温超導研究學科領域的進展起了推動作用”。在自旋電子學研究中,他們澄清了Mn氧化物導電機制:設計實驗發現Mn基氧化物中是晶格極化子,而在硫屬尖晶石中是磁極化子;提出和證實不同元素之間也存在雙交換作用。在多孔硅和低維材料研究中,他們發明了多孔硅的原位鐵鈍化水熱製備新方法,獲得發光強度強、不衰減、不藍移的多孔硅 [4] 
  • 學術論著
根據2020年10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網站顯示,張裕恆發表SCI論文260篇(都是他和他的在讀研究生、在站博士後為第一作者),其中:Phys.Rev.Lett.1篇、Appl.Phys.Lett.15篇、Phys.Rev.B59篇,檢索出論文被國際刊物他引1238次 [4] 
  • 承擔項目
根據2020年10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網站顯示,張裕恆承擔國家超導攻關和攀登項目課題,是科大負責人;主持中國科學院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以及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 [4] 
  • 科研成果獎勵
獲獎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93年
高温超導體微結構與超導電性的基礎研究
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
2007年
過渡族金屬氧化物自旋電子材料研究
安徽省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2009年
過渡族金屬氧(硫)化物的電磁行為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4] 
2017年
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研究集體

張裕恆人才培養

  • 編著教材
1992年,張裕恆編著《超導物理》一書,再版了第三次,而且該書並被台灣儒林圖書公司用繁體字轉版 [4] 
  • 指導學生
根據2020年10月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網站顯示,張裕恆已培養出40名博士、32名碩士、7名博士後。他培養的研究生中已有15名評上教授或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他們中4名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10名研究生獲“求是”研究生獎學金 [4] 
  • 教育成果獎勵
時間
獎勵名稱
1991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教師
1994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教師獎
1998年
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
2002年
2002年全國優秀博士論文指導教師(教育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2003年12月
中國科學院寶潔優秀研究生導師獎 [4] 

張裕恆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授予單位
1991年
"七五"國家高温超導攻關先進個人
1991年
1991年
中國科學院"七五"重大科研任務先進工作者
中國科學院
1992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1993年
光華基金獎

1995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1996年
安徽省十傑職工

1997年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優秀黨員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2005年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4] 

張裕恆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2008年


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特別成員(終身)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委員



中國電子學會超導電子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數理學部,材料學部評委

低温物理學報》常務副主編 [4] 

張裕恆個人生活

張裕恆有兄弟姐妹八人,他是家中老大。童年間,張裕恆的父親帶領全家四處漂泊 [3] 

張裕恆人物評價

張裕恆在高温超導、自旋電子學、多孔硅和低維材料等研究中,做出多項世界領先成果 [5] 安徽大學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評)
張裕恆有着對世界科學前沿不懈求索的執着精神,對高温超導研究的滿腔熱情,而且為人平和謙遜 [6] 湖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評)

張裕恆人物影響

  • 懷遠一中裕英獎學金
張裕恆與林聚英夫婦均是懷遠一中1956屆校友,兩人本着激勵母校人才輩出、後繼有人的目的,從多年的工資積蓄中捐資100萬人民幣,設立懷遠一中裕英獎學金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