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老村

(雲南省玉溪市通海縣高大傣族彝族鄉下轄村)

鎖定
張老村隸屬於雲南玉溪市通海縣高大傣族彝族鄉普叢村委會,位於高大鄉西邊。截至2013年底,該村距離高大鄉2.5公里,到鄉鎮道路為混凝土路,交通方便。全村國土面積2608畝,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温17.5℃,適合種植糧食等農作物。農民收入以種田為主。
中文名
張老村
面    積
2608 畝
耕地總面積
392畝
海    拔
1400 m

張老村自然資源

張老村耕地 張老村耕地 [1]
截至2008年底,全村耕地總面積392畝(其中:田332畝,地60畝),人均耕地0.9畝,主要種植糧食作物。擁有林地2030畝,經濟林果地18畝。 [2-3] 

張老村基礎設施

張老村道路 張老村道路 [4]
截至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108户通自來水,有108户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户108户;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户數108户,其中擁有移動電話折農户數108户。
該村進村道路為水泥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
全村共有37户農户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37户,裝有太陽能的農户11户,建有小水窖13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349畝。 [5] 

張老村農村經濟

張老村民居 張老村民居 [6]
2006年,張老村農村經濟總收入31424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80300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40.7%;畜牧業收入520000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16.5%。外出勞務收入36000元。農民人均總收入7394元,人均純收入3730元。
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户90户,居住磚混結構住房的有14户。
2013年全村擁有汽車24輛,拖拉機57台,小紅牛100台,各類摩托車、電動車100餘輛。 [7] 

張老村人口衞生

截至2013年底,張老村有農户108户,共有鄉村人口435人,其中男性221人,女性214人。農業人口總數為425人,勞動力總數316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228人。
張老村以漢族、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174人,彝族190人,其他民族71人。
隨着農村經濟的不斷髮展,農村醫療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更多的農户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90人,享受低保人數19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户103户,共計387人,參合率90.63%。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衞生所和鄉衞生院,村衞生所面積為8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設在距離該村1公里的普從村委會,該村距離鄉衞生院2公里。 [8-9] 

張老村文化教育

截至2008年底,張老村距離村小學1公里,距離鎮中學2.5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53人,其中小學生人數38人,初中生人數15人。該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有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
據“雲南數字鄉村網站”公佈的資料,張老村小學適齡兒童上學在普從村小學,該小學校舍建築面積2680平方米,有教師13人。 [3]  [10] 

張老村村務公開

張老村建立健全了村黨總支、村委會工作職責、村民小組管理、村民委員會自治章程、村委會村規民約、三年目標規劃、村組聽證會等制度,促進了村務公開。 [11] 

張老村基層組織

截至2008年底,張老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11人,黨員中男性11人。全村有團員9人,團支部1個。 [3]  [12] 

張老村發展重點

張老村存在的問題是:基礎設施較差,農田水利設施落後,農民生活水平低。
張老村的發展重點是:確保種植業穩步增長,大力發展養殖業。 [13] 
[14-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