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秀眉

鎖定
張秀眉(公元1823年-公元1872年),原名寶兄,“張秀眉”名字是後代起的名字,家族李姓。因為沒有文化知識,在台江張家寨打工為生,所以張家寨賜予姓張。 [1-2]  清咸豐同治年間苗族起義領袖。貴州台拱廳(今台江)仰岡寨人。苗族。初以當僱工為生。咸豐(公元1851年-公元1861年)初,苗族地區災荒,無力繳納軍糧款,被迫聯合眾人於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歃血盟誓起義。圍攻台拱廳城,打死州吏吳復。攻擊各地清宮汛堡。攻佔丹江廳城。六年,相繼佔領台拱、黃平、清江、清平等廳州縣。與侗族義軍合攻古州(今榕江)廳城。經過三年戰鬥,義軍控制貴州東南部苗族聚居的大部地區。在太平天國革命影響下。貴州各地先後爆發了各民族人民起義。他聯合四周起義力量,沒收土司、地主、屯軍的土地,分給無地農民。有組織地訓練士卒,打了很多勝仗。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義軍抗擊貴州、湖南、四川、廣西數省清軍圍剿。九年(公元1870年),清軍攻佔台拱、丹江、凱里。退守雷公山。十一年(公元1872年),在烏東與席寶田部激戰,兵敗被俘,解往長沙被殺害。苗族人民懷念其英雄事蹟,有《十八年反政》、《英雄張秀眉》等史詩流傳民間。
中文名
張秀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苗族
出生日期
1823年
逝世日期
1872年

目錄

張秀眉人物生平

咸豐初年
咸豐初年,苗疆連遭水、旱、蟲災,而官府“提甲追徵,獄為之滿”。咸豐五年(公元1855年),台拱南界高坡數千苗民因請求清王朝減輕苛徵重索而遭到拒絕和鎮壓,羣情激憤,沖人台拱城內,殺死黃平州知州,向清政府提出取消種種苛徵重税、退還被漢族地主強佔的田地房屋的要求。張秀眉與包大度等人用刻木和雞毛、火炭傳令苗族各寨,率眾起義,被推為元帥。頃刻之間,貴州東南千里苗疆,羣起響應,張秀眉領導的持續十八年之久的轟轟烈烈的貴州苗民起義在台拱地區爆發。
張秀眉率領起義軍馳騁貴州東南,縱橫七八百里,並在台拱地區建立政權,開創根據地。僅三年多時間,就佔領了貴州東南的千里苗疆,兵鋒直指貴陽,使清王朝在貴州的統治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沉重打擊了清王朝在貴州的統治,因而清政府認為張秀眉是“苗疆禍首”。張秀眉領導的苗族起義軍還與各地起義軍協同作戰。同治元年,苗族義軍東聯委應勞侗族義軍攻打湖南晃州、沉卅、清州等六處府、廳、州、縣,併力拔之,使湘軍首尾難顧。
張秀眉設將軍等武官以及管理地方政務的文官,建立一套較完善的政權機構;將所有屯田與漢、苗地主的田地分給貧苦農民使用,農民收穫後,除交納公糧外,其餘全歸自己;實行獎勵墾荒、保護商業、組織集市貿易等政策措施,制定一系列維護窮苦人民權利的、有利於各族人民團結反清的法令和措施,使以台拱為中心的千里苗疆秩序井然;建立了一支擁有相當數量的勇猛善戰的常備軍,把全體農民編為後備軍,平時生產,戰時參戰,建立牢固的軍事基礎。
公元1864年
公元1864年,太平天國及各地起義先後被清政府鎮壓,清政府便集中兵力鎮壓張秀眉領導的苗族義軍。公元1866年到公元1867年,清政府派大批湘軍進入貴州,並於公元1868年攻陷了貴州黃號軍的荊金園、偏刀水和玉華山,使苗族起義軍的根據地失去了屏障。張秀眉為了援救號軍,率軍攻打湘軍後方,向湖南晃州廳、沆州府大舉進攻。但在回師途中被清軍攔截,戰敗而歸,起義軍根據地的門户寨頭也被湘軍攻陷。後張秀眉率義軍與侗族義軍陳大六聯合,不屈不撓與清廷湘勇輾轉征戰於湘、黔兩省間,屢屢挫敗清軍,截其歸路,斷其糧道,避實擊虛,分散襲擾,各個擊破。使清軍湘勇陷入”一日數十驚、一地數十敵”的困境。於是,清政府又增調湘軍進入黔東,向起義軍根據地發起瘋狂進攻,公元1869年,清軍攻陷鎮遠府及眾多苗家村寨,起義軍被迫向西撤走。湘軍恃勝驕橫,一味冒進,三月,攻陷了施秉縣城後,即刻趾高氣揚地向施秉西南的甕谷隴地區進犯。包大度抓住時機,利用這裏險要的地勢,預先設下伏軍,伺機殲敵。當湘軍進入埋伏圈之後,一聲炮響,起義軍喊殺之聲震天動地,滾右、檑木、飛炮傾瀉而下,殲敵二萬餘人,使前來鎮壓起義的湘軍幾乎全軍覆沒。
公元1870年
張秀眉 張秀眉
公元1870年,席寶田率湘勇設營三十餘座,以十一營進逼施洞口,雙方激戰,秀眉被迫退守台拱,傷亡慘重,轉移至雷公山。公元1871年4月,凱里城被攻下。秀眉及其部分將領,率部分義軍潛出雷公山,分散遊擊於黃平、凱里和台拱內地,以圖再舉。由於清軍勢力過大,又加燒殺擄掠,義軍活動受很大限制,又陸續撤回雷公山。於公元1872年,起義軍連營二十餘里與清軍決戰,由於眾寡懸殊,雖然浴血抗擊,烏鴉大坡義軍各寨還是被敵人攻破。4月,義軍退至烏東山,湘軍窮追,張秀眉,包大度率領義軍戰士殊死奮戰,最後力竭被俘。檻押長沙,受盡酷刑,矢志不渝,堅強不屈,義正辭嚴地痛斥清政府的民族歧視和民族壓迫政策,與清廷勢不兩立。是年秋,在長沙英勇就義。

張秀眉意義

苗族英雄張秀眉領導的貴州苗民大起義雖然失敗了,但苗族人民懷念英雄的史詩《十八年反政》、《英雄張秀眉》等依然在民間傳唱,表達了苗族人民對自己的傑出英雄張秀眉的懷念。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