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清江

(長江一級支流)

鎖定
清江,長江一級支流,古稱夷水,因“水色清明十丈,人見其清澄”,故名清江。清江發源於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齊嶽山,流經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東、長陽、宜都等七個縣市,在宜都陸城匯入長江。
清江全長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號稱八百里清江畫廊。這裏主要是土家、漢、苗三族混居地。主要包括白玉湖、花橋水庫、平洛湖、柏園島、柏竹島、武落鍾離山、隔河巖等景點。 [1] 
中文名
清江
古    稱
夷水
所屬水系
長江一級支流
發源地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齊嶽山
流經地區
利川、恩施、巴東、長陽、宜都等
全    長
423公里
流域面積
1.67萬 平方千米
省級河長
董衞民 [17] 

清江名稱演變

清江,古稱“夷水”,又名“鹽水”,是長江中游在湖北境內僅次於漢水的第二條支流。其名始見於《禹貢》,《漢書·地理志》、《水經注》亦皆有記載。清江之先稱夷水,是土家族先民——巴人(白虎夷)的緣故,故至今人們稱她為土家人的母親河;而鹽水的得名,則定然是與它流經的地域產鹽有關,如長陽漁峽口之鹽池温泉、巴山峽的鹽泉,至新中國建立前都還有人在此煮滷熬鹽。又榔坪有咸池河,賀家坪有白咸池等等。魏晉時期的酈道元在為《水經》作注:“夷水,即山清江也,水色清照十丈,分沙石。蜀人見其清澈,因名清江也。” [2] 

清江幹流概況

清江幹流走向

清江的位置及幹流走向 清江的位置及幹流走向
清江發源於利川市東北部武陵山大巴山餘脈的齊嶽山龍洞溝,自西向東切割雲貴高原東部邊緣的鄂西羣山,大部分河段形成高山深谷,急流險灘眾多。主河道曲折北流折向東流,經利川市、恩施市、宣恩縣建始縣巴東縣長陽縣宜都市7縣市,至宜都市陸城街道注入長江。幹流全長423公里,流域面積1.67萬平方公里。 [3] 
清江源出汪營後壩龍洞溝,大魚泉水來匯,爛井壩、觀音河、繼長壩、九渡河等依次合流,南過利川市城又納忠孝河之水,出利川市城東北6.8公里,轉為伏流。
清江長陽隔河巖段 清江長陽隔河巖段
河源水伏流16.8公里,進水口到出水口落差為141米。溶洞內還有天窗18個,地下平湖8個,以及倒虹吸無空間伏流、陡水10多處。清江自落水洞伏流後,時隱時現,經鮎魚洞、響水洞,觀彩峽、至黑洞復出,為雪照河。
雪照河出黑洞至車壩,兩岸高山夾峙,河水湍急,總落差達到423.9米。其間,木貢附近易家灣之“跳魚坊”,岩石橫江,急流洶湧;朱家壩之蠻石阻塞,水由石隙中屈曲流出,自古有“天樓地枕”之稱。
清江入恩施河谷,坡降漸緩,河水漸緩漸平。清江出恩施南門5公里,則入“伏三跳”。至此,河岸既狹窄,且巖腳長期受江水沖刷,崩塌嚴重,亂石堆疊,密佈成灘,放曠不羈的流水簡直就是在亂巖卡中豚突奔竄;而枯水季節一旦來臨,則灘石凸現,立馬呈現出貓伏三跳即能過江的景象,“伏三跳”故爾得名(又一説法是,當地方言以“虎”為“伏”,故伏三跳即“虎三跳”之訛)。
由伏三跳而下至眠羊口,計58公里的流程,這裏是清江上游河段中又一段難見的險流所在,高山險巖,亂石堆疊,曲流奔遄,灘沱比比。
由眠羊口而下即達建始縣境之景陽,清江面目又為之一變,但見石崖深峭,潭水澄碧,岸際高地,或為水田,或為旱地,村寨比連,陂陀相接。建始尤產玉米,歷史上固有“金建始”之稱。
清江轉過建始而至野三口,即入巴東縣境,曲行26公里即達水布埡。有水布埡電站,裝機160—200萬千瓦,年發電41億千瓦小時。
由水布埡而下不數里,清江即進入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縣境。清江因彙集上游千百條支流,水量大增,進入中下游地段。由鹽池而下,3.5公里的半峽,是“清江三峽”中的第一峽。地屬漁峽口鎮。峽中羣山嵯峨,崖壁陡峭,清流從狹窄的山崖間緩緩流過。清江至招徠河而出半峽,流5公里即為長陽西陲邊鎮漁峽口。過“照面巖”、“香爐石”。清江自漁峽口湯湯東下,經天池口而至桃山凡50公里即達資丘鎮。黑巖頭上,有紀念土地革命時期犧牲的工農革命軍第六軍將士的七十七烈士紀念碑。
由資丘而下,越15公里,即是“清江三峽”中之第二峽——巴山峽。其間,資丘下4公里,昔日有大、小兩貓子灘相接。貓子灘後,不久即進入到了巴山峽。巴山峽的兩岸,巉巖與峭壁相對映,懸泉與空峒相依違。江水澄碧,歷歷如洗。正因為此,巴山峽自古即屬咽喉要津,兵家勝地,歷史上一度有“古捍關”之稱,它既曾作為巴人的前方要塞,助廩君“踞捍關而王巴”,又曾作為“楚肅王拒蜀(巴)”的一道關門,是楚巴相爭的歷史見證。延及六朝,設巴山縣,又於此得名。隔河巖庫區的形成,清江上的一應灘險已魚橋。
由巴山而下,經長灘、馬連、鴨子口,行18公里即到都鎮灣鎮的武落鍾離山。武落鍾離山是土家族開山鼻祖廩君蠻巴人的發祥紀念地。在縣西30公里清江主航道南側,江水環繞,為隔河巖水庫區第一大島。山勢峻絕,形勝險要,風光秀美。1984年重建向王廟于山頂,祀土家族一代先祖廩君(向王)。武落鍾離山景區內,現建有向王廟、白虎亭、德濟亭、石神台碑苑等一應建築,同時闢有赤黑二穴以供遊人觀覽。德濟亭在於紀念鹽水神女。傳説中的鹽水神女,本是一位既能幹又漂亮的女性,本來她曾以“魚鹽所出,願留共居”挽留西進途中的廩君,但因為廩君不許,於是,她以犧牲自己的生命為代價,成全了廩君開拓“廩地”的事業,天帝有感於她以德濟人的精神,遂封她為德濟娘娘,與向王一同配享人間煙火。赤黑二穴則是巴蠻五姓的紀念出生地。出武落鍾離山,經膀子石即進入平洛峽,這就是著名的“清江三峽”之最後一峽了。平洛湖正南端的大堰鄉鍾家灣,有著名的“長陽人”化石洞。“長陽人”化石發現於1956年。同時發現的還有犀牛、熊貓、大象、野豬、羚羊等40多種伴生動物。1957年,我國著名的古人類、古脊椎動物學者賈蘭坡先生正式將其命名為“長陽人”。
由平洛湖下行5公里,是隔河巖水利樞紐。由隔河巖下行4公里,有丹水自津洋口由北岸注入。由津洋口下行5公里,便到了長陽土家族自治縣的首府龍舟坪鎮。龍舟坪是一座千年古鎮。龍舟坪建有3176米的沿江大堤。
清江東行,過石柱觀而到磨市之向家溪口,再下行即入宜都市境,下游有高壩洲水利樞紐。清江到此,原是“七難八魚共九洲,七十二灘上資丘”的景象,灘險連連,水湧浪急。高壩洲的興建,成為平靜的庫區。水出高壩洲不久,清江即由陸城河口(陸城街道是中國晚清著名學者楊守敬的故鄉,名滿天下。)注入長江。 [2] 

清江河道特徵

清江匯入長江處 清江匯入長江處 [4]
清江干流分為三段:河源至恩施為上游,全長153公里,河牀平均比降6.5‰,多高山峽谷,地勢崎嶇,水流湍急,落差大,富水力資源,沿程多伏流、溶洞,如利川市長堰幹流河段,伏流26公里,名雪照河;恩施至資丘為中游,長160公里,平均比降為1.8‰;資丘至河口為下游,長110公里,平均比降為0.74‰。中下游為低山與丘陵,河谷漸寬,為半山溪性河型。清江流域地勢自西向東傾斜,除上游利川、恩施、建始3塊較大盆地及河口附近有少數丘陵、平原外,80%以上是山地,呈高山深谷地貌。
清江自然落差1430米,全流域理論蓄能達290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裝機容量177萬千瓦,年發電量90億度。恩施至長灘間水能藴藏集中,宜建以發電為主,兼有防洪、航運等效益的大型水庫。重點開發的隔河巖水電樞紐工程完工後,裝機容量可達120萬千瓦。茅坪以上僅局部河段通航小機動船,茅坪以下137公里可通航5~20噸機動船。其中,磨市以下22公里,受長江水頂託,可季節通航500噸級船舶。 [3] 

清江水文特徵

清江某水庫庫區 清江某水庫庫區 [4]
流域內石灰岩廣佈,喀斯特地貌發育。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年降水量1415毫米,並且集中在夏季。徑流深約870毫米。清江河口年平均流量464立方米/秒,年平均水量147億立方米,最大年徑流211億立方米(1954年),最小年徑流82億立方米(1966年)。一年之中,水流量以7月最大,1月最小。清江流域屬鄂西暴雨區,恩施和五峯附近為暴雨中心,而清江為山溪性河流,洪水陡漲陡落,年最大洪峯多發生在6、7月,常與長江洪水相遇而加大對荊江的威脅。下游搬魚咀站實測最大洪峯流量為1.89萬立方米/秒,最枯流量27.5立方米/秒,洪枯流量比值達687倍。
與長江其他支流相比,清江含沙量較小,水質清澈。長陽水文站多年平均懸移質含沙量0.65公斤/立方米,年輸沙量833萬噸,年輸沙模數545噸/平方公里。 [3] 

清江自然災害

乾隆五十三年(1788):“清江大水,壞城郭,漂沒沿江田廬無算。”
咸豐十年(1860):“夏五月,大雨如注,日夜不絕,清江驟漲,壞城邑,平地水深六尺,沿江衝沒田舍無算。”
光緒九年(1883):“六月初六日,清江大水,壞田宅無算。”
新中國建立以後,清江先後發生過6次大水,其中,以1969年7月10日至11日的大水猶為刻骨銘心,駭人聽聞。當時,鄂西南地區普降大到暴雨,各地山洪頻發,清江猛漲,搬魚嘴水位達78.6米,洪峯所至,沿江集鎮及臨河居民慘遭洗劫。11日下午,洪水以每小時2-4米的上漲速度直撲城區,深夜時分,縣城龍舟坪鎮整個兒淪入狂濤,瞬間,但聞房倒屋塌,漩流咆哮,人畜慌亂地逃奔後山。此次水災,由於事發倉促,搶救不及,人畜財產損失之巨,無以言表。
新編《長陽縣誌》載,1949年以來的36年間(注:新志斷限為1985年),(全縣)大水災年份有7年,間隔期平均為5年左右。36年中只有4年無水災,32年中發生的大小水災共44次,平均每年1.1次。 [2] 

清江主要支流

清江水系發育,支流流短坡陡,分佈成羽狀,流域面積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忠建河、馬水河、野三河、龍王河、招來河、丹水、漁洋河。
忠建河,又名牛草河、勇洞河,源出咸豐縣梅子坪附近山丘,曲折南流折東流,經咸豐縣城、宣恩縣,至恩施入幹流。主河道全長117公里,流域面積188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48.8立方米/秒。流域多山,水系發育。主要支流有中間河、長潭河等。
馬水河,又名盆家河,源出建始縣,南流經建始縣東南境,又南至恩施縣龜山河附近注入清江。全長102公里,流域面積169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55.2立方米/秒。水系發育,支流眾多,主要有太陽河、東洛河、大池河等。
野山河,源出建始縣西綠葱坡邊界,沿巴東與建始縣界南流,至野山口注入清江。全長63公里,流域面積109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8.4立方米/秒。中上游流經山區,支流發育,主要有中柱河等。
龍王河,源出鶴峯縣芹草坪,北流至巴東縣桃符口入清江。全長51公里,流域面積624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0立方米/秒。建始縣紅沙鄉以上流經山區,河道彎曲,支流發育,水源充沛;以下地勢平緩,無大支流匯入,系山溪性常年河流,有灌溉之力。
招來河,又名甘坪河,源出巴東縣白巖東側,東南流至長陽縣招來河口注入清江。河長50公里,流域面積787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6.7立方米/秒。
丹水,又名點心河,源出長陽縣西堡鎮附近山區,東流經賀家坪、高家堰等地鎮,在長陽縣津陽口注入清江。河長70公里,流域面積51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7.8立方米/秒。
漁洋河,源出長陽縣西部雪尖山,西流折向南流,經五峯縣東北部,至枝城市蓮花堰北入清江。主河道全長96公里,流域面積11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38.0立方米/秒。中上游多山地丘陵,水流湍急。聶河鎮以下,河谷展寬,建有幸福渠等水力工程。 [3] 
車壩河,發源於利川市馬鬃嶺,在恩施市屯堡鄉車壩村匯於清江,全長52.1公里,流域面積256.71平方公里。車壩河水庫於1977年3月動工興建,1985年12月竣工,總庫容5970萬立方米。 [5] 

清江旅遊資源

清江水質清澈,流域內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眾多,是湖北省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地區。
清江流域風光
清江流域風光(38張)
主要名勝有;利川市太平塘摩崖題刻、落水洞洞羣、恩施市連珠塔、長陽縣"長陽人"遺址、建始縣石通洞、恩施梭布椏石林、利川涼霧鄉水簾洞、長陽清江畫廊等。
利川落水洞洞羣,在利川市東北6.8公里,是一組喀斯特地貌景觀,包括落水洞、鰱魚洞、涼風洞、幹洞四個石灰岩溶洞。 [3] 
清江畫廊風景區,位於宜昌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涵蓋隔河巖大壩以上至水布埡鹽池温泉,沿清江一線的所有旅遊景觀及景區景點。重點打造了倒影峽、仙人寨、武落鍾離山等三大景點。清江畫廊風景區屬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和旅遊度假區,也是國家林業局批准建設的國家森林公園和湖北省旅遊局命名的全省四大甲級旅遊風景區之一。2012年12月19日,湖北宜昌市長陽清江畫廊旅遊度假區收到國家旅遊局景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函件,確認清江畫廊成為國家AAAAA級景區。也是國家地質公園。 [6] 
梭布埡石林
梭布埡石林(5張)
梭布埡石林,位於恩施市北部,距市區54公里,距離重慶天坑地縫30公里,位於恩施到奉節交通主幹道、長江三峽到張家界大通道的中點,總面積達21平方公里,是中國已經開發石林中的第二大石林。整個石林四周翠屏環繞,羣峯迭秀。石林內遍佈奇巖怪石,有的形若雄鷹遠眺,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如龍爭虎鬥,有的酷肖蓮花朵朵,大片石林掩映在青山綠樹之中,又有一些樹木花草生長在岩石中,一派“石在林間藏,樹在巖上長”的景象,千姿百態,萬種風情,令遊人歎為觀止。 [7] 

清江水利工程

清江是長江出三峽後接納的一條較大支流,全長423公里,流域面積17000平方公里,基本上為山區。流域內氣候温和,雨量豐沛,平均年雨量約1400mm,平均流量440立方米/秒。開發清江,可獲得豐富的電能,還可減輕長江防洪負擔,改善鄂西南山區水運交通,對湖北省及鄂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全流域可開發裝機容量為329萬千瓦,相應年電能105億千瓦時。經規劃研究,清江干流恩施市以下河段分三級開發,自下而上依次為:高壩洲(蓄水位80m)、隔河巖(蓄水位200m)、水布埡(蓄水位400m,總裝機容量305萬千瓦,年發電量81億千瓦時。 [8] 
高壩洲水電站
高壩洲水電站(6張)
高壩洲水電站,位於湖北省宜都市境內,是清江口的最下游一個發電梯級,也是隔河巖梯級的航運反調節梯級,主要任務是發電和航運。樞紐佈置自左至右為左岸非溢流壩,河牀式電站廠房,深孔泄洪壩段,表孔溢流壩段,升船機壩段及右岸非溢流壩段。壩頂長419.5m,最大壩高57m。正常蓄水位80m,水庫庫容4.3億立方米,壩區回水長50km,與隔河巖電站尾水相接。高壩洲工程於1997年正式動工,1999年首台機組發電,2000年三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 [9-10] 
隔河巖水利樞紐 隔河巖水利樞紐 [11]
隔河巖水利樞紐,位於湖北省西部清江下游長陽縣境內。隔河巖水利樞紐因其效益巨大,交通便利而首先興建,為滾動開發清江流域打下基礎。工程於1987年開工,1993年首台機發電,1996年建成。工程主要建築物為重力拱壩最大壩高151m,壩頂長653.5m,水庫總容積為34.54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21.2萬千瓦,年發電量30.4萬千瓦時,一座兩級垂直升船機,通航噸位為300噸,水庫深水航道91km,升船機年單向通過能力為170萬噸;同時水庫可發展水產養殖業和旅遊業,工程效益顯著,電站為華中電網主要調峯電站之一,水庫調蓄洪水,可解決清江下游20年一遇防洪問題並減輕長江荊江河段的洪水威脅。隔河巖工程由國家和湖北省合資興建,總投資49.88億元。隔河巖水電站1999年獲國家第六屆優秀工程勘察金質獎;泄洪消能設計獲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重力拱壩獲1998年水利部優秀工程設計金質獎,並獲1999年國家第八屆優秀設計金獎。 [8] 
水布埡水電站大壩 水布埡水電站大壩 [12]
水布埡水電站,位於湖北恩施巴東縣境內的清江,是清江梯級開發的龍頭樞紐。工程開發的主要任務為發電和防洪,兼顧其他。水庫正常蓄水位400米,相應庫容43.12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以下預留防洪庫容為5億立方米,調節庫容23.83億立方米,具有多年調節性能。樞紐主要建築物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左岸溢洪道、右岸放空洞、右岸引水式地下電站等組成,面板堆石壩最大壩高233.2米。電站裝設4台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總裝機容量1840兆瓦,多年平均年發電量39.84億千瓦小時,是華中電力系統,特別是湖北電力系統中不可多得的大型調峯、調頻和事故備用電站。水布埡水電站工程於2002年1月開工,2002年10月大江截流,2006年10月導流洞下閘,2007年4月放空洞下閘,2007年7月首台機組投產發電,2008年8月4台機組全部併網運行。自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期間,大壩經過了4個洪水期的考驗,水庫最高運行水位399.51米,基本達到正常蓄水位;2008年7月溢洪道進行了泄量3011立方米每秒的原型試驗;截至2010年12月31日,電站4台機組及其它主輔設備運行穩定,累計發電量約120.26億千瓦小時。 [13] 
清江大龍潭工程 清江大龍潭工程 [14]
大龍潭水利樞紐工程,是清江干流上游梯級開發的骨幹工程,距恩施市城區11公里,是一座以防洪、發電為主兼顧城市供水的中型水利樞紐工程,工程等別為Ⅲ等。樞紐工程主要由攔河壩、泄水建築物、壩後式電站廠房等組成。壩址控制流域面積2396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70.3立方米/秒;水庫總庫容5200萬立方米,設計防洪庫容2700萬立方米,設計洪水位461m,校核洪水位461.5m,正常蓄水位460m,死水位450m;水庫大壩為弧形砼重力壩,壩頂高程462m,最大壩高54m,大壩弧線長度188m,壩上佈置3個表孔和2個底孔,最大泄流能力5007立方米/秒;電站裝機3台,總裝機容量3萬千瓦時,多年平均發電量1.3億千瓦時。大龍潭水利樞紐工程於2003年8月開工,2005年8月第一台機組併網發電,2006年5月三台機組併網發電,2008年7月通過工程竣工驗收。 [15] 

清江所獲榮譽

2022年2月,湖北清江入選第二屆“最美家鄉河”名單。 [16]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