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福林

(陝西書協會員、上海榜書研究會常務理事)

鎖定
張福林,男,筆名,書林,祖籍山東,1955年12月生於陝西蒲城。自幼受父嚴教習書,先柳、顏、魏、隸,又“二王”,後米芾諸體。臨池不輟,沾古而不泥,尤以榜書特長,並能用左手熟練書寫反筆字。
現為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上海榜書研究會常務理事、陝西太白書畫院副院長、天津京津徽文化書畫院理事。
中文名
張福林
出生地
陝西蒲城
出生日期
1955年
職    業
書法家

張福林作品獲獎

陝西省首屆教師節書畫大賽三等獎;
陝西省青年聯合會舉辦的書畫大賽二等獎;
楊虎城將軍誕辰一百週年全國書畫大賽二等獎;
中國上海第二屆國際榜書大賽三等獎;
2011年“紅色經典”全國書畫大賽特等獎;
中國共產黨建黨90週年--首屆“長星杯”全國書畫百傑精品大賽特別獎,並授予“中國當代書畫百傑”稱號;
2011年榜書精品國際巡迴展榮獲第一名。 [1] 

張福林認識體會

中國上海2011年榜書精品國際巡迴展”大賽中榮獲第一名。並受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邀請,隨中國榜書界領軍人物--上海榜書研究會蔡軒朝會長一行,於2011年10月27日至10月31日前往印度尼西亞泗水市參加“2011年榜書精品國際巡迴展”開幕式,並在隆重熱烈的開幕式上接受了頒獎。同時,接受了印度尼西亞《千島日報》、《國際日報》和《泗水晨報》等諸多媒體的採訪。現場為印度尼西亞華僑、商界及政界揮毫潑墨,受到現場各界觀眾的高度評價。
而且,在印度尼西亞書法家協會組織舉辦的書法交流座談會上,結合自己的經歷和感受,談了五點認識和體會:
一、書法首先要具備天賦。沒有天賦就不會有悟性,沒有悟性就不容易產生靈感。自己用左手寫反筆字,不是練出來的,是偶然間發現的。
二、書法是一個人個性的展現。什麼樣的個性就寫什麼樣的字。概括的講:“人由於氣質、修養、環境和知識深廣程度不同,促成各種各樣的人,故百人百性”,書法也是如此。古人説的:“字如其人”就是這個道理。
三、在眾多的碑帖中,通過臨摹最終要選擇適合自己性格、愛好和志趣的帖。在顏真卿的碑帖中,我選擇了《東方畫贊》,我喜歡他的渾厚和大氣;在王羲之的碑帖中,我選擇了《蘭亭序》,我喜歡他的俊秀和飄逸;在米芾的碑帖中,我選擇了《蜀素帖》,我喜歡他的曠達和灑脱。
四、如何從字帖裏走出來,這是非常關鍵的一步。我的觀點是不能讓字帖束縛住自己。我的具體做法是在臨帖的基礎上,放開膽量的寫,能寫多大就寫多大,大的可用拖把在地上寫;能草到什麼程度,就草到什麼程度,盡着自己的性子草,然後回過頭來再臨帖,再放開寫,這樣反覆一年、兩年,甚至十年,自然就形成了自我。
五、榜書與其它書法形式相比較,更能體現中國書法大氣磅礴、渾厚雄健的精神,更能彰顯中國書法的精魂和氣魄,能給人以極強的震撼力和感染力。這就是榜書長久不衰的魅力所在。我們作為榜書愛好者,應當站在文化藝術興國的戰略高度上,去認真研究、探索和傳承榜書藝術這一國粹。這也是我們榜書愛好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張福林作品欣賞

張福林作品賞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