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碩

(山東德州籍抗日烈士)

鎖定
張碩(1914年-1944年8月)原名張文德,德縣抬頭寺鄉坡張莊(今屬德州經濟開發區)人。1938年參加革命,歷任平禹縣抗日民主政府秘書、冀魯邊二專署文教科副科長兼專署幹訓班指導員、副校長、德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等職。1943年開始在濟南從事黨的地下工作,1944年被叛徒出賣,自縊身亡。 [2] 
別    名
張碩
所處時代
建國初期
出生地
德縣抬頭寺鄉坡張莊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44年8月
本    名
張晨

目錄

張碩人物生平

1914年生於德縣坡張莊(今屬陵縣)一個農民家庭裏。自幼喜歡讀書,先後在本村小學、德縣第一高小、德州師範講習所讀書。畢業後留師範附小任教。他利用教育陣地,積極地進行愛國主義、抗日救亡的宣傳活動。1936年春,張碩去平原師範參加教師考核,適逢山東省教育廳長到平原視察,反動當局以他“未參加迎接”為藉口,而解除了他的教職,並不準他在德縣境內任教。於是,他就和幾名同學一起到河北省一個小學任教。“七·七”事變後,學校停止開辦,他又返回家鄉。 [2] 
1938年春,他滿懷救國之心返回故里,投筆從戎,參加了德縣教育界人士李玉雙組織的抗日救國軍。同年10月,八路軍東進抗日挺進縱隊在樂陵舉辦軍政學校,遂前往學習。學習期間,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結業後留校工作。 [2] 
1940年後,歷任平禹縣抗日民主政府秘書、冀魯邊二專署文教科副科長兼專署幹訓班指導員、副校長等職。1942年下半年調任德縣抗日民主政府縣長。當時德縣抗日局面因敵人的連續“掃蕩”正處在極端困難階段。張碩到德縣後,正確地執行了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和游擊戰術,鞏固了東部的抗日根據地,逐步開闢了西部的新游擊區,直逼鐵路沿線和德州城郊。有力地打擊和牽制了敵人力量,堅持和擴大了德縣抗日根據地。 [2] 
1943年農曆8月15日,冀魯邊二地委派遣他進入濟南市,領導“青年抗日聯盟”,開展濟南黨的地下工作。他以青島《新民報》社濟南分社記者、税卡職員的身份做掩護,化名王振亞,忠心為黨工作,爭取和團結了二、三十名同情共產黨工作的積極分子,併成立了“敵工組”,設立了“洛口聯絡站”等地下秘密組織。 [1] 
1944年8月,因叛徒出賣而暴露身份,不幸被捕。敵人先誘騙勸降,後施重刑拷打均無效。為嚴守黨的秘密,在被捕的第二夜,趁獄卒不注意,將被面撕成布條,擰成繩子,在窗户上自縊身死。 [1]  [2] 
參考資料
  • 1.    李士新編. 德州黨史人物傳略[M].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9.09. 第295頁.
  • 2.    中共濟南市委宣傳部,中共濟南市委黨史委編,濟南抗戰風雲錄,濟南出版社,1995.07,第24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