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澤江

(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鎖定
張澤江,1965年8月生於江蘇武進。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會委員,常州市書法家協會刻字委員副主任,江蘇省第一屆刻字藝術展評委,常州市書畫藝術促進會會長,常州畫派研究委員會主席,常州市硬筆書法家協會常務理事。
中文名
張澤江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5年8月
出生地
江蘇武進

張澤江人物簡介

作品入展第六屆全國刻字展、第八屆全國刻字藝術展等。自80年代部分作品發表於《常州日報》、《寫字》等報刊,作品入選“洋浦杯”全國硬筆書法大賽獲三等獎,在第三屆“文明杯”全國寫字段位大賽獲毛筆草書四段等。書法作品入展全國書法展,多次參加中日、中韓、中新等國內外重大書展,並被人民大會堂、廣東美術館、聞一多紀念館、寶雞博物館等海內外多家博物館收藏,被河南中國翰園碑林等單位刻石收藏。作品、傳略被輯入《中國硬筆書法家辭典》、《中國硬筆書法藝術精品選》、《國際當代書法篆刻大觀》等。 [1] 

張澤江社會評説

作為與澤江交往十多年的道友,可算是知根知底了。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就與他幾十年筆耕不輟、遷想妙得、寂寞探求分不開,是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結果。
書法藝術與澤江的緣分,是與生俱來的。其父母均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南藝科班出生,其父為省內小有名氣的書法家,其母能畫出一筆典雅的工筆重彩花鳥畫。按照 傳統的門第觀念,可謂書香門第了。在這種家庭氛圍中,他怎能不喜歡書法藝術?澤江自幼在父親的啓蒙下學習書法,唐楷的森嚴法度與“顏筋柳骨”的筆法審美為 他打下了過硬的“童子功”。在中國傳統藝術審美中藝與術是一體的,“藝”在甲骨文中就是手拿禾苗種植的技術。所以,“技進乎道”必須經歷一個嚴厲苛刻的技 法訓練過程,才能達到“遊刃有餘”的理想境界。
筆法是中國書法的審美核心,所以趙孟頫説:“用筆千古不易”。這樣看似簡單的表現形式,其中藴含着複雜的心理機制。要想達到“心領神會”、“得心應手”也不是一朝一夕急得來的,心境的蒙養是要經歷一個漫長的漸修頓悟的過程,所以澤江以平常心的態度,把書法視為終生的業餘愛好,把工作與書法創作調節到有一定餘裕的時空,使自己能超越自我,超越功利。摒蔽了一些流行時風的干擾,完善自我的筆墨語 境。他不拘泥於書法的某宗某派或風格的一招一式,而是追求傳統書法審美精神中和雅正,“厚積而薄發”,期待一個破繭蝶化的精神釋放。所以,他能悠遊於千古 的藝術時空,或溯源於秦漢,在《秦詔版》、《漢金文》、《好大王》等金石之氣中強骨煉筋,或出入於魏晉唐宋,與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顏魯公、蘇東坡等作筆墨對話。在人格精神的歷煉中圓融通悟,在筆墨的剛柔相濟中演繹“不激不厲,風規自遠”的審美風範,逐漸在國展中顯山露水。
澤江為人寬 厚,熱情大方。做起事來又是有條不紊,果斷凝練。因此,他能羅織一大批青年書畫才俊。他的“平心堂”曾是書畫朋友雅聚的地方。2006年,大家成立了一個“常州市書畫藝術促進會”,推他做會長。這個團隊非常有凝聚力與實幹能力。2007年,策劃組織了“首屆新城杯書畫大獎賽”,使書畫藝術在常州熱熱鬧鬧地火了一把,無 論從規模、作品質量、社會影響上,都是前所未有的,不僅架構了文化藝術與經濟互動平台,而且還發現了一大批書畫新人,得到了市領導和同道們的一致好評。就連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言恭達、省國畫院院長宋玉麟對此次活動也有較高評價。最 近,又成立了常州畫派研究委員會,澤江以振興地方文化為己任,將帶領一撥人開展學術研究,編纂《常州畫派》,旨在挖掘整理以惲南田為代表的常州畫派,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和扶植當代常州畫派,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打造新的文 化名片。
從當代書法所走過的30年曆程來看,書法藝術還處於迷茫階段,所謂的“視覺衝擊力”“流行書風”,雖能反映當代人的心神不寧、焦躁不安的現狀,但不能代表書法藝術的水準。短短几十年書法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只是滄海一粟。
參考資料
  • 1.    請參閲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歐陽希君主編《國際當代書法篆刻大觀》,24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