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樹國;1965年12月生。師從著名學者,國學大師褚斌傑先生,治先秦兩漢文學,張樹國教授在先秦兩漢,尤其是在中國禮學研究領域,可謂獨樹一幟,成果斐然,在國內外學術界有較大影響。
- 中文名
- 張樹國
- 國 籍
- 中國
- 出生日期
- 1965年12月
- 代表作品
- 《信義的追求》《樂舞與儀式——中國上古祭歌形態研究》《禮記注析》
- 性 別
- 男
- 職 稱
- 教授
張樹國人物經歷
編輯張樹國研究方向
編輯先秦兩漢、中國禮學。
張樹國主要貢獻
編輯張樹國項目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宗教倫理與中國上古祭歌形態研究》(項目編號03CZW005);
承擔青島大學引進人才項目一項,《周代貴族文化史》,1993——1996年山東教委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完成;《巫系文學論》1998年青島大學規劃項目,並完成。校內重點項目《左傳與春秋貴族文化》一項。
張樹國著作
《信義的追求》(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01)獲青島市社科聯2003年三等獎
《禮記注析》,50餘萬字,將由中華書局2006年3月出版。
參加國家重點社科基金項目《中國文學通論·先秦兩漢卷》,撰寫《先秦兩漢文學與藝術》一章,字數22,000字,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年出版。
張樹國論文
《周代鍾銘及竹簡帛書中的音樂思想》(《文藝研究》2000/4)
《絕地天通----中國上古社會巫覡政治的隱喻剖析》(《深圳大學學報》2003/2)
《上古樂奏形態與<詩經>興體之原始關聯》(《東方論壇》2004/2,人大複印資料 2004/9全文轉載,獲青島大學二等獎,青島社科聯三等獎)、
《祝辭系文學與〈詩經〉時代的言靈崇拜》(齊魯學刊2005/3,高等學校文科學報文摘2005/12摘要)
《論巫文化對遊仙文學藝術結構生成的影響》(《廣州大學學報》2004/9,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5/1)
《金聲玉振——儒家樂論對上古禮樂文化的闡釋》(《廣州大學學報》2005/7)、
《圖騰神話與文化人格》(《北京大學學報》2003/1)
《詩成何以感鬼神——漢唐樂志中的詩學觀念及郊廟祭歌形態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學報》2005/5)
《〈九歌· 東君〉與古代救日習俗》(《中州學刊》1996/1)、
《詩人之死—對李賀詩歌神奇性的闡釋》(《中州學刊》1993/6)
《德治與周代貴族的政治智慧》(《中國文化研究》〈北京〉1996年春之卷)
《樂官考源》(《文學前沿》2002/11)
《西周王室的獻詩制度與古典詩學諷諭傳統的形成》(《古代文學理論研究》2004年22輯)等四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