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森林

(東北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張森林,男,1955年3月出生,中國共產黨黨員,東北師範大學教授。歷任東北師範大學馬列主義教研部黨支部書記、黨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現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兼任形勢與政策教育教研室主任。
中文名
張森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5年3月
畢業院校
東北師範大學 [1]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張森林人物經歷

張森林個人情況綜述

中國共產黨黨員。在高校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教學、研究和宣傳工作33年,先後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
教學和科研主要領域包括: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承擔本科生、研究生的教學及學位論文指導工作。
任教的同時,兼任過黨務和行政工作。先後擔任黨支部書記、黨總支副書記、副系主任。現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兼任形勢與政策教育教研室主任。
教學和社會工作經驗豐富,教學效果和管理效績突出,善於團結、協調與合作。曾多次獲得學校教學優秀和先進工作者獎勵;曾獲得吉林省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先進個人獎勵;曾多次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勵。

張森林學習工作簡歷

1974年2月參加工作,任教於瀋陽遼寧工業大學社科部,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和宣傳。兼任過學校黨委宣傳部形勢與政策宣講員、中共瀋陽市委講師團成員。1986年入東北師範大學在職攻讀碩士學位。1989年6月畢業,獲碩士學位,留東北師範大學任教,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研究和宣傳,先後任馬列主義教研部、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和國際關係學院講師、副教授、教授、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指導教師。1990年曾在職參加教育部於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教師進修班,學習國際政治專業。
1993年兼任馬列主義教研部研究生黨支部書記。1998年兼任馬列主義教研部黨總支副書記。2000年兼任東北師範大學馬列主義教研部黨總支副書記和教研部教學副主任。2001年兼任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2004年兼任馬克思主義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院長,院教授委員會委員。現為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委員會委員,現任形勢與政策教育教研室主任、大學生輔導員培訓與研修中心副主任。
多次參加國家社科規劃項目、教育部社科規劃項目立項、結項、獎勵等通訊評審工作;多次參加全國、教育部、省市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會議以及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活動。曾以文入選參加2005年吉林省“戰後日本6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曾應斯圖加特大學邀請參加研討和考察德國及歐洲大學德育和公民教育,曾應台灣大陸政治研究會邀請出席“國際政治與台海兩岸關係”學術交流研討會。

張森林社會學術兼職

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社會主義學會副會長;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一五規劃項目國際政治學科評審組成員;東北師大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心秘書長。

張森林研究方向

科學社會主義與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馬克思主義發展史;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研究。

張森林獲獎記錄

1.《統一的世界市場瓦解論形成原因探析》 省第二 [1]  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2.《不發達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綱領》 省第三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3.《宗旨、核心、追求》省第四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4.《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相結合發生於20世紀末期的原因》 省第四次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
5.《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兩課”教學質量的根本環節》 教育部優秀調研報告。
6.《試論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與世界社會主義的關係》 省第五次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
7.《如何認識當今世界出現的“反經濟全球化”現象》全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三等獎。

張森林主講課程

本科生: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公共必修課);
當代世界與中國(公共選修課);
當代國際政治問題(專業必修課);
形勢與政策(公共必修課);
碩士生: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公共必修課);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專業學位必修課);
當代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專業學位必修課);
政治學原理(專業學位必修課);
馬克思主義文獻選讀(專業必修課);
社會主義思想史專題研究(專業選修課);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專題研究(專業選修課);
社會主義外交史(專業選修課);
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觀教育專題研究(專業選修課);
馬克思主義理論前沿問題專題研究(專業選修課);
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專業選修課);
博士生:社會主義思想史專題研究(專業必修課);
當代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專題研究(專業必修課);
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專題研究(專業必修課);
馬克思主義國際政治觀專題研究(專業選修課);
經典文獻專題研究(專業必修課);
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學科前沿問題專題研究(專業必修課);
全球化與全球問題(專業選修課)。

張森林主要貢獻

張森林主要科研項目

1、省社科規劃項目:《推進鄧小平理論學習新高潮》1998。
2、省社科規劃項目:《冷戰後日本經濟政治形勢和發展趨勢研究》2001。
3、教育部專項任務項目:《高校“兩課”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培養方法研究》2000。
4、教育部人文專項任務項目:《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提高“兩課”教學質量的根本環節》2001。
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係新特點與發展趨勢研究》[02BKS014]。
6、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冷戰後日本政治經濟形勢和發展趨勢研究》[2001056]。
7、吉林省社科規劃項目《關於經濟全球化條件下我國文化安全的若干思考》[2006063]。
8、黑龍江省社科規劃項目《經濟全球化與我國文化安全及對策》[05B009]。
9、教育部人文社科規劃基金項目《經濟全球化和人類社會新變化與世界社會主義價值研究》[07JA710013]。
10、吉林省教育廳社科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鮮明的中國特色與基本經驗研究》2008。

張森林主要科研成果

曾在《高校理論戰線》《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思想理論教育導刊》等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代表成果:
論文:
1.《統一的世界市場瓦解論形成原因探析》 獨撰 《國際共運史研究》1993.2。
2.《不發達國家建設社會主義的綱領》 獨撰 《學習》[北京]1995.11。
3.《蘇聯早期政治建設中的另一條道路》 獨撰 《外國問題研究》1997.6。
4.《執政黨建設問題的提出是八大的重大貢獻》 合撰第一位 《社會科學戰線》1997.1。
5.《社會主義同市場經濟相結合發生於20世紀末期的原因》 獨撰 《世界經濟與政治》1998.9。
6.《90年代以來日本對華政策的兩面性及其原因》 獨撰 《日本學論壇》1999.2。
7.《顧過去 立足現實 展望未來》 獨撰 《東北師大學報》1999.9。
8.《中日關係中的“歷史認識問題”及其根源》 獨撰 《日本學論壇》2000.3。
9.《社會主義與人類文明》 獨撰 《科學社會主義》 2000.6。
10.《關於妨礙中日關係健康發展的“歷史認識問題”》 獨撰 《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0.9。
11.《“三個代表”是由黨的性質決定的》獨撰,《高校理論戰線》2001.9(CSSCI)。
12.《權高於主權”的實質及其謬誤》獨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1.9。
13.《全球化與社會主義的選擇》獨撰,《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1.6,人大複印報刊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2年第2期全文轉載。
14. 《論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和建設的兩個偉大創舉》,獨撰,載《與時俱進80年》吉林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80週年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出版。
15. 《獨立自主和平外交與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獨撰,載《新世紀,新探索》,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2月。獲吉林省“學習江澤民同志七一講話理論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16.《與時俱進的理論,時代意識的精華》獨撰,《東北師大學報》2001年學習江澤民“七一”重要講話特刊。
17.《正確認識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獨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2.2。
18. 《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國際關係發展若干趨勢和特點》獨撰,《東北師大學報》2002.4(CSSCI)。
19. 《經濟全球化不等於全球經濟資本主義化》獨撰,《當代經濟研究》2002.4,人大複印報刊資料《世界經濟導刊》2002年第7期全文轉載。(CSSCI)。
20.《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沒有改變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獨撰,《長白學刊》2002.6。
21.《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應採取的主要對策》第二位,《當代經濟研究》2002.10(CSSCI)。
22.《新形勢下解放思想的時代意義》,獨撰,《新長征》2002.5。
23.《試論經濟全球化的本質與世界社會主義的關係》獨撰,《當代經濟研究》2003.4(CSSCI)。
24.《經濟全球化條件下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關係新特點》獨撰,《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3.2。
2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徵》獨撰,《學問》2003.7。
26.《關於執政黨建設問題認識的深化》獨撰,《吉林日報》理論版2003.11.07.。
27.《日本“有事法制”議案和新版“防衞白皮書”評析》獨撰,《日本學論壇》2003.4。
28.《深入研究鄧小平理論的一部創新之作——《社會主義與人的現代化》評介》獨撰,《科學社會主義》2003.5(CSSCI)。
29.《毛澤東關於“第二次結合”的思想與實踐論析》獨撰,《長白學刊》2004.2。
30.《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主要障礙和對策》第二位,載《“三個代表”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三個代表’與小康社會”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3月。獲吉林省科學社會主義學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31.《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兩制”關係的發展趨勢與對策》獨撰,《信陽師範學院學報》2004.3。
32.《經濟全球化條件下處理“兩制”關係的新思維》獨撰,《學問》2004.3。
33.《如何認識當今世界出現的“反經濟全球化”現象》獨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4。
34.《積極推進國際政治理論創新》,獨撰,《吉林日報》理論版2004.04.09.。
35.《關於2003年新版《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教材的幾點看法》,獨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4.7。
36.《試論全球化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獨撰,《長春市委黨校學報》2004.4。
37.《新世紀新時期統一戰線與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獨撰,《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統一戰線》,市統戰學會“統一戰線與市場經濟建設”研討會論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38.《試論中國和平崛起的制約性因素》獨撰,《學問》2005.1。
39.《日本加緊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動因》獨撰,《日本學論壇》2005.1,人大學複印報刊資料《國際政治》2005年8期全文轉載。
40.《關於建立中國特色國際關係理論的若干思考》獨撰,《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41.《冷戰後日本為何加強謀求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力度》獨撰,《社科研究》2005.9。
42.《歷史認識與中日關係》獨撰,《日本學論壇》2005年3-4期。“戰後日本60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43.《中國國際關係理論構建的思考》獨撰,載《國際關係:呼喚中國理論》,全國高校國際政治研究會2004年上海“構建中國理論,創立中國學派”國際關係理論研討會論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44.《馬克思主義國際觀教育與黨的先進性》獨撰,《吉林日報》理論版2005.11.05。
45.《歷史認識問題:中日關係的癥結》獨撰,《中華學術論壇》2006.2。
46.《試論“國家文化安全”凸顯的時代原因》獨撰,《學問》2006.3。
47.《全球化趨勢與社會主義的價值》獨撰,《大慶師範學院學報》2006.4。
48.《文化全球化:民族文化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獨撰,《東北師大學報》2007.5。
49.《試析安倍“有主見的外交”及面臨的挑戰》獨撰,《東北亞論壇》2007.4。
5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鮮明中國特色及其世界歷史價值》獨撰,《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1。
著作:
1.《宗旨、核心、追求》合著第三位 東北師大出版社1997.12。
2.《當代世界經濟政治與國際關係》 副主編 經濟科學出版社1991.5。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主編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12。
4.《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副主編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3。
5.《鄧小平理論概論》 副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7。
6.《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主編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7。
7.《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主編2008.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