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桂林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

鎖定
張桂林,女,1955年10月出生,漢族,籍貫安徽蚌埠,法學博士,教授、博導。1973年4月參加工作,1984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6年留校工作。 [1]  歷任政治與管理學系主任,中國政法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院長。
現任中共中國政法大學委員會委員、常委、副校長,兼任中國政治學會副會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全國哲學與社會科學基金評委。 [2] 
中文名
張桂林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5年10月
職    業
教師
職    稱
教授

張桂林主要貢獻

4年一次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評選工作於2014年7月結束,其中此次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共評選出452項成果,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50項、二等獎400項。中國政法大學的教學成果《創建“即時共享 協同融合 學訓一體”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培養卓越法律人才》喜獲一等獎(完成人為黃進教授、張桂林教授、李樹忠教授、於志剛教授)。這一成果是中國政法大學為了適應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國際化”卓越法律人才的需要而創立的人才模式改革與實踐的高度總結與凝練。該成果明確提出並構建了完整的“法學同步實踐教學模式”,在法學本科人才培養的教育教學理念創新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實施效果突出,示範引領作用顯著,受到高校同仁和社會的廣泛認可,改革思路和創新舉措受到教育部北京市教委等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充分肯定。
“法學同步實踐教學”的基本理念和內容是,以高校、法律實務部門等的深度“協同融合”為基礎,以司法實踐前沿的動態“即時同步”為平台,實現法學人才培養中優質教育資源的即時共享、法學人才培養職責的共同承擔,實現法學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全程“學訓一體”,落實培養卓越法律人才的基本目標。該模式從根本上改變了“實踐教學”在法學人才培養中的定位:它在人才培養中與“理論學習”的關係從傳統的“先後關係”躍升為“同步進行”關係,從一種學生“檢驗”理論知識的手段提升為人才培養的核心抓手,從人才培養的末端環節提升為貫穿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3] 

張桂林獲獎記錄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主持大會。會上,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聯合表彰了500個“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797名“全國模範教師”和“全國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教育部表彰了1998名“全國優秀教師”和“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授予1320項“2014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此前,教育部等還推選了10位“全國教書育人楷模”。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張桂林教授作為第七屆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的獲獎代表參加表彰大會,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代表中國政法大學領獎。這是中國政法大學建校以來,首次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