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曉傑

(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

鎖定
張曉傑,原籍江西波陽縣。1963年6月生於景德鎮市,1977年進入輕工業部陶瓷研究所,1989年7月畢業於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工藝美術系,1998年調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從事陶瓷美術研究和設計。2000年被評為省高級工藝美術師,2002年被授予山東省陶瓷藝術大師榮譽稱號,2003年被授予山東省工藝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1] 
中文名
張曉傑
外文名
zhang xiao jie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西波陽縣
出生日期
1963年6月
畢業院校
南昌職業技術師範學院
出生地
景德鎮
性    別

目錄

張曉傑簡介

張曉傑家傳淵源,厚實而綿長。父系、母系家族都是世代從事陶瓷美術事業。景德鎮畫瓷名家“珠山八友”的徐仲南、劉雨岑是家族中的祖輩。父親張松茂是當今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母親徐亞鳳是首批江西省工藝美術大師。1994年景德鎮置鎮990週年大慶時,父母分別被授予“陶瓷世家”稱號,為景德鎮獲得兩塊“陶瓷世家”匾牌的家庭。張曉傑自幼受家庭藝術薰陶,14歲隨父學藝,秉承家學,苦練技法,勤習瓷畫,基本功底頗為紮實。先後參與首都機場、燕京飯店、釣魚台國賓館和人民大會堂的大型瓷壁畫的繪製。張曉傑受過高等教育,崇向現代派藝術,在研習陶瓷美術的實踐中,力求將現代審美意識注入瓷藝之中,探索新的造型語言,溶融東、西方之優勢,營造一個自己的天地。
張曉傑 張曉傑
張曉傑的作品構圖強勁狂放,造型奇特神秘,線條變化莫測,色塊撲朔迷離,視覺效果獨具,顯示出一種生命的燥動感。作品多次參加國家、省、市級展覽及評比。1992年在第三屆中國瓷都景德鎮國際陶瓷節《青春杯》精品大獎賽中,作品《生命之始》獲一等獎。1993年在江西省工藝美術大賽評比中,作品300件劍筒獲一等獎。《紅色感應》獲第四屆景德鎮國際陶瓷節精品大獎賽一等獎。《綠色與人類》獲取日本恩巴精選景德鎮名人名作第一名,被日本恩巴——中國當代美術館收藏。1994年在瓷都景德鎮杯“國際陶瓷精品大獎賽”評比中,作品《失去記憶的夢》獲二等獎;同年被評為全國工藝美術行業優秀技藝人員,其創作科研成果獲工藝美術行業優秀成果一等獎。1995年《我的夢》被國家選送參加國際陶藝展。作品《遊動幻覺》獲1996年中日陶瓷展陶藝作品特別獎。作品《夢》入選1997年中國現代陶藝展,送國外長期展出,由中國文化部收藏。1997年為慶祝香港迴歸,參與江西省政府贈送香港特別行政區《紫歸牡懷圖》的繪製。1998年參加中國美術學院主辦的中國當代青年陶藝家作品雙年展,獲優秀作品獎。1999年參與慶祝澳門迴歸《母子連心》瓶的繪製。2002年在第七屆全國陶瓷評比中,作品《夢韻》獲優秀獎。在中國工藝美術協會等部門舉辦的杭州西湖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上,《動.隨想》獲2002年銅獎,《紅色音律》獲2003年銀獎,《綠色組合》獲2004年金獎,《動感》組合獲2005年該博覽會的“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

張曉傑主要成就

張曉傑的作品分別在《人民畫報》、《中國陶瓷》、《中國現代美術全集》、《中國陶瓷藝術家作品珍賞》、《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中國陶瓷藝術大師作品集》、《第一屆中國陶瓷藝術展作品集》、《當代名人名作精品陶瓷選集》、《陶瓷藝術》、《現代陶瓷精品選集》、《雕塑》、《瓷苑新葩》、《山東陶瓷藝術大師作品集》、《當代陶藝作品》、《景德鎮陶瓷全集》等書刊發表,並出版《景德鎮中青年陶瓷藝術》叢書之《張曉傑陶瓷作品集》。創作的現代陶藝、傳統花鳥、人物、山水等作品被美國、日本、東南亞、山東、上海等國家和地區的館藏機構及私人收藏。《天津時報》、《江西日報》、《中國工藝禮品報》等新聞媒體予以評介,其名被載入《中外名人辭典》、《景德鎮陶瓷美術百家》、《瓷都新生代》、《中國專家學者辭典》等10多種典籍。主要論著有《“內向觀和外向觀”——西方美術史及研究方法淺析》(載2002年4期《設計藝術》)、《試論現代中國陶藝的審美導勢》(載2004年第2期《景德鎮陶瓷》)等。本人現為國際高嶺陶藝學會理事、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山東省陶瓷工業協會陶瓷藝術專業委員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