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昭訓

鎖定
張昭訓,現名莫循(1914—1979)原名張昭訓,城東前籽粒屯(現屬夏津鎮)人。
中文名
張昭訓
別    名
張昭訓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79年

張昭訓人物介紹

張昭訓,現名莫循(1914—1979)原名張昭訓,城東前籽粒屯(現屬夏津鎮)人。1928年入夏津第一高等小學讀書。1930年考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中學。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濟南學生赴南京請願,遭到韓復榘政府多方阻撓,莫循參加集體卧軌以示抗議,終達南京。1935年12月“一二.九”運動爆發時,莫循參加了濟南學生響應平津學生鬥爭的活動。1936年考入北京大學史學系。同年冬,加入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北京大學學生執委會執委。

張昭訓抗戰救國

1937年“七.七”事變後,莫循隨平津學生流亡到濟南、徐州、南京、武漢等地,後民族解放先鋒隊總部組織平津學生去魯西北抗日,莫循於1938年2月到達聊城。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齊燕銘主編的全國第一份抗戰報紙《抗戰日報》社工作,任國際版編輯兼魯西北政治幹部學校教員及魯西北印刷部主任。1938年11月聊城失陷,莫循帶領幾十名印刷工人和一部分輕便印刷器械,撤到聊城以西的莘縣、堂邑、朝城、冠縣一帶,堅持對敵鬥爭。不久組織分配他去冀南區工作,任黨刊《燎原》社編輯,後任冀南文化界救國會執行委員。1936年6月,與艾大炎籌辦《冀南日報》後任總編輯、社長兼總編輯、冀南區黨委宣傳部宣傳科科長、《冀魯豫日報》社長兼總編輯、冀南區黨委宣傳部副部長等職。
在艱苦的條件下,莫循積極從事黨的新聞工作,利用報紙揭露日本侵略者和漢奸賣國賊的罪行,喚起民眾同敵人鬥爭。這期間,莫循雖沒有在夏津工作,但他多次派記者到夏津採訪,及時的報道了家鄉人民的鬥爭和土地革命運動。

張昭訓突出貢獻

1948年秋,莫循奉命南下到武漢,參加籌辦中共中原局機關報《中原日報》,並任副總編輯。1949年5月,莫循到江西籌辦《江西日報》並任社長兼總編輯。其後,先後擔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副部長、部長、省委常委兼宣傳部長,曾當選為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歷任政協江西省委員會第一、二、三屆副主席。“文化大革命”中,莫循因立場堅定,而被撤銷職務。 1972年恢復工作以後,任江西省革命委員會文教辦公室黨委書記、主任,中共江西省委宣傳部長等職。1979年1月病逝於南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