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持平

(東江縱隊老幹部、上海市僑聯原副主席)

鎖定
張持平(1912~1994),原名張煥清,曾用名張廉光,廣東梅縣石扇鎮人,先後就讀於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1936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1937年3月在東京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京法政大學中共留日支部委員、留日學生救亡會宣傳部長、中共東江特委副書記、中共東江前線特委宣傳部長,東江縱隊惠陽大隊、第二支隊、東進指揮部政委,中共華東黨校二隊黨支部書記,中共山東省朱村地委書記,中共山東德州市委書記兼市長(1948年10月至1950年3月),中共山東濟南市委秘書長、中共濟寧市委書記兼滕縣地委委員、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辦公室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黨派處處長、上海市僑務處處長、上海市僑辦主任等職。1983年,兼任上海市僑聯副主席、全國僑聯常委。1994年病逝於廣州。 [1-3] 
中文名
張持平
別    名
原名張煥清,曾用名張廉光 [3]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梅縣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94年
出生地
廣東梅縣

張持平人物簡介

1920~1933年,先後在梅縣和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求學。1936年留學日本法政大學。在日期間,參加發起組織留日同學社會科學座談會和留日同學文化總同盟,為東京留日學生聯合會和上海留日同學救亡會等進步文化團體的主要負責人之一。1937年3月在東京加入中國共產黨。抗日戰爭開始後,回國投身於抗日救國的革命鬥爭,先後在山西臨汾運城民族革命大學、陝西安關堡青訓班任教授、學習科長。1938年12月,從延安回廣東工作。先後任東江前特委幹事,青年部長、宣傳部長特派員、廣東省委幹事、東江縱隊惠陽大隊政委,東江縱隊第二支隊政委、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東江縱隊東進指揮部政委兼中共海、陸、惠、紫、五特委書記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6月,奉命北撤山東,任華東黨校二隊支書、支委,中共山東周村市委書記兼區委書記,中共渤海區黨委土改工作團組長,中共德州市委書記兼市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先後任中共山東濟南市委秘書長、中共濟寧市委書記兼滕縣地委委員。1952年,調任上海,從事統戰、僑務工作。先後任中共華東局統戰部辦公室主任、工商處長,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黨派處長,上海市人委華僑事務處處長、黨組書記,1978年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僑務辦公室副主任、黨組成員,1983年,兼任上海市僑聯副主席、全國僑聯常委。1994年病逝於廣州。 [1] 

張持平主要事蹟

1933年秋至1935年夏,先後入上海光華大學、暨南大學讀書,期間參加中共領導的愛國團體“上海反帝大同盟”。
1935年秋到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留學。1937年3月在東京加入中國共產黨,任東京法政大學中共留日支部委員。
1937年七七事變前回國,8月在上海蔘加留日學生救亡會,任宣傳部長;10月由南京八路軍辦事處批准參加國民黨中央政治學校留日同學特別訓練班。1938年1月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學當教授;4月在陝西安吳堡青訓班任教員、學習科長;10月進入延安中央組織部研究班學習。年底被派回廣東工作。
1939年1月,任中共廣東省委青委幹事;5月任中共東江特委青年部幹事;9月任中共東江特委副書記。1940年8月任中共東江前線特委青運部長。1941年11月,任中共東江前線特委宣傳部部長。1943年3月任中共廣東省臨委幹事。1943年12月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成立後,任東江縱隊惠陽大隊政治委員。
1944年8月任東江縱隊第二支隊政治委員。是年,領導部隊克服經濟困難,發展抗日武裝,有力地抗擊了日軍,受到東江縱隊司令部的書面表彰。1945年4月至7月,兼任中共路東縣委書記,對廣九鐵路以東地區中共組織的發展和解放區的建設作出了貢獻。1945年8月,任東江縱隊江南指揮部政治部副主任。
1945年10月,任東江縱隊東進指揮部政委兼中共海(豐)陸(豐)惠(陽)紫(金)五(華)地委書記。1946年7月隨東江縱隊北撤,歷任東江縱隊黨委幹事、中共華東黨校二隊黨支部書記、中共山東德州市委書記兼市長等職。
1950年7月後,任中共山東濟南市委秘書長、中共山東濟寧市委書記。1951年冬從山東調至上海,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統戰部辦公室主任,直至華東局撤銷。後調任中共上海市委統戰部黨派處處長。1953年調上海市僑務處任處長,後又調至上海市僑辦任辦公室主任。1985年離休。1994年在廣州逝世。 [6] 

張持平人物軼事

在解放初期的德州,1948年至1949年間,張持平擔任中共德州市委書記兼市長。
1949年1月15日,解放軍攻佔天津,天津解放。有不少打了敗仗的國民黨軍官經過德州,前往內地。他們路過德州時,被德州市公安局沒收了八九架照相機。在當時,照相機可是稀罕貨,價值不菲,市公安局的同志們都好奇地圍着看,一些同志也動了心思:“這麼好的東西,都交上去不是可惜了嗎?反正那麼多,給市裏留一些也沒事啊。”最後打定主意,給市委送一架,給市委書記送一架。同志們挑了兩架照相機就給市委送去了。
到了市委,見到張持平,一羣人高興地説:“張書記,我們繳獲了照相機,給您送來兩架。”大家興高采烈地把來龍去脈説了。張持平聽着聽着就板起了臉。等同志們講完,他當即拒絕:“我們共產黨一切繳獲要歸公,怎麼能據為己有呢?”他還對市公安局的同志們進行了批評教育,同志們都慚愧地低下了頭。最後,按照張持平的指示,照相機全部交給華東軍區政治部處理,德州市一架沒留。
1949年9月末,由於工作忙碌,張持平給女兒找了一個代管的保姆。這個保姆通過內務處長送了一些紅糖、雞蛋給張持平,他發現後當即退回。當時人們都認為張持平太較真,還有些人説他不近“人情”。可張持平有自己的考慮:“如果我一收,影響很壞。書記市長一帶頭,以後還了得啊!應該遵照二中全會的決議,不接受‘禮物’,只有這樣才能剎住送禮的歪風。”
張持平就是這樣嚴格地遵守着“不拿羣眾一針一線”的黨的紀律和規矩,以身作則,在德州留下了嚴守紀律、廉潔奉公的佳話。 [4] 
1949年11月13日,中共德州市首次代表會議召開會議傳達了渤海區黨委關於機關整編節約方案的精神,討論並通過了市委書記張持平所作的《德州市黨的工作報告及今後工作方針》的報告,還通過了《工商業建設方案》、《加強建黨工作的決定》、《整編節約方案》。會議明確提出今後的工作方針是“恢復經濟,發展生產”,並強調加強黨的思想政治建設,經常對黨員進行黨的基本知識教育。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