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成義

(抗戰殉國將領)

鎖定
張成義(1898年—1937年 [3]  ),字宜齋,河北正定縣人。抗戰中綏遠地區犧牲的第一位將軍。
張成義早年棄筆從戎,1919年,任陸軍第4混成旅10團第1營第3連司務長;1924年,任第10團(團副葉啓傑)3營9連連長;1926年,任第10旅第20團(團長葉啓傑)2營營長。他因機敏過人、勇猛善戰,1928年,即升為獨立第11旅第20團團長。1931年,又調任第35軍(軍長傅作義)第210旅(旅長葉啓傑)419團團長。抗戰爆發後,張任綏東區防司令。1937年9月23日,日軍向區防司令部所在地豐鎮大舉進攻,張率將士與敵人血戰一晝夜,以身殉國。時年39歲。 [2] 
中文名
張成義
性    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河北省正定縣 [1] 
出生日期
1898年 [1] 
逝世日期
1937年9月16日 [2] 
職    務
綏遠省國民軍綏東分區少將司令 [2] 
主要功績
抗戰殉國

張成義人物經歷

1898年,張成義生於河北省正定縣西塔子口村一個農民家庭。張成義有兄弟5人,他排行老大,二弟也是軍人,在他當連長時就陣亡了。全家主要靠張成義接濟。張成義經歷了直奉戰爭北伐戰爭中原大戰等連年的征戰,目睹山河破碎、民不聊生,他痛感國家積貧積弱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科技和教育的落後,所以在戎馬倥傯中不忘叮囑孩子們好好讀書。他雖粗獷豪放,但並非一介武夫,內心十分細膩,與妻子感情甚篤。
1933年3月,長城抗戰打響,雖經兩個多月的浴血奮戰,終不能抵擋日寇精鋭武器的猛烈進攻,全線失利。5月下旬,第59軍奉命在懷柔牛欄山一帶阻擊日寇,掩護西線主力撤退,保護古都北平安全。張成義所部419團擔負第一線左翼禦敵任務,以“近戰狠打”的戰術,英勇抗擊日寇第八師團主力部隊鈴木旅團和川原旅團,給敵人以重大殺傷,狠狠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直至中日雙方達成停戰協議才奉令撤退,成為長城戰役“最後有力的光榮一戰”。
1936年8月,日寇方面唆使偽軍進犯綏東,綏遠抗戰爆發。1936年11月,繼紅格爾圖戰役勝利之後,晉綏軍總指揮、綏遠省主席傅作義將軍決定奇襲百靈廟,拔除日寇侵綏的戰略據點,消除來自綏北的重大威脅。在這次軍事行動中,時任35軍211旅419團團長的張成義被列為“中央縱隊”,擔負攻打百靈廟最艱鉅的主攻任務——突破東南山口要隘。張成義不辱使命,率部雪夜奔襲360餘里,冒着偽軍的猛烈炮火,突破敵人數道重兵把守的防線,率先攻入廟內,全殲守敵,取得了著名的百靈廟大捷。戰後,張成義受到傅作義嘉獎。天津《大公報》稱張成義等為“收廟勳將” [2]  。張成義因其赫赫戰功獲頒六等雲麾勳章,被譽為“收復百靈廟勳將”,其肖像和事蹟刊登在天津《大公報》等報刊上,成為舉國敬仰的民族英雄。 [1] 

張成義人物事蹟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日寇進佔平津。綏遠省主席兼35軍軍長傅作義被任命為第七集團軍總司令,指揮南口戰役和平綏線阻擊戰。鑑於綏東戰略位置十分重要,防守綏東豐鎮、集寧二縣必須是可擔大任之人。傅作義任命張成義為綏遠國民軍綏東區防少將司令,專門負責豐鎮、集寧兩地防衞事宜。
8月26日,我軍在南口與敵人血戰20餘日後失利,被迫全線撤退。日寇沿平綏路長驅直入,企圖佔領山西、控制華北,切斷中國北部的國際交通線。在綏遠國防守備空虛的情況下,面對日寇的虎狼之師,張成義率羸弱之兵毅然擔負起守衞綏遠門户豐鎮的重任。 [1]  豐鎮位於大同集寧之間,扼守平綏線,是有着近500年曆史的商業重鎮。
9月12日,日寇佔領大同,直逼綏遠。為保衞綏遠,當時負責綏遠軍事指揮的騎一軍軍長趙承綬和留守的綏遠國民軍司令袁慶曾在集寧設立了守備司令部,讓綏東區防司令張成義專守豐鎮。
9月15日,日寇千田機械化兵團、板倉育(加土)雄混合隊、一宮基混合隊沿鐵路北進。當日中午,其先頭部隊步兵300多人附戰車2輛、野炮4門,到達豐鎮縣城南10華里之三道梁,張成義派國民軍一部迎擊,是夜與敵相持在三道梁附近。16日,敵人增兵千餘向我軍發起攻擊,並進逼豐鎮火車站。至17時,日寇又以3列火車運兵,將攻城部隊增至5000餘人,將豐鎮縣城包圍。我軍苦撐危局,與敵相持至晚。17日凌晨,日寇以飛機、坦克、大炮向豐鎮南門陣地和豐鎮火車站猛烈進攻,張成義使用長城抗戰時的戰術,避敵鋒芒,近戰狠打,指揮我軍依據工事殊死抵抗,打退了敵人一波又一波的衝鋒。日寇見攻擊進展緩慢,不惜使用重達500多公斤的重型炸彈,對我軍陣地進行瘋狂轟炸,國民軍官兵傷亡慘重。 [1] 
日寇派兵迂迴至城東北,截斷平綏鐵路,將我軍護路鐵甲車擊毀,並佔領雲留山高地。雲留山雖高不足20米,但此山距東門僅300餘米,登此山豐鎮全城可盡收眼底。東門附近張成義的指揮部就暴露在日寇的火力威脅之下,城內我軍腹背受敵。在日寇飛機、大炮集中火力猛烈轟炸下,午後3時,豐鎮縣城南門被摧毀,日寇在戰車掩護下乘勢突入城內我軍傷亡過多,搶堵不及,城遂失陷。
張成義率殘部與敵人展開激烈巷戰,雙方拼死肉搏。張成義在堅守司令部大院時腿部負傷,衞兵要揹他突圍,他説:“我腿已斷,不要管我。我決心殉國,以報效國家。”當日寇突破司令部大門時,張成義在司令部北牆執手提槍掩護將士突圍,激戰中張成義傷重昏迷,不幸落入日寇之手。日寇得知他是高級將領,企圖誘降他,張成義大義凜然,寧死不屈。殘暴的日寇在城東北雲留山東崖靈巖寺前河灘上,將張成義架到木柴上,澆上汽油活活燒死。一代虎將張成義將軍就這樣壯烈殉國,時年39歲。 [1] 

張成義追認烈士

2015年8月11日,內蒙古民政廳對外發布,日前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正式發文追認抗戰殉國將領張成義為革命烈士。消息指,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批覆烏蘭察布市人民政府的一份文件(內政字【2015】164號文件)稱,根據民政部《關於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士追認為革命烈士問題的通知》相關規定,同意追認張成義將軍為烈士。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