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恩溥

鎖定
張恩溥(1904~1969),字鶴琴,號瑞齡,正一派著名道士。江西貴溪人。繼嗣正一派六十三代天師。精於道學,擅長符篆法術。民國13年(1924年),在上海蔘與“正一道教祈禱和平大會”,並嗣天師位.民國21年,在上海主持“羅天大醮"法會。民國23年,在滬參與發起“全國祈雨消災大會"。民國35年冬,為再次組織全國性道教會,維護道教事業,鞏固嗣漢天師地位,在上海延真觀(三茅閣)邀集道教界名流,舉行上海市道教會籌備會議,強調“宗教為重,團結為重”,消除宗派之間成見,提出建立全國道教會,必須從建立地方道教會做起。民國36年,曾就組織全國道教會事與全真派李理山協商,終因意見不一,未得結果。1949年夏去香港,次年去台灣,住台北大龍峒覺修宮,創立台灣省道教會,歷任理事長。又組織道教居士會。1964年,出訪南洋各地。1969年,去菲律賓弘道傳法。同年12月25日病逝台北。 [2] 
中文名
張恩溥
別    名
張鶴琴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904年
逝世日期
1969年12月25日
職    業
道士
主要成就
道教正一盟威道第63代天師
國民黨第二十軍副軍長
出生地
江西龍虎山
信    仰
道教
代表作品
《道教文化》,《道教學探索》

目錄

張恩溥人物生平

張恩溥(1904~1969),字鶴琴,號瑞齡,譜名道生。父張元旭襲六十二代天師,母萬氏。張恩溥自小嗜甜食,故爛掉幾顆牙齒,嘴巴有些咧。1924年襲承天師稱號,序位六十三代。因其個子瘦長,脊背微駝,貴溪老百姓常呼其為道生駝子,或駝子天師。張恩溥啓蒙讀書不久,家中便發生了一場變故。民國元年(1912 年)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時,為破除迷信,貴令江西都督府將前清給予張天師的封號取消,天師府的田產沒收。事過不久,袁世凱取代孫中山,張恩溥的父親通過任長江巡閲使的江西老鄉張勳,在袁世凱面前陳情,袁世凱於1914年下令:恢復張天師封號,發還田產,並授予張元旭三等嘉禾勳章一枚,賜題“道契崆峒”匾額一塊。
時奉父命正在貴溪清末舉人曾春譜門下學四書五經的張恩溥,從此便無心讀書,於畫符、唸咒、打醮等道教禮儀諸多留意。張元旭便帶着張恩溥耳提面授,講經佈道,父子二人跑起了碼頭。先是有吳佩孚派專使禮迎洛陽,後有孫傳芳邀去江寧,每到一處都被當作神仙,頂禮膜拜。民國8年成立“萬國道德會”,張元旭作起了名譽會長。至此張恩溥父子在上海、漢口等地建立公館,對前來求符求篆的人待價而沽。
1924年正月張元旭歿於上海,張恩溥始正式承繼天師稱號,進出豪門,廣交夤緣。後因北洋軍閥已成瓦解之勢,失去政治靠山,遂回貴溪上清天師府故地。
1926年秋北伐軍佔領南昌, 11月國民黨江西省黨部決定沒收張天師財產,用來組建一支農民自衞軍,配合北伐軍進軍贛東北。方誌敏派秘書遊秀伯到貴溪上清接收張天師財產。時貴溪縣長平震事先得到風聲,會同一個姓彭的地痞藉機向張恩溥恫嚇。張恩溥只好花了幾千塊大洋請其周旋,致使遊秀伯的工作無法開展.1927年1月邵式平以特派員身份來到貴溪,與共產黨員江宗海、上清鎮工會領導人李勝才,帶領上清農會、上清小學教師組成的暴動隊佔領天師府。張恩溥躲在一間小屋裏被捉。“鎮妖堂”、“伏魔殿”被搗毀。那些鎮妖罐當着天師張恩溥的面被一一打碎。“陽平治都功”的大玉印和三五雎雄斬邪劍、噙水杯等被沒收,並將張恩溥解至南昌關押。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後,朱培德釋放了張恩博,而張恩溥的財寶卻沒了下文。張恩博隻身赴上海,住梅蘭坊8號,不時有各色人等前來祈求符篆,收入頗豐。後其家中妻子丁翠花聞知張恩溥與人有染,便趕到上海大鬧。張恩溥經過這場風波,精神萎鈍,開始吸食鴉片,後經眾人勸誡,未釀成患。兩年後又回貴溪天師府內家居。天師府中有管家、警衞、廚師、奶媽、丫頭等。這些人,時多時少人數不定。張恩溥畫符扭屈盤旋一氣呵成,頗有神秘感。打醮做法事多由一汪姓人擔任“法官”.故貴溪人有“張不離汪,汪不離張”之説。張恩溥的收租等事多由管家黎守貞處理。此人為人兇狠,上清人十分恨他。1925年12月,他用一根扁擔先後打死打傷十餘個佃户(後來當了國民黨上清區長,解放後被人民政府鎮壓)。張恩溥待人處事則較隨和,尤喜歡打麻將,然技藝不精多有所出。一次在貴溪茨荸弄和開藥店的黃老闆打牌,黃老闆扣住“五條”,使張恩溥合不了牌,便開玩笑説:“張天師,你連五條都變不出來,還捉什麼妖怪呀!”張恩溥面紅耳赤,無可奈何。
1937年張恩溥曾計劃創辦道學院,因日軍侵華不果。張恩溥長期在上清、貴溪無所事事,與常人無異。貴溪人説:“絕不絕,滅不滅,六十三代歇一歇。”並流傳“張天師吃狗屎”的故事。
當時上清張、蔡、李、魯四姓最有勢力,張姓與蔡姓是對頭,互不通婚。張恩溥的親家便是縣自衞大隊長魯堅。張恩溥居上清,在外地頗有影響,國民黨的達官顯貴李烈鈞、朱培德、王陵基等與之有交往,而貴溪籍的彭程萬、桂永清、黃維等因熟悉底細卻不以為然。
抗戰勝利後,王陵基當四川省主席,特請張恩溥赴四川做客。回來不久,人民解放軍的炮聲就已響徹大江南北。1949年張恩溥扔下妻女,帶“長子”(養子)張允賢、秘書龔行建、侍衞邱建忠,經韶關、廣州、澳門輾轉到台灣。
張恩溥在台灣創立台灣省道教會,設立了嗣漢天師府駐台辦公處。1957 年聘請人開展道學研究。1964 年出訪東南亞宣揚道教,1969年 12月25日患癌症死於台北家中。
張恩溥打醮所取因人而異,如給湖北督軍肖躍南,給上海哈同打醮一次可收數千元。天師所謂的符是畫在紙上或白綾子上的墨跡,名稱不一,諸如六甲催生符、鎮宅符、護身符、祈子催生符,..意味的是張恩溥卻祈求不到自己生“兒子”,現有三個女兒張婉香、張稻香、張宜香在世。 [1] 
參考資料
  • 1.    貴溪縣誌編纂委員會.貴溪縣誌/卷三十二人物: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1996年08月:1210-1211
  • 2.    《上海宗教志》編纂委員會.上海宗教志/第八編人物: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1年01月: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