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志剛

(全國勞動模範)

鎖定
張志剛,全國勞動模範,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副總工程師。
中文名
張志剛
國    籍
中國
主要成就
全國勞動模範
職    稱
副總工程師

張志剛人物經歷

2008年7月,他主持開展的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查干花——馬尼圖一帶鉬鎢礦普查(詳查)工作取得重大找礦突破。據統計,僅鑽探工作就完成施工36591米,實現產值5326萬元。取得探明瞭一個大型斑岩型鉬礦礦牀,鉬資源/儲量(332+333)26萬噸,預期經濟價值近千億元,其遠景儲量有望達到超大型。該礦牀有望成為內蒙古地礦局建局54年來發現的規模最大、開採條件最好的金屬礦牀之一,也是內蒙古自治區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鉬礦。
內蒙古自治區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副總工程師。張志剛1975年參加地質工作,先後在內蒙古105地質隊和內蒙古地勘一院任地質員、地質組長、項目技術負責、大型(綜合)項目負責等,2006年任副總工程師。
在他的帶領下,勘查發現了內蒙古烏拉特後旗查干花—馬尼圖一帶大型鉬礦,成為內蒙古自治區迄今為止勘查發現的最大規模的鉬礦牀。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保障。他用最平凡的事蹟深刻地詮釋了“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地質“三光榮”精神。
多年的地質工作實踐中,他注意積累與總結,提煉出了許多好的工作經驗和科學的工作方法。為節約人力、物力和財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他在部署野外施工、岩石樣品的切割和化驗結果的統計等方面都採用了多項自己研究創造的新技術、新方法,比如:此前的礦體品位計算均需人工將多項數據加減乘除,費時費力、差錯率高,直接影響對礦區的評估和下一步野外工作的實施。針對這一情況,他多方請教潛心研究,帶領項目組編制出一套“單工程礦石品位計算”程序,現在只需在電腦上輸入礦石樣品長度和測試結果便可準確得出礦石品位,工作效率提高數倍,差錯率降為“0”。現在,內蒙古地勘一院13個項目組已經全部採用這套軟件進行礦石品位的統計。

張志剛獲得榮譽

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