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希庸

鎖定
張希庸(原名張希榮),1917年12月生,男。五台縣石咀鄉南坪村人,漢族,相當於高中文化。幼年喪父,靠祖父、叔父撫養成人。1937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7年9月參加山西新軍決死隊。正兵團職軍隊離體幹部。曾為中國共產黨第十次、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 
中文名
張希庸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五台縣石咀鄉南坪村
出生日期
1917年

張希庸人物履歷

1932年耿鎮二高小畢業後,祖父去世,家道破落,返回母校當校役,後得外祖父15銀元救助,遂於1935年夏考入河邊川至中學。在川至中學學習期間,參加了“綏東抗敵後援會“、犧盟會等抗日救亡活動。1937年9月在決死一總隊任戰士;1938年在太嶽區決死一縱隊遊擊1團2營營部任政治幹事;1939年6月在太嶽區決死一縱隊遊擊1團4連任指導員;1940年春在太嶽區決死一縱隊25團3連任指導員;1940年8月在太嶽區趙城縣抗日遊擊大隊任教導員;1941年9月在太嶽二分區武裝科參動股任股長;1942年春在太嶽二分區政治部宣教股任股長;1943年4月在太嶽三分區政治部任巡視組組長;1944年6月在太嶽區黨委整風學校任區會委員兼組長;1945年4月在太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任幹部幹事;1945年9月在太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任組織科長;1947年7月在太嶽軍區政治部組織部任副部長;1948年11月在華北軍區第一兵團十五縱隊(後改稱18兵團62軍)政治部任組織部部長;1949年7月在62軍184師任政治部主任;1950年3月任184師兼西昌軍分區副政委;1951年10月在南京軍事學院政冶系學習;1952年3月至1958年12月在南京軍事學院政工教授會任教員和副主任;1958年12月至1960年12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越南軍事教員組副組長(即原軍事顧問組、軍事專家組);1960年12月至1970年7月在總政治部羣工部任處長、副部長;1970年7月至1972年2月在四川省軍區任副政委;1972年2月任成都軍區空軍指揮所政委,1978年1月任福州軍區空軍政委,1983年5月退居二線任福空顧問;1984年任全軍整黨辦公室副主任;1986年任北京軍區空軍顧問。1987年3月離休。 [1] 

張希庸人物經歷

1938年春,在反敵九路圍攻晉東南時參加了高平縣白家溝戰鬥,後在同蒲路打游擊戰,參加了臨汾城關等多次戰鬥(時任戰士);1939年初,參加了襲擊洪洞南官莊戰鬥(時任營部幹事);1940年上半年,帶領連隊在同蒲路連續參加了反敵頑戰鬥,石門峪戰鬥。同年7月,參加晉家山反頑戰鬥,全連堅守蹄子堰(霍山頂峯)戰鬥七天七夜(時任連隊指導員);1940年下半年,參加百團大戰,破擊趙城縣南北的同蒲路,後又在洪洞南垣、趙城路西、苑川等進行多次反頑戰鬥(時任獨立營教導員);1941年6月1日,為保衞麥收反敵襲擊(騎兵),打了土橋戰鬥(時任獨立營政治教導員);1942年至1945年調分區,先後任宣教股股長、政治部巡視組組長。後來參加整風,此時參加了多次反掃蕩;1947年參加瞭解放霍縣城的戰鬥(時任太嶽軍區政治部組織科長);1948年至1949年4月參加了太原戰役(時任十五縱隊組織部長);1949年至1950年由組織部長調任62軍184師政治部主任,參加瞭解放大西北戰役,184師在陝西武功打了仗後進入甘肅、青海;1949年底參加成都戰役,搶修都江堰後,投入川西剿匪;1950年初至1951年參加了西昌戰役。解放西昌後,184師兼西昌軍分區,任副政委時,投入緊張的建設西昌,剿匪平叛,做民族工作,奉命率550團進行了剿滅鹽邊土匪頭子葛紹武的戰鬥;1952年上半年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時,參加了由副院長陳伯鈞上將率領的赴朝參觀志願軍學習團,在朝鮮西線(開城地區)深入40軍、63軍前沿陣地學習。1967年初,正值越南南方抗美救國戰爭緊張時期,在總政任羣工部副部長時,奉中央軍委命令,帶領學習組進入越南南方解放區,歷時三個月,深入部隊、機關,察看戰場、製藥廠,訪問了越南南方解放武裝力量指揮部和越南勞動黨南方中央局。回國後,向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粟裕等軍委主要領導進行了彙報。1952年至1954年,參加全過程編寫新中國成立後首部《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草案)》;1986年參加編寫山西新軍歷史叢書,任《山西新軍決死第一縱隊》副主編;參編62軍184師組織編寫的《從汾河到涼山》一書。 [1] 

張希庸榮譽

1942年在太嶽二分區被評為模範幹部;1947年授予太嶽軍區特等功臣獎;1955年在南京軍事學院成立五週年時給予二等獎。
曾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中華人民共和國二級解放勳章;1988年獲中央軍委頒發的中國人民解放軍獨立功勳榮譽章。 [1] 
參考資料
  • 1.    五台縣當代人物志編輯部編;五台縣當代人物志第二集/三、人物介紹;1999.04 ;第225-2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