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巖

(人體解剖專家、醫學教育家)

鎖定
張巖(1901-1976),河北安國縣人,1922年畢業於直隸公立醫學專門學校,留學德國柏林大學。曾任河北醫學院副院長、國家解剖學一級教授,中國解剖學會理事,河北省解剖學會理事長。
張巖老先生從事人體解剖學教學50年,是我國解剖學界德高望重的學者。他於1945-1954年間編著的《人體系統解剖學》第1-4版,是我國解剖學界的重要大型參考書。1960年,著成了《人體解剖學》(高等醫藥院校通用教材,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1963年主編了《人體解剖學》(高等醫藥院校教科書,1964年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在河北醫學院《人體解剖學》編寫組編寫的大型參考書《人體解剖學》一書中擔任總審閲,此書1977年由人民衞生出版社出版,並榮獲河北省科研成果獎。1954年以來,曾多次被選為河北省人民代表、河北省人民委員會會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2] 
1976年1月1日,在石家莊病故。 [1] 
中文名
張巖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河北安國
出生日期
1901年7月
逝世日期
1976年1月1日
職    業
人體解剖學家、教育家
代表作品
人體系統解剖學

張巖人物生平

張巖(1901一1976)字沖霄,河北安國縣西伏落村人。民國11年(1922)畢業於保定河北省立醫學院,在北京一家德國人開的醫院就職。民國15年(1926),任北京國立北平大學醫院解剖學講師。民國23年(1934),赴德國,入柏林大學解剖學院為研究員,民國25年(1936)回國,任保定河北省立醫學院解剖學教授。民國26年(1937),在貴州安順軍醫學院任解剖學技正教官。民國36年(1947),任國立瀋陽學院解剖學教授兼教務長,民國37年(1948)任北京石景山鋼鐵廠醫院院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河北醫學院解剖學教授、解剖學教研室主任、副院長。1956年,加入九三學社,先後擔任九三學社保定分社主任委員,九三學社石家莊分社副主任委員。他是中國解剖學會理事,河北省第一屆人大代表,河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第一、二、三、四屆全國人大代表。著述有《解剖學名詞的分析和知識》《評巴黎解剖學名詞》《肝動脈末梢在肝內的分佈》《實驗性結紮家兔胃壁某些血管後其旁血管道變化的觀察》等,並主編《人體解剖學》一書。
1976年1月1日,在石家莊病故。 [1] 

張巖人物事蹟

解放前,河北醫科大學(河北省立醫學院時期)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部分教師是從北京、天津聘請的。這些教授一般每週坐火車來學校講一到兩次課,每次最多也只能講一個單元,即所謂的“火車教授”,張巖教授是其中的一位。當時他還是北京石景山鋼鐵廠醫院的院長,他一般星期六晚上坐火車到天津,星期天上一天課,上午四節、下午四節,晚上再坐火車回北京。解放以後,張巖教授成了我校的專職教授。
張巖老先生是全國著名的解剖學一級教授,我國解剖學界德高望重的學者。他所編寫的《人體系統解剖學》,是我國解剖學界重要的大型參考書。
據他當時的學生回憶 “張巖教授在治學上非常嚴謹、認真、肯下功夫。講解剖課時不拿課本,也不拿講稿,非常熟練。張教授還現場畫解剖圖,他在手裏攥個小紙片作為草稿,到黑板上現畫,一邊畫一邊講課,令學生們佩服不已。張教授在德國留學時學過制標本,非常擅長製作標本。學校的一套胚胎發生模型是他親手做的,他先拿石膏做成模型,再噴塗顏色,模型非常精緻。張巖教授在工作上兢兢業業,早起先到辦公室工作,寫完之後回去吃飯,吃完飯再到辦公室工作,並且這種敬業精神影響了一批年輕教職工。”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