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少華

(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教師)

鎖定
張少華,廣州大學經濟與統計學院教師,經濟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山大學嶺南學院博士,浙江大學經濟學院博士後,首爾國立大學經濟系訪問學者,廣州大學百人計劃”學術帶頭人。研究領域:資源錯配和生產率、能源效率測度與分解、金融發展與資源配置、系統性金融風險測度與溢出研究。已經在國內權威期刊《經濟研究》(兩次)、《管理世界》(兩次)、《世界經濟》、《統計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三次)、《財貿經濟》(兩次)、《國際金融研究》、《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財經研究》、《經濟學動態》(三次)、《科研管理》等發表論文三十多篇。主持並完成國家級、省部級和廳局級課題十多項。主講課程《公司金融》和《商業銀行經營與管理》,兼講《宏微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證券投資學》、《經濟學名著選讀》等課程。擔任國內著名期刊《經濟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經濟》、《經濟學季刊》、《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南方經濟》、《中國經濟問題》等的匿名審稿人。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青年項目、地區項目以及面上項目的通訊評審專家。
中文名
張少華
學位/學歷
博士
專業方向
資源錯配和總量生產率、能源效率測度與分解
職    稱
教授

張少華研究方向

1.資源錯配和總量生產率
2.能源效率測度與分解
3.金融發展與資源配置
4.系統性金融風險測度與溢出研究 [1] 

張少華教學方向

1.宏觀經濟學
2.金融學 [1] 

張少華科研項目

[1]張少華,2017-2020,“中國的“中部迷失”問題:典型事實、形成機理及宏觀後果”,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常規面上項目,批准號71673253。
[2]張少華,2012-2015,“我國經濟外部失衡的內部根源研究”,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批准號為12CJL055。
[3]張少華,2012-2014,“財政視角下中國經常項目調整模式的機制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批准號為11YJC790281。
[4]張少華,2014,“財政分權式貿易失衡:現象、特徵、機制與影響”,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7批特別資助,編號2014T70567。
[5]張少華,2013,“開放經濟條件下中國經濟失衡的表裏之辯:財政視角”,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第53批面上一等資助,資助編號2013M530279。
[6]張少華,2013-2016,“中國經濟外部失衡的內部根源:財政視角”,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一般項目,批准號LY13G030040。 [1] 

張少華發表論文

[1]步曉寧、張天華和張少華(通訊作者):《通向繁榮之路:中國高速公路建設的資源配置效率研究》,《管理世界》2019年第5期。
[2]蔣偉傑和張少華(通訊作者):《中國工業二氧化碳影子價格的穩健估計與減排政策》,《管理世界》2018年第6期。
[3]張少華和蔣偉傑:《中國的產能過剩:程度測算與行業分佈》,《經濟研究》2017年第1期。
[4]張天華、張少華(通訊作者):《偏向性政策、資源配置與國有企業效率》,《經濟研究》2016年第2期。國研網轉載。
[5]張天華、張少華(通訊作者):《中國工業企業全要素生產率的穩健估計》,《世界經濟》2016年第4期。國研網轉載。
[6]張少華、蔣偉傑:《中國全要素生產率的再測度與分解》,《統計研究》2014年第3期。
[7]張少華、蔣偉傑:《能源效率測度方法:演變、爭議與未來》,《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6年第7期。
[8]張少華、張天華:《中國工業企業動態演化效率研究:所有制視角》,《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5年第3期。
[9]張少華、蔣偉傑:《基於ISP指數的中國能源生產率再測度與分解研究》,《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14年第6期。
[10]張少華、張天華:《生產率、產權保護與企業存續》,《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5年第3期。Pp25-36。
[11]田磊、林建浩和張少華(通訊作者):《政策不確定性是中國經濟波動的主要因素嗎——基於混合識別法的創新實證研究》,《財貿經濟》2017年第1期。
[12]張少華、張天華:《企業規模分佈“中間迷失”現象研究評述》,《經濟學動態》2017年第4期。
[13]張少華、張少軍:《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自主研發優勢》,《科研管理》2012年第6期。
[14]蔣偉傑、張少華(通訊作者):《中國經濟減速的供給側分析》,《財貿研究》2018年第6期。
[15]張少華、張天華:《中國城市規模的工資溢價變遷研究》,《當代經濟科學》2018年第2期。
[16]張少華:《財政支出對實際匯率的衝擊效應研究---基於OECD國家的PVAR估計》,《國際金融研究》2010年第11期。
[17]Zhang Shaohua, Tzu-Pu Chang,Jiang Weijie, Dynamic Capacity Utilization in China’s Industrial Sector”. The Empirical Economics Letters, 15(6):593-599(June 2016).
[18]張天華、張少華:《中國工業企業實際資本存量估計與分析》,《產業經濟研究》2016年第2期。
[19]張少華、蔣偉傑:《加工貿易與全要素生產率—基於供給和需求的分析視角》,《上海經濟研究》2015年第6期。
[20]張少華、蔣偉傑:《加工貿易提高了環境全要素生產率嗎—基於Luenberger生產率指數的研究》,《南方經濟》2014年第11期。
[21]張少華:《基於生產率視角的全球經濟失衡研究》,《世界經濟研究》2014年第11期。
[22]張少華:《財政衝擊對私人消費的擠入擠出效應研究》,《上海經濟研究》2013年第3期。
[23]張少華、陸芸:《保險業的效率測度:文獻綜述與理論構建》,《現代財經》2016年第7期。
[24]張少華、潘曉曉:《中國經常項目變動的財政解釋:基於半參數變係數模型》,《金融理論與實踐》2016年第4期。
[25]張少華、黃壽峯:《我國財政衝擊的動態效應和傳導機制研究》,《財貿經濟》2010年第5期。
[26]張少華、陳浪南:《財政衝擊的宏觀經濟效應研究前沿》,《經濟學動態》2010年第2期。
[27]張少華、陳浪南:《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環境污染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行業面板數據》,《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11期。
[28]張少華、陳浪南:《外包對中國能源利用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國際貿易問題》2009年第6期。
[29]張少華、陳浪南:《經濟全球化對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影響的實證研究-基於中國行業面板數據》,《經濟科學》,2009年第1期。
[30]張少軍、張少華:《中國國際收支雙順差形成的微觀機理探究——基於全球價值鏈視角的實證分析》,《當代財經》2008年第9期。 [1] 

張少華科研獎勵

[1]張少華和蔣偉傑:《中國的產能過剩:程度測算與行業分佈》,《經濟研究》2017年第1期。本文榮獲廣東省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
[2]田磊、林建浩和張少華(通訊作者):《政策不確定性是中國經濟波動的主要因素嗎——基於混合識別法的創新實證研究》,《財貿經濟》2017年第1期。本文榮獲2019(第六屆)“鄧子基財經學術論文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