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小山

(華中科技大學副教授)

鎖定
張小山,男,漢族,1962年7月生,社會學博士,副教授,系社會學教研室主任。 [1] 
中文名
張小山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62年7月
性    別

張小山研究領域

社會學理論與方法論

張小山研究論文

《農民市民化意願影響因素實證分析》(合作者:張應陽),《湖南農業大學》(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4期。
《影響農民土地意識的因素分析》(合作者:張應陽),《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2期。
《現代性闡釋確立社會學四大奠基者》,《中國社會科學報》2016.9.7。
《社會學四大範式滿足學者多維研究旨趣》,《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5.22。
《文化主體性與家庭的現代變遷——費孝通家庭社會學思想研究》(合作者:石豔),《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年第2期。
《誰是後現代社會理論家》,《中國社會科學報》2014.2.28。
《城市初中生的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合作者:劉影),《青年研究》2013年第2期。
《對社會研究方法的反思:後現代主義範式探索》,《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5.21。
《齊美爾社會研究方法論中的後現代主義特徵》,《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12年第3期。
《社會學古典大家塑造過程》,《中國社會科學報》,2011.12.6.
《從醫學話語看乙肝病毒攜帶者的污名》(合作者:南豪峯),《醫學與哲學》2009年第3期。
《社會研究中有關分析單位的若干問題》,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8年第9期。
《後現代社會理論相關概念辨析》,《理論探討》2007年第3期。
《怎樣看待社會學的科學身份》,《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6年第3期。
《簡論後現代理論的基本特徵》,《理論探討》2006年第6期。
《城市居民社會公德意識調查》(合作者:劉影),《統計與決策》2006年第3期。
《論現代性的四層含義》,《理論探討》2005年第6期。
《企業併購過程中的心理契約重建》(合作者:胡小美),《統計與決策》2005年第6期。
《華中某市高校同性戀的個案研究》(合作者:劉影),《青年研究》2004年第8期。
《對信息化時代女性話語仍被“消音”的思考》(合作者:石豔),《青年研究》2003年第5期。
《讓女性走入網絡世界的“半邊天”》(合作者:石豔),《社會》2003年第7期。
《二維視野下的社會理論——哈貝馬斯論現代性與宗教》(合作者:熊芳亮),《社會》2003年第3期。
《社會學視野中的理性》(合作者:陶豔蘭),《社會》2002年第4期。
《從現代性看當代西方社會理論》,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1年第9期。
《簡論科學的特性》,《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1年第3期。
《我國中西部地區發展私營經濟大有可為》,《湖北社會科學》1999年第7期。
《從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看我國私營企業的存在和發展》,《社會主義研究》1999年第1期。

張小山出版著作及教材

《社會統計學與SPSS應用(第二版)》(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8年。
《參與觀察法》(主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年
簡明社會學教程》(參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2年。
《社會統計學與SPSS運用》(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年。
《社會調查教程》(第五版)(參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年。
《社會學導論》(參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8年。
《參與觀察法》(合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
《組織診斷:方法、模型與過程》(合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年。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評論》(參編),重慶大學出版社2006年。
《社會研究方法》(參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西方社會學理論》(主編),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年。
《私營企業勞資關係研究》(合著),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2000年。
社會管理學概論》(參編),華中理工大學出版社1999年。

張小山承擔項目與課題

“社會研究的新路徑——後現代主義範式的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2009年。
“西方社會學方法論的演變”,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一般項目2007年。
“後農業税時代湖北省農村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研究”,湖北省教育規劃研究課題2007年。
“轉型時期湖北省城市居民道德觀念研究”,湖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2005年。
“齊美爾與後現代思想家的家族相似性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8年。

張小山承擔課程

古典社會學理論 、當代社會學理論、社會工作理論、社會學概論、社會調查方法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