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寶寶

(江蘇省儀徵市紀委監委幹部)

鎖定
張寶寶,男,1994年生,儀徵市紀委監委幹部。 [1]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2] 
中文名
張寶寶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94年
職    業
儀徵市紀委監委幹部

張寶寶主要貢獻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寶寶立即牽頭聯絡各地誌願者,組建“加油武漢 加油湖北”志願服務微信羣,籌措資金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工作。他帶頭捐款,將準備結婚買車的15萬元全部捐出用於採購各類援助物資,先後向武漢、黃岡、孝感等地的22家醫院、社區和醫療隊,捐贈大批醫用口罩、防護服和酒精等。 [1] 

張寶寶人物事蹟

疫情期間,張寶寶牽頭組建了名為“加油武漢 加油湖北”志願者服務微信羣,用以籌措資金,採購防疫物資。從2月9日起一個多月的時間裏,他藉助志願者服務羣,先後向武漢、黃岡、孝感等地的22家醫院、社區和醫療隊,捐贈了大批醫用口罩、防護服和酒精等急需醫療物資,總價值165608.55元人民幣。其中,他個人將準備結婚買車的15萬元也全部用於採購各類援助物資,以及通過慈善機構直接向疫區捐款。同時,他還主動申請到基層一線參與疫情防控工作,並先後兩次遞交入黨申請書,以實際行動彰顯了新時代青年公務員的青春擔當。
出身革命老區 成長中埋下服務感恩的“種子”
張寶寶的家鄉在山東革命老區,是東營市一個名叫中夾村的地方,在這個靠海的小山村,他度過了難忘的童年時代。張寶寶的成長經歷並不如他的名字一樣温馨,父母早年外出務工,後來離異,十歲前他一直寄住在姥姥家,家庭的變故也曾讓他變得膽小而敏感,與如今陽光開朗的他截然不同。
回首那段往事,張寶寶始終覺得爺爺對他的影響很深。他的爺爺是位老紅軍、老黨員,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解放後被國防部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獨立自由獎章”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解放獎章”。
“最初,我對爺爺並沒有太多印象,只記得他身上傷痕累累,頭顱裏還殘留着彈片取不出來,傷害了視神經,後來也因此雙目失明。”説來有些遺憾,震撼張寶寶心靈的事竟是爺爺的去世。
當時,張寶寶正在外地上大學,請假趕回家後,才發現前來給爺爺弔唁的人和車都排到了村外頭,不光全村人都來家裏幫忙,好多爺爺生前的戰友,甚至不認識的人都來了,還有人專門為爺爺編了一本宣傳冊,專門介紹他的戰鬥事蹟。
“我隨手一翻,嚇了一跳,爺爺居然參加過那麼多著名的戰鬥,棗莊戰役、解放齊齊哈爾……那一刻我確實怔住了,因為爺爺生前從沒有對我們晚輩提起過。”送走了爺爺,張寶寶返回學校後,第一次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規劃。
“畢業後,原本打算經商做生意的。”人的成長成熟有時就在一瞬間,張寶寶深有感觸,“爺爺的去世告訴我,有些事即使自己不再提,但如果真的做出過貢獻,社會和人民會記住你,也會懷念你的。”
疫情肆虐之時 想方設法支援疫區
今年春節期間,張寶寶第一次帶着女朋友回老家過年,雖然父母早已離異,並且也都組建了新的家庭,但張寶寶還是想把未來的媳婦帶給父母看看。一家人在分離多年後,難得聚在一起其樂融融,但也就在此時,疫情加重、武漢封城的消息傳來了。
武漢,張寶寶非常熟悉,因為大學畢業後,他的第一份工作就在武漢,那裏有他很多過去的同事和朋友,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東湖岸邊的柳蔭步道都留下了他流連忘返的身影。
“雖然只在武漢呆了不到一年,但我太喜歡這個城市,也早已將她當作了自己的‘第二故鄉’。”張寶寶決定一定要為武漢做點什麼。
當時,正值春節假期,張寶寶原本想放棄休假,直接到武漢去當志願者。但經過多方諮詢,因為不是本地人,他不符合志願者的基本要求。
當志願者這條路看來是走不通了,張寶寶於是又想到了給武漢捐錢,他先後通過網絡給“中華慈善總會”和“韓紅基金會”等平台機構捐款,但他還是覺得這種幫助還遠遠不夠。
這時,張寶寶母親的一個做法啓發了他。“當時我母親利用一些渠道從外地購買了一批醫用口罩,大概有1500只,貨到後就立即送到了村裏,一下子解決了很多村裏老人的防護問題。”張寶寶決定效仿母親的做法,直接給武漢捐助物資。
想法雖好,實施卻困難重重。隨着疫情的擴散,全國各地紛紛啓動一級響應,封控力度史無前例,全國物流也基本中斷。想要憑藉個人的力量向武漢地區運送物資幾乎不可能。
無償捐出購婚車款 情暖湖北
“我有渠道在武漢地區拿到口罩和醫用酒精……”就在張寶寶幾乎要放棄的時候,武漢的一位朋友突然發來了重磅迴應。
頓時,張寶寶覺得喜從天降,但不免也心存疑問:當時全國的口罩及防護物資生產都由國家統一徵購調配,個人怎麼能拿到貨?
經過溝通了解,方才知道,原來一些廠家在完成了額定產量後,還會在夜間加班開工多生產一些,用於對外出售,但價格往往定得比較高。
“價格高,也要拿下!”張寶寶不想錯過這個難得的渠道,沒有猶豫就給這位武漢朋友匯去了資金。為了高效推動捐助物資這件事,張寶寶把願意為此出錢出力的朋友和同事都拉進了一個羣,取名為“加油武漢 加油中國”。
張寶寶將這個志願者團隊區分為“前線”和“後方”,“前線”人員基本上都是過去武漢的同事和朋友,作為本地人,所以更瞭解實際情況,信息傳送到後方,張寶寶通過分析綜合,篩選出最急需物資的醫院和單位,然後按照優先等級,將指令下達給“前線”執行。
經過緊張的籌備,2月9日下午,第一批捐助的300斤醫用酒精終於順利送到了武漢市協和江北醫院,當時這家醫院物資非常匱乏,張寶寶他們就是根據醫院貼出的需求清單,送去了最缺乏的醫用酒精。
第一仗打得漂亮,這大大振奮了團隊的軍心士氣,捐助行動也邁入了快車道。
2月10日,武漢市東西湖區太康醫院:醫用酒精400斤;
2月10日,孝感市安陸市普愛醫院:防護服50件、醫用酒精600斤;
2月11日,武漢市第四醫院:防護服40件;
2月19日,黃岡市黃州區人民醫院:醫用酒精35斤、口罩350只、防護服60件;
2月27日,武漢市武昌醫院:醫用酒精5箱、口罩1000只;
隨着捐贈行動的不斷深入,“前線”人員掌握的信息也越來越全面,這為後方物資精準調配提供了數據支撐,捐助對象也不僅僅侷限在武漢市,而逐漸擴大到周邊的黃岡、孝感等地區。
最令張寶寶開心的是,在傳遞愛心的同時,他們也收穫着感動:一些企業老闆原本想漲價賣給他們醫療物資的,但一瞭解到這些物資是遠在外地的志願者準備無償捐助給本地醫院的,紛紛把價格壓成“良心價”,並衷心感謝張寶寶他們對湖北人民的支持。
但是,價格再低,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持續供應這次捐助行動,張寶寶把原本用來結婚買車的十五餘萬元也墊了進去。
“我就是想為武漢人民做一點事,沒有其他更多的想法,我們團隊裏的所有人也都是這麼想的……”面對一些人誇讚、不解或者疑問,張寶寶在防疫期間第二次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書,也許是一種更好的迴應吧。 [2] 

張寶寶所獲榮譽

2020年4月,被評為“江蘇好人榜”。 [3] 
2020年9月17日,中央文明辦發佈2-7月“中國好人榜”,被評為“助人為樂好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