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寶堃

鎖定
張寶堃,漢族,我國現代氣候學奠基人之一,氣候學家。 [1]  曾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併兼任軍委氣象局聯合資料中心主任。 [1] 
中文名
張寶堃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職    業
氣候學家

張寶堃人物生平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遠在美國學習、工作的張寶堃得知消息,處理完在美所有事務,於 12月離美歸國。 [1]  1950年 3月 10日,張寶堃回到北京,就任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併兼任軍委氣象局聯合資料中心主任。 [1] 
他以極大的熱情投身到新中國的氣象事業,為我國的氣候區劃盡心盡力,為積累我國氣候資料、科學運用我國氣候資料奮鬥終身。 [1] 

張寶堃主要貢獻

1934年,張寶堃結合物候現象農業生產提出了新的分季標準,他以候平均温度穩定降到 10℃以下作為冬季的開始,穩定升到22℃以上作為夏季開始,候平均温度從 10℃以下穩定升到10℃以上時作為春季開始,從22℃以上穩定降到22℃以下時作為秋季開始。 [1] 
這是目前從天氣氣候角度來劃分的四季、為氣象領域所接受的一種四季劃分的標準。《中國四季之分佈》的發表,確立了張寶堃先生在中國氣候學界的地位。 [1] 
1935年,他和竺可楨以及新中國第一任中國氣象局局長、著名氣象學家涂長望合作編著了《中國之雨量》,1936年發表論文《南京月令》,1940年和竺可楨以及氣象學家、海洋氣象與農業氣象專家呂炯合作編著《中國之温度》,1941年發表《四川氣候區劃》等。這些科研論文都是中國現代氣候學奠基性的學術成果。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