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天綱

鎖定
張天綱,字正卿,霸州益津(今霸州市)人。金朝衞紹王完顏永濟執政時期的至寧元年(1213年)考中詞賦進士,後出任咸寧、臨潼縣令,尚書省令史,監察御史,户部郎中,左右司郎中,禮部侍郎,御史中丞、權參知政事。是金朝末期著名大臣。 [1] 
本    名
張天綱
正卿
所處時代
金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官    職
尚書省令史
性    別

張天綱人物生平

張天綱出仕為官的時期,是金朝國力日弱、國勢日衰的時期。金章宗泰和六年(1207年),蒙古成吉思汗宣告反金。泰和七年,成吉思汗率兵向金朝進攻。張天綱出仕時的金永濟帝至寧元年,蒙古與金的戰爭已愈打愈烈,而金永濟帝是一個儒弱無能、毫無大局觀的皇帝。他同時與蒙古、西夏、南宋為敵,因此屢戰屢敗,終於被權臣胡殺虎所弒。永濟帝的繼承者金宣宗,是在胡殺虎權勢威懾下的短命皇帝,在權臣爭勢、外敵環伺的困境中勉強維持局面,毫無做為。張天綱在這兩朝大部分時間是在做地方官。曾在咸寧、陝西臨潼縣任縣令。張天綱志慮忠純、辦事認真,心存良善、關心百姓,這兩任縣令都當的中規中矩,受到地方仕紳、百姓的擁戴。經御史提奏和上官考評,列為“卓異”,提拔到中央政府任尚書省令史。不久,調都察院任御史。
張天綱出任監察御史,盡職盡責,不畏權勢,直言敢諫,堅持正理,很得皇帝器重。被金朝最末一位皇帝金哀宗完顏守緒提拔為户部郎中、禮部侍郎,成為朝廷大臣。
金哀宗在金末三帝中是最聰慧、最勤勉的一位。他即位不久,招撫司知事劉昌祖上疏獻策,請皇帝出兵伐南宋。其疏雲:現在國家連年災荒,饑民無數。我們要安撫受災饑民,需花費大量金銀和精力,不如舉全國兵力向宋朝進攻,前面用兵,後面號召饑民跟進,讓饑民搶吃南宋江淮川蜀地區的糧食。這樣,我朝既可免去賑災之費,又會給南宋造成混亂,南宋越混亂我朝取得勝利的可能就越大。對於這樣的歪招,很多大臣都認為奇巧有理,金哀宗也為之心動,派張天綱去考察研究這一策略是否可行。張天綱考察後上奏説:我攻南宋,即使取勝,饑民南竄,則不復為我之人民。明年以後,即便天年無災,也無人民種地,國庫將更加枯竭,我國何以養兵?倘若攻宋不勝,災民返回必大掠我國,國必大亂。現在我們的主要敵人是北方的蒙古。我國不但不應攻宋,更應與宋講和,與西夏講和而全力對付蒙古方為上策。金哀宗認為張天綱説的有道理,就採取了和宋、和西夏,全力拒蒙的戰略,使金朝在正大五年與蒙古的交戰中取得了勝利,暫時穩定了北方局面。
張天綱思慮縝密,察人至深。他偵知元帥官奴與敵串通,恐有反叛之虞,幾次向金哀宗上奏,金哀宗不信。後官奴果然反叛,金哀宗後悔不及,更覺張天綱有先察之明,遂提拔張天綱為御史中丞“權參知政事”。參知政事是金朝的副宰相,“權”是暫時代理的意思。這時,金朝已臨近滅亡了,蒙古的大軍已逼近了金朝的國都開封。皇帝的護衞官女奚烈完出、近侍局直長粘合鈄烈、奉御陳謙、權近侍局直長內族泰和四人,因食物供給不及時,常有怨言,説陳州供給充足,吵鬧着要到陳州去。張天綱奏告皇帝,説此四人已不可靠。皇帝讓張天綱處置。張天綱覺得此四人雖言不忠,但定其反叛卻證據不足,遂命衞士押解其出都任其自往陳州。出都不遠,剛到汝南即被蒙古兵捕殺,朝內忠臣均言此四人因不忠而遭天譴,實屬大快人心。
此後不久,蒙古大將史天澤率軍來攻,聚殲金軍精鋭,開封危機。金哀宗棄京都,轉移到蔡州(今河南汝陽),派使臣到南宋,要求聯合抗蒙。南宋因與金有靖康敗亡,虜俘徽、欽二帝之仇,不與金國合作。張天綱等一干君臣即被圍於蔡州。
蔡州軍糧不濟,時有一妖邪道士獻計説:“我有神術,可讓將士們練氣功,練好氣功不但可不吃糧食,更可雄健無比,上陣殺敵必將全勝。”右丞相仲德深信其術,金哀宗也將信將疑,張天綱極力辯駁説:“此乃妖術,目的是騙人騙錢。持國家應以正人正術,如信妖法,國不戰則亡。”後經查核,此妖道貫以騙人。金哀宗嘆曰: “向非張天綱,幾為此賊所誑。”
有一軍吏求見丞相仲德,自稱有奇計退敵,説:“蒙古兵所依仗的主要是騎兵。我們訓練一隊騎兵,在馬的頭上帶上獅虎面具,在馬腳和馬尾上紮上黑色的麻布,脖頸繫上大銅鈴鐺。我們先出步兵進攻蒙軍,待蒙軍騎兵應戰,我們就撤退,蒙軍必追趕我軍,這時放出帶有面具的馬軍迎頭衝鋒,蒙古騎兵的馬必被驚嚇而慌亂逃奔,我步兵反身再衝鋒,必能獲大勝。此正如齊國田單用火牛陣破燕軍之法。”丞相深信此法,與張天綱相商。張天綱對曰:“目前彼眾我寡,此法縱然一時得勢,不一時敵復來衝擊,我們如何抵擋呢,這樣辦不但浪費工料,不但被敵人恥笑,還會被全城民眾引為笑柄。”
在蒙古將軍塔察兒和南宋大將孟珙的聯合進攻下,困守三個月的蔡州被攻破了,金哀宗自縊,張天綱被俘,孟珙把他裝上囚車押解到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臨安知府薛瓊審問張天綱説: “你一個漢人,在金朝當官,現在金國滅亡,你有何面目為人?”張天綱説:“我生於金國,仕於金國,則忠於金國。國家的興亡哪個年代都有,我金國之亡,皇帝自殺殉國,比起你們宋朝徽、欽二帝之亡國被拘,不是壯烈得多嗎?”薛瓊大怒,叱曰“拉下去打!”第二天,薛瓊將審問張天綱的情況報告給宋理宗。宋理宗把張天綱押到金殿問道:“張天綱你真不怕死嗎?”張天綱説:“大丈夫怕死就是不忠臣節,我何畏之有,請立即殺我,使我得全臣節。”宋理宗壯其言,意欲收服為己用,讓張天綱書寫供狀,命其在供狀中把金國皇帝寫為“虜主”。張天綱説:“要殺便殺,還寫什麼供狀!”表現了視死如歸的大無畏氣概。南宋朝廷無法讓張天綱屈服,就把他長期監禁起來。後來有人見到張天綱寫的回憶錄式的自述,其中對金國皇帝一直稱為“故主”。讀者均對張天綱的氣節深為尊重。張天綱何時逝世,逝於何處,均無記載。 [1] 

張天綱史料記載

張天綱,字正卿,霸州益津人也。至寧元年詞賦進士。性寬厚端直,論議醇正,造次不少變。累官咸寧、臨潼令,入補尚書省令史,拜監察御史,以鯁直聞。升户部郎中,權左右司員外郎。哀宗東幸,遷左右司郎中,扈從至歸德,改吏部侍郎。知元帥官奴有反狀,屢為上言之,上不從,官奴果變,遂擢天綱權參知政事。及從上遷蔡,留亳州,適軍變,天綱以便宜授作亂者官,州賴之以安。及蔡,轉御史中丞,仍權參政。
扶溝縣招撫司知事劉昌祖上封事,請大舉伐宋,其略雲:“官軍在前,饑民在後,南踐江、惟,西入邑、蜀。”頗合上意。上命天綱面詰其藴藉,召與語無可取者,然重違上命,且恐閉塞言路,奏以為尚書省委差官。護衞女奚烈完出、近侍局直長粘合斜烈、奉御陳謙、權近侍局直長內族泰和四人,以食不給出怨言,乞往陳州就食。天綱奏令監之出門任所往。才出及汝南岸,遇北兵皆見殺,時人快之。妖人烏古論先生者自言能使軍士服氣,可不費糧。右丞仲德援田單故事,欲假其術以駭敵,語在《烏古論鎬傳》。上頗然之,天綱力辨以為不可,遂止,且曰:“向非張天綱,幾為此賊所誑。”軍吏石抹虎兒者求見仲德,自謂有奇計退敵,出馬面具如獅子狀而惡,別制青麻布為足、尾,因言:“北兵所恃者馬而已,欲制其人,先制其馬。如我軍進戰,尋少卻,彼必來追。我以馴騎百餘皆此狀,仍系大鈴於頸,壯士乘之,以突彼騎,騎必驚逸,我軍鼓譟繼其後,此田單所以破燕也。”天綱曰:“不可。彼眾我寡,此不足恃,縱使驚去,安保其不復來乎?恐徒費工物,只取敵人笑耳。”乃罷之。
蔡城破,為宋將孟珙得之,檻車械至臨安,備禮告廟。既而,命臨安知府薛瓊問曰:“有何面目到此?”天綱對曰:“國之興亡,何代無之。我金之亡,比汝二帝何如?”瓊大叱曰:“曳去。”明日,遂奏其語,宋主召問曰:“天綱真不畏死耶?”對曰:“大丈夫患死之不中節爾,何畏之有。”因祈死不已。宋主不聽。初,有司令供狀必欲書虜主,天綱曰:“殺即殺,焉用狀為!”有司不能屈,聽其所供,天綱但書故主而已。聞者憐之。後不知所終。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