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培英

(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助理研究員)

鎖定
張培英(1922~1991),1926年出生於磨黑的張培英,被當地羣眾稱為“中國保爾”,解放前夕,張培英參加了地下革命工作,積極投入反美反蔣的愛國民主運動,入伍後,她在黨的教育培養下,成為一名軍事醫學戰線的科學工作者。 [1]  張培英是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先進青少年工作者,全國和全軍優秀少先隊校外輔導員,全國自強模範。曾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3次榮立三等功,17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學雷鋒標兵。 [2]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張培英
出生日期
1922年11月6日
逝世日期
1991年
畢業院校
雲南大學醫學院
出生地
寧洱縣磨黑鎮

張培英人物生平

張培英(1922~1991),女,雲南寧洱縣磨黑鎮人。生前是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的一名科研人員、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自強模範,曾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 [2] 
張培英1922年11月6日出生在磨黑這個茶馬古道上的“鹽城”,從小就在這裏生活和學習,1937年考入雲南省立普洱中學,1943年8月,到昆明雲南大學預科班學習一年後,考入雲南大學醫學院,畢業後留校任教。在昆明讀書期間,正處於國民黨反動派的白色恐怖,1945年12月,昆明發生國民黨軍警和武裝特務殺害愛國師生的“一二·一”慘案,張培英受學校派遣,急速趕至西南聯大為受傷同學包紮傷口。第二年7月,又發生國民黨特務暗殺著名學者李公樸聞一多教授的慘案,她不懼危險,動員一位老工人協助,為聞一多的遺體注射防腐劑,並和其他幾位同學輪流守護遺體。通過這些活動,她的政治覺悟不斷提高,於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民主青年同盟”(民青),並任支部書記。次年12月,雲南和平起義,國民黨第8軍和26軍瘋狂進攻昆明,她積極投入昆明保衞戰,組織醫療隊搶救傷員,榮獲“護校獎”。1950年張培英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先後在雲南軍區後勤部衞生學校、第四軍醫學校、第三軍醫學校和第七軍大學任教,為部隊培養了一批醫療衞生人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調北京軍事醫學科學院任助理研究員。 [2] 
1960年6月7日,軍事醫學科學院實驗室突然發生煤氣爆炸,頓時火光沖天,燃燒蔓延。張培英奮不顧身,在烈火濃煙中搶救儀器設備時,全身燒傷面達50%,其中44%為三度燒傷。她以堅強的毅力承受劇痛,住院治療達7年之久,10個手指截除9個,心臟病、膽結石、糖尿病、氣管炎、關節炎等併發,誘發病多達10餘種,被定為“一等殘廢軍人”。但她不願躺着安享榮譽,曾多次向黨組織寫報告請求工作,她説:“我不要職銜、待遇,更不要照顧,只要能工作,幹什麼都行。”1968年出院後,她主動承擔青少年校外輔導任務,擔任軍事醫學科學院和北京萬壽路共11所中小學校外輔導員。平時,她在孩子們上學必經的路旁擺一書攤,多次掏錢添置新書,親切地招呼大家到書攤看書。為了掌握學生情況,她帶着殘疾的身軀,多次訪校訪家,曾3次跌傷,肋骨、肩胛骨、腿骨骨折,但她始終以堅強的意志和對青少年的熱心,頑強地工作。有一位女學生和社會上的流氓鬼混,經父母多次教育無效被趕出家門,張培英知道後,找這位女學生的父母勸説,並走街串巷,將人找回和她睡在一起,耐心地做教育工作,使這名失足女生後來成為合格的工人。為了幫助青少年健康成長,她節衣縮食,出錢為中小學生建立青少年輔導站,用850元買了10套《少年文庫》分贈萬壽路附近中小學和少年之家。她還長期接濟一位烈士的孩子,並先後為思茅地區“少年之家”等捐款3600元。 [2] 
為使軍事醫學科學院的工作人員專心於科研工作,凡有因公外出的職工,她便主動為他們照顧子女,使他們無後顧之憂。每逢學校放假,她就辦起各種文化補習班、輔導站、高考複習班;後來,還辦了工藝班、計算機班。在她的輔導和鼓勵下,該院職工子女文化知識和思想品德進步很快,自1977年恢復招生考試製度以來,院內的700名高中畢業生,考入大學的有500多名,考入中專的100多名,沒有一人待業;1985年以來,參加輔導站活動的有五分之一的小學生被學校評為“三好”學生,超過學校正常比例數的兩倍。 [2] 
1991年6月29日,張培英應邀在軍事醫學科學院召開的紀念中國共產黨建黨70週年大會上作報告,重病突發,當場昏厥,送醫院搶救無效,於次日上午在醫院逝世。 [2] 

張培英後世紀念

她逝世後,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題詞:“向張培英同志學習,把一切獻給黨”。聶榮臻元帥題詞:“向優秀共產黨員張培英同志學習”。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國家教委、科委、人事部、解放軍總政治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和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知,號召全國人民和全軍指戰員廣泛開展向張培英學習的活動。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