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國成

(中國工程院院士、稀土金屬冶煉分離專家)

鎖定
張國成(1931年10月12日—2022年12月21日),男,漢族,出生於雲南省昆明市。中國工程院院士,稀土金屬冶煉分離專家,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高級工程師、博士研究生導師。 [1-2] 
1950年—1952年,張國成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後勤政治部文工團工作;1952年—1954年,在雲南大學冶金系學習;1954年—1956年,被保送到昆明工學院(昆明理工大學前身)冶金系學習;1956年,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任研究室專題負責人;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22年12月21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1]  [3-5]  [11] 
張國成長期從事各種稀土精礦冶煉和單一稀土元素分離的研究。 [1] 
中文名
張國成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雲南省昆明市
出生日期
1931年10月12日
逝世日期
2022年12月21日
畢業院校
昆明工學院
職    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
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
性    別

張國成人物生平

1931年10月12日,張國成出生在雲南省昆明市一個城市貧民家庭。
1950年1月—1952年1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第四兵團後勤政治部文工團工作。
1952年1月—1954年1月,在雲南大學冶金系學習。
1954年1月—1956年1月,被保送到昆明工學院(昆明理工大學前身)冶金系學習。 [3] 
1956年1月,被分配到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工作,任研究室專題負責人。 [4-5] 
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學部)。 [1] 
2022年12月21日,張國成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 [11] 

張國成主要成就

張國成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張國成研究成功氧化焙燒-催化浸出法冶煉氟碳鈰礦新工藝並廣泛推廣;發明了硫酸強化焙燒萃取法冶煉混合型稀土精礦的新流程,冶煉精礦量約10萬t/a;研究成功用P204萃取劑從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離稀土元素新工藝;發明了用鹼度法生產熒光級氧化銪、用P204萃取法生產氧化釹和用電化學法氧化還原鈰和銪離子等項新技術,均在工業上推廣。 [1] 
張國成院士
張國成院士(10張)
截至2016年9月,張國成負責完成了20多項重大稀土冶煉工藝技術研究,大部分已在工業上推廣應用。用他的發明專利建成了世界最大的稀土生產廠;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與甘肅稀土公司合作,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氧化銪生產線,研製成功生產高純氧化銪獨特工藝,為彩色電視熒光材料國產化功不可沒;創造三代酸法冶煉包頭稀土精礦(簡稱包頭礦)的工藝流程,確立了中國稀土工業在國際上的優勢;為建成世界最大的氯化稀土生產基地——甘肅稀土公司(簡稱甘肅公司)提供全套工藝技術;開發稀土高科技產品,改變了世界稀土原料品種;與甘肅公司合作,建成世界規模最大的高純氧化銪生產線。
20世紀70年代,張國成瞄準了中國包頭儲藏的混合型稀土礦,經過反覆琢磨,提出採用迴轉窯硫酸焙燒法處理該礦的工藝,產生了第一代酸法工藝:將該礦經過硫酸焙燒—複鹽沉澱—鹼轉化生產混合氯化稀土,為了解決第一代酸法工藝的不足,張國成帶領大家有針對性地進行新工藝的研究,最終研究成功第二代酸法新工藝:硫酸強化焙燒萃取法,它的回收率提高了20%左右,成本降低了約25%。從而解決了包頭礦冶煉的難題,併成功地應用於生產實踐,成為中國處理包頭礦生產氯化稀土的主要工藝流程。
20世紀80年代,張國成和同事們又開始了第三代酸法冶煉新工藝的試驗,即從硫酸溶液中萃取分離稀土新技術的攻關。經過努力,誕生了第三代酸法冶煉新工藝,即將包頭礦進行硫酸強化焙燒、水浸除雜,得到純淨的硫酸稀土溶液,直接用P-204 萃取分離,生產釤、銪、釓富集物以及純氧化釹和氯化稀土等產品。
20世紀90年代,張國成在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重點基礎研究項目——“973”專項的支持下,針對四川稀土礦,又研究成功一個新流程,因為該礦與世界上許多國家稀土礦性質相類似,因此,新工藝不僅有助於該礦資源的開發、應用,而且對世界稀土工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5] 
  • 科技獲獎
獲獎年份
獲獎項目名稱
獎項名稱
2003年
銪的電解還原工藝及設備研究開發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1999年
包頭混合型稀土精礦酸法冶煉工藝的應用推廣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0年
用P204從硫酸稀土溶液中萃取分離稀土工藝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
1987年
迴轉窯焙燒-萃取法冶煉包頭稀土精礦
國家技術發明三等獎
1978年
鋅粉還原-鹼度法制取高純度氧化銪
全國科學大會獎 [6] 
  • 學術論著
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官網顯示,張國成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 [1]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2007年
《有色金屬進展(稀有金屬和貴金屬)》
張國成
2005年
《濕法冶金手冊(稀土金屬的濕法冶金)》
張國成
1999年
《壓板式隔膜電解氧化還原槽結構及對Ce3+的氧化功能》
張國成
冶金工業出版社
1995年
《稀土(第六、十章)》
張國成
冶金工業出版社 [7] 

張國成人才培養

  • 教育理念
張國成認為,搞科研要想出點成績是很辛苦的事,每天只靠8小時工作是很難成為科學家的,必須把自己融在工作中,善於構思,大膽實踐,力求創新,成果裏要有自己的東西,要擺脱別人的束縛,併力爭超過他人。 [5] 
張國成認為,要想做出原創性的工藝,就要熱愛你的工作,熟悉你的工作,搞懂你要做的東西的性質,只有這樣,才能找出工作中的缺點和弊病,得出解決方法,對於創新,張國成認為,創新不是天上掉下來的,它是一個個知識的積累逐漸演變來的。
張國成還建議學生要熱愛自己的工作,熟悉自己的工作,從中去挑它的毛病,針對不足尋找方法,從而促進科技的進步。“如果你厭惡你的工作,不安心搞你的工作,那你在本專業上不可能取得好成績。”
張國成告誡學生們:科研要不滿足於現狀,做完一個工作後要問一問自己在這個工作中哪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苦,人生之短暫”,始終以樂觀的心態面對前行中的困難,“歷險關而無畏”,
面對成功和失敗,張院士認為,不管在你成功的時候或者失敗的時候,都要很好地堅持下來,去克服缺點,這樣工作才能搞好。 [8] 
  • 講座報告
2012年3月8日,張國成出席了中南大學主辦的“我的理想、實踐與情操”院士系列報告會。 [8] 
2012年11月23號上午,應河南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之邀,張國成蒞臨該校圓形報告廳做了一場題為“中國稀有金屬概況與現狀”的報告。 [2] 

張國成榮譽表彰

年份
榮譽稱號
1987年
第一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6] 
1988年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1991年
全國有色金屬工業系統特等勞動模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1995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
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5] 

張國成社會任職

張國成兼任中國稀土學會常務理事、河南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第六屆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資深常務理事、中國有色金屬學會稀有金屬冶金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委員。 [2]  [9] 

張國成人物評價

張國成作為中國稀土冶金開發研究的早期成員之一,為中國的稀土工業發展、為確立中國稀土工業在世界上的重要地位做出了重大貢獻 [5] (中國有色金屬學會評)
張國成是中國稀土材料冶金學科帶頭人之一,為中國有色金屬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10]  。(上海鑫爍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評)
張國成為中國的稀土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被中國國外一些稀土同行譽為“酸法之父” [8] 中國工程院評)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