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喬

(東漢中期官員)

鎖定
張喬,生卒年不詳,南陽人 [4]  ,東漢中期官員,曾任益州、交阯刺史。
全    名
張喬
所處時代
東漢
主要成就
安撫勸誘叛羌
漢安帝元初四年(公元117年),夏,中郎將尹就由於平定益州境內的羌人起義不力,被徵召罷免,朝廷命時任益州刺史的張喬統領尹就的軍隊。張喬接受平叛任務後,採用安撫勸誘的辦法平定叛亂的羌人,叛羌由此逐漸離散。 [1] 
漢順帝永和二年(公元137年),交阯日南郡象林縣的少數民族領袖區憐等起兵反漢。翌年,叛亂仍未平息,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以張喬曾在益州平羌的功勳,建議起用他為交阯刺史。翌年,張喬到任,與九真太守祝良採取懷柔政策,平息了叛亂。 [4-5] 
永和六年(公元141年),春,由於征討隴右叛羌的主帥馬賢在與叛羌的戰役中不幸戰死,漢軍大受打擊,與此同時,內附的東羌與塞外的西羌出現了大融合,叛羌的聲勢達到頂峯。到了秋天,羌人各部落又集結了八九千騎兵進犯武威郡,整個涼州地區的人民都震恐不安。朝廷於是再一次把安定郡的官府內遷到了右扶風,把北地郡的官府遷到了左馮翊,同時命張喬代行車騎將軍、執金吾的職權,率領左右羽林軍、西園五校軍士以及河內、南陽、汝南三郡的屯兵駐守三輔地區,以備不測。 [2] 
漢安元年(公元142年),新任的護羌校尉趙衝成功招安叛羌各部,罕種羌五千多户投降了他。自此,叛羌的聲勢逐漸被壓下,於是朝廷撤回了張喬的部隊。 [3] 
參考資料
  • 1.    《後漢書·西羌傳》:四年春,尚遣當闐種羌榆鬼等五人刺殺杜季貢,封榆鬼為破羌侯。其夏,尹就以不能定益州,坐徵抵罪。以益州刺史張喬領尹就軍屯,招誘叛羌,稍稍降散。
  • 2.    《後漢書·西羌傳》:秋,諸種八九千騎寇武威,涼部震恐。於是復徙安定居扶風,北地居馮翊,遣行車騎將軍執金吾張喬將左右羽林、五校士及河內、南陽、汝南兵萬五千屯三輔。
  • 3.    《後漢書·西羌傳》:漢安元年,以趙衝為護羌校尉。衝招懷叛羌,罕種乃率邑落五千餘户詣衝降。於是罷張喬軍屯。
  • 4.    《後漢書 卷八十六 南蠻西南夷列傳第七十六》:永和二年,日南、象林徼外蠻夷區憐等數千人攻象林縣,燒城寺,殺長吏……明年,召公卿百官及四府掾屬,問其方略,皆議遣大將,發荊、楊、兗、豫四萬人赴之。大將軍從事中郎李固駁曰:“……故幷州刺史長沙祝良,性多勇決,又南陽張喬,前在益州有破虜之功,皆可任用……宜即拜良等,便道之官。”四府悉從固議,即拜祝良為九真太守,張喬為交址刺史。喬至,開示慰誘,並皆降散。良到九真,單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萬人,皆為良築起府寺。由是嶺外復平。
  • 5.    《後漢書·孝順孝衝孝質帝紀》:(永和三年六月)九真太守祝良、交址刺史張喬慰誘日南叛蠻,降之,嶺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