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力奮

鎖定
張力奮,男,20世紀60年代生人,生長於上海, [5]  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並留校任教。英國《金融時報》Associate Editor, 前FT中文網總編輯 [1]  、《FT睿雜誌》總編輯。後獲中英友好獎學金,赴英國深造,獲Leicester大學大眾傳播學博士學位。2003年,任台灣政治大學新聞系訪問專家/教授。2015年12月宣佈回覆旦任教。 [2] 
現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4-5] 
中文名
張力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復旦大學
出生地
上海
性    別
政治面貌
羣眾

張力奮人物經歷

《金融時報》副主編 中文網總編輯 《金融時報》副主編 中文網總編輯
2003年,加盟英國《金融時報》, 創辦FT中文網,並出任主編。
2008年7月出任《FT睿雜誌》總編輯。之前,他在英國廣播公司BBC)工作10餘年,曾任助理電視製作人、國際台中文節目資深製作人,新聞節目製作資深培訓師、中文節目新聞時事主編。他曾獲BBC奧納西斯旅行獎(BBC Onassis Travel Bursary)。
2015年1月14日,張力奮發布離職決定,稱將辭去在FT中文網擔任長達11年之久的總編一職。 [2] 
2015年12月宣佈迴歸回到復旦大學後,他的教學和研究方向會涉及中國媒體的生態與轉型,特別是新媒體技術的衝擊,他希望為本科生開些課。 [2] 
他擔任輔導員的復旦新聞學院8413班人才濟濟,光線傳媒總裁的王長田新浪CEO曹國偉、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等當今一批大佬級人物當時都是他的學生。
1985年,正值復旦大學校慶80週年,輔導員張力奮提出辦一份學生刊物《復旦風》。“文字敍述措辭非常新,我們刻意營造一種我們覺得我們能夠自由呼吸的氛圍。”張力奮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説:“《復旦風》第一個要做的事,是要呈現跟我們以前受的教育不一樣的文字,説一些應該説的思想,依託新的、比較平實的有生命力的語言來表達思想。” [3] 
2015年12月宣佈回覆旦任教。 [2]  現為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4-5] 

張力奮主要成就

2003年,其個人攝影展《西藏》分別在倫敦、台北展出。
他經常應邀為國際媒體評論中國政經與社會議題。他現任倫敦英中協會(Great Britain China Centre)執委會委員。
“張力奮的探索與努力不僅鑄造了FT中文網的成功,其更深遠的時代意義是,他拓展實踐着,中國的政府管理部門對西方主流媒體的接納方式,同時不遺餘力地向西方主流社會講述着真實的中國故事”《深圳晚報》。
並與人合著報告文學集《世紀末的流浪》。
2023年,主編《平涼路2767弄》出版。 [4] 

張力奮獲獎記錄

其作品曾獲國家級報告文學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