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偉剛

(籃球運動員)

鎖定
張偉剛,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人,小時候練過速滑,少年時進入省體工隊練球,場上司職中鋒。1993、1994年前後進入國青男籃。張偉剛身材壯實,防守兇狠,綽號老虎,自1997年開始,分別效力四川隊、奧神隊、吉林隊、浙江萬馬、新疆隊、雲南隊、浙江廣廈隊。2008年從黑龍江省隊退役之後,張偉剛到廣東惠州工作。
中文名
張偉剛
別    名
老虎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巴彥縣
出生日期
1975年10月
身    高
2.07 m
體    重
110 kg
運動項目
籃球
所屬運動隊
黑龍江隊
專業特點
身材壯實,防守兇狠
重要事件
停賽一年

張偉剛職業生涯

張偉剛轉戰各地

張偉剛與馬健爭球 張偉剛與馬健爭球
在1998-1999賽季前,四川藍劍隊從黑龍江男籃引進了張偉剛,賽季中張偉剛是球隊的內線絕對主力,幾乎打滿該賽季的全部比賽,幫助四川隊保級成功,然而就在四川藍劍隊沉浸在保級成功的歡欣鼓舞時,張偉剛的參賽資格問題引發了問題。當時CBA聯賽競賽規程規定,每個參賽俱樂部可以引進最多兩名國內臨時轉會運動員。在向籃管中心註冊時未經對方同意將張偉剛的臨時轉會改為長期轉會,並另申報了兩名臨時轉會隊員,實際上等於擁有三名臨時轉會隊員,違反了公平競賽的原則。當時籃管中心研究決定,取消張偉剛代表四川隊參賽場次的成績。1999年5月19日,籃管中心宣佈四川隊降為B組隊。 [1] 
四川隊降級之後,1999-2000賽季張偉剛加盟北京奧神隊,身披11號球衣,繼續征戰CBA。
2000-01賽季加盟吉林隊。作為主力,他幫助吉林隊取得了CBA歷史上最好成績第4名。
2001-02賽季加盟浙江萬馬隊。臨時轉會的張偉剛在萬馬度過了一個愉快的賽季,幫助球隊取得了第6名的好成績。 [2] 
2002-03賽季加盟新疆廣匯隊。
突破上籃 突破上籃
2003-04賽季開始前,浙江萬馬和黑龍江大慶俱樂部方面達成了張偉剛長期轉會的協議,打算重新引進張偉剛,但2003年11月,籃管中心收到了黑龍江體育局的書面抗議,根據黑龍江體育局出示的合同,當初黑龍江體育局和大慶合作搞大慶籃球俱樂部時有個明確規定,大慶籃球俱樂部只有向上(國家隊)輸送人才和臨時轉會的權利,而不具備操作隊員長期轉會的權利,所以浙江萬馬和黑龍江大慶方面達成的轉會協議完全屬於違規操作。 [3] 
俱樂部球員的人事權屬於黑龍江體育局,在沒有得到體育局同意的情況下,張偉剛的轉會合同無效。最終張偉剛只能離開浙江。由於不能代表浙江萬馬參加CBA,三十出頭的張偉剛不得不面對無球可打的局面,無奈之下,“老虎”甚至想到了退役,職業生涯差點因此中止。
2004-05賽季加盟雲南隊。
2005年9月,再次加盟浙江萬馬。征戰2005-06賽季的CBA聯賽。 [2] 
2006年底加盟CBA新軍浙江廣廈隊,征戰2006-07賽季的CBA聯賽。 [4]  在06-07賽季,由張偉剛、鞠海峯等球員銜領的廣廈新軍常規賽裏取得了6勝24負的戰績,排名第14名。

張偉剛因病退役

進攻 進攻
2007年05月,黑龍江省男籃征戰全國男子籃球聯賽(NBL),有多年CBA經驗的張偉剛成了球隊頭號主力,2006-07賽季CBA聯賽結束後,張偉剛回到省隊,隨隊進行封閉式訓練,全力備戰2007年的NBL比賽,力爭幫助球隊衝甲。沒想到腰部受傷,最終決定放棄比賽接受治療,住進北京第三醫院,接受腰部手術,這是“老虎”第一次上手術枱。醫生表示如果手術一切順利,恢復得快的話,傷愈後的“老虎”還能重返比賽場,但至少需要休息近半年的時間。 [5] 
2008年從黑龍江省隊退役。

張偉剛效力球隊

聯賽
球隊
場次
出場時間
得分
CBA聯賽98-99
四川藍劍
28
30.3
11.9
CBA聯賽99-00
北京奧神
23
5.6
1.8
CBA聯賽00-01
吉林東北虎
28
23.3
7.1
CBA聯賽01-02
浙江萬馬
29
33.5
13.3
CBA聯賽02-03
新疆廣匯
30
31.5
9.7
CBA聯賽04-05
雲南紅河
38
0.0
4.6
CBA聯賽05-06
浙江萬馬
-
-
-
CBA聯賽06-07
浙江廣廈
-
-
-

張偉剛場外生活

張偉剛和妻子從小就認識,可以説是青梅竹馬。結婚以後張偉剛常年在外,妻子一個人帶着孩子哈爾濱,張偉剛最大的希望就是能多陪陪妻子和兒子。因為怕兒子太長時間沒有看到自己忘了爸爸,他隔幾天就給兒子買玩具寄回去,妻子會跟兒子説“這是爸爸給你買的”,等兒子玩厭了,他又接着買,家裏的玩具鋪在地板上一間屋子都放不下了,都是汽車、飛機、變形金剛——“反正一句話,只要電視上出現過的,張偉剛都會給兒子買!就是讓兒子想着他,不要產生陌生感。張偉剛表示要多打幾年,多賺點錢養家餬口,為兒子將來讀小學、中學、大學打好基礎。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