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修桂

鎖定
張修桂(1935年8月—2021年9月12日),生於福建惠安,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同年復旦大學工作。任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兼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專業委員會主辦雜誌《歷史地理》主編,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歷史自然地理和古地圖的教學、研究工作。
2021年9月12日凌晨,張修桂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7歲。 [1] 
中文名
張修桂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35年8月
逝世日期
2021年9月12日
畢業院校
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
職    業
歷史地理學家
主要成就
發表論文數十篇
出生地
福建惠安

張修桂人物生平

1935年生於福建惠安。1959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地理系,同年至復旦大學工作。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歷史自然地理研究室主任,兼任中國地理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歷史地理》主編,獲國務院頒發政府特殊津貼。長期從事歷史自然地理和古地圖的教學、研究工作。 [2] 
2021年9月12日凌晨,張修桂先生因病辭世,享年87歲。 [1] 

張修桂主要成就

主持和參加多項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項目。發表論文數十篇,其中《金山衞及其附近一帶海岸線的變遷》和《長江宜昌至城陵磯段河牀歷史演變及其影響——三峽工程背景研究之一》,分別獲1979-1984年和1985-1994年的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論文一等獎。專著《中國歷史地貌與古地圖研究》獲第二屆(1994-2013)全國優秀地理圖書獎(專著類)。主編《中國歷史自然地理》獲教育部第七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第五屆郭沫若中國歷史學獎二等獎。跟隨譚其驤先生編繪《中國歷史地圖集》,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特等獎、國家教委首屆社會科學獎一等獎;編寫《中國自然地理·歷史自然地理》,獲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與鄒逸麟先生等撰寫的《黃淮海平原歷史地理》,獲國家教委首屆社會科學獎一等獎。 [1] 

張修桂人物評價

張修桂先生系中國歷史自然地理學的奠基人,他以現代地貌學理論為指導,系統地提出歷史地貌學各種研究方法,主要利用歷史文獻和古地圖分析法對中國東部黃淮海平原、長江中下游地貌的歷史演變進行全面、系統而深入的研究,開創並極大豐富了我國河流地貌、湖沼地貌、海岸地貌等地貌演變的相關研究理論、方法和實踐;尤其是他關於長江流域水系變遷研究的系列成果,成為從現代地理學原理出發,對文獻史料進行深度解讀,將傳統水道研究提升為現代科學意義上歷史地貌學研究的經典之作;同時,他對金山衞和葛洲壩等的研究,成為歷史地理學直接為社會經濟建設服務的經典性成果。在古地圖研究方面,他參與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水《放馬灘地圖》和長沙《馬王堆地圖》的拼接復原和研究工作,為這兩種地圖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也為日後古地圖研究提供了範式。張修桂先生為中國歷史地理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1]  (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評)

張修桂出版圖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