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伯瑞

鎖定
張伯瑞(987—1082),字平叔,號紫陽。浙江臨海人。“少業進士”不第,後為胥吏,因觸犯“火焚文書律”“坐累謫嶺南兵籍”。在四川成都遇真人劉海蟾授真訣,於是作《悟真篇》,傳法於石泰,依次傳於薛道光、陳楠、白玉蟾。這五人後被譽為“南宗五祖”。因張伯瑞等人皆不曾出度為道士,自白玉蟾始為道士傳法,且白玉蟾著述最豐,弘揚法門最力,故俞琰《席上腐談》認為南宗形成於白氏。實際上,此人叫張伯端。現在有些出版物上印刷錯誤造成的。
中文名
張伯瑞
籍    貫
浙江天台
出生日期
987年
逝世日期
1082年
出生地
浙江天台

張伯瑞人物生平

學問淵博
張伯端,天台人也。少無所不學,浪跡雲水。晚傳混元之道而未備,孜孜訪問,遍歷四方。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陸龍圖公詵,鎮益都,乃依以遊蜀,遂遇劉海蟾,授金液還丹火候之訣。乃改名用成,字平叔,號紫陽。修煉功成,作《悟真篇》行於世。 [1] 
張氏留傳下來的《奇筋八脈考》受到明朝大醫學家李自珍的推崇。

張伯瑞人物貢獻

人們常説南宗北派,其中的南宗就是張伯瑞創立的,道教又稱之為“南五祖派”,與王重陽創立的北派亦即道教又稱“北七真派”,二者並列為全真教重丹法清修的兩大派。而南宗派在宋神宗熙寧年間(1068-1077)由張伯端所傳,伯端又受之於陳摶和劉海蟾。

張伯瑞宗教主張

張伯端開創的南宗倡導道禪雙修,主張先命後性,由道入禪,即從傳統內丹命術入手修煉,循序漸進,以人身中的上藥三品即精、炁、神三寶為藥物,經築基、煉精化炁,煉炁化神,煉神還虛而結“金丹”。其主要代表作《悟真篇》專言內丹,與《周易參同契》齊名而號稱丹經之王。張伯端的內丹著作《悟真篇》的顯具特點有:一是吸收儒、釋、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他在《悟真篇序》中説:老釋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修積以逃生死,釋氏以空寂為宗,老氏以煉養為真《周易》有窮理盡性至命之解……二是宣揚金丹為修仙之道,強調先命後性,認為“命之不存,性將焉存?”固而他在《悟真篇》中説:“學仙須是學天仙,惟有金丹最的端”。三是以《陰符經》、《道德經》為祖經。
他在《悟真篇》中説:“《陰符》寶字逾三百,《道德》靈文滿五千,今古上仙無限數,盡於此處達真詮”。認為黃帝《陰符經》及老子《道德經》是丹道之祖。四是吸取佛教禪語以為道教修性內容。他説:“學道之人不通性理,獨脩金丹,……焉能究竟圓通,迥超三界”。道教內丹道經張伯端的闡發與變革,基本總結和完成了煉養內丹的理論與方法,因而《悟真篇》與《參同契》同被尊為道教的“丹經之祖”,張伯端被尊為道教清修派丹法南宗的開山之祖。道教內丹學的重要派別。創始於北宋張伯瑞,流傳於南方廣大地區。該派以“先命後性”修煉方式著稱。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南方,故名南宗。又稱紫陽派、天台宗。
參考資料
  • 1.    《歷世真仙體道通鑑》卷之四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