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之

(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高級記者)

鎖定
張之常用於人名。張之,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高級記者、體育節目主持人
40多年來,他多次在國內外採訪,為廣播電台採寫新聞、通訊,主持過幾十次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廣播、電視實況轉播,為我國的體育實況轉播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並培養了第二、三代體育廣播員,宋世雄就是他的學生。
原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副組長。高級編輯。北京市人。大專學歷。民國37年(1948年)參加革命,中共黨員。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同年離休。民國38年3月分配到華東新華廣播電台工作。上海解放後任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副組長,1953年調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工作。1951年與他人合作轉播蘇聯男子籃球隊和上海隊的比賽實況,開創了新中國體育實況廣播的歷史。1955年創辦中央台體育節目,並多次參加體育比賽的轉播工作,他廣播的節目曾受到毛澤東、賀龍的表揚。曾為26、27、28屆世乒賽紀錄片配解説。尤以在轉播徐寅生戰勝日本選手勇奪世乒賽男子單打冠軍的現場播講詞,為全國人民所樂道。所寫新聞評述《中國體育健兒在第九屆亞運會上獲得總分第一已成定局》被評為1982年全國好新聞一等獎。曾先後訪問了2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版了《向世界紀錄進軍的尖兵》、《在綠茵場上》、《趣談足球賽事》、《排壇春秋》4本書。1991年2月,中央台和中國體育記者協會聯合舉辦了張之從事體育廣播40週年紀念會。社會職務:曾任中國體育記者協會副主席、中國廣播體育記者協會主席、宋慶齡基金會兒童體育促進會副會長。 [1] 
中文名
張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0年
逝世日期
2001年
畢業院校
濟南華東大學
職    業
記者、主持人
主要成就
培養了第二、三代體育廣播員

目錄

張之簡介

張之出生於1930年,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高級記者、體育節目主持人,北京人。他1948年參加革命,1949年1月到濟南華東大學學習,3個月後調華東新華廣播電台任播音員。同年春他南下到上海,任上海人民廣播電台播音組副組長。1951年,他和電影演員陳述合作,在上海轉播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場籃球比賽實況,徐寅生著名的“十二大板”就是他評説的。1953年他調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任體育記者,並參與創辦《體育節目》。40多年來,他多次在國內外採訪,為廣播電台採寫新聞、通訊,主持過幾十次國內外重大體育比賽廣播、電視實況轉播,為我國的體育實況轉播做了開拓性的工作,並培養了第二、三代體育廣播員,宋世雄就是他的學生。

張之人物紀念

第二落點永不消失的聲音
在北京西郊的八寶山公墓,著名的體育評論員宋世雄和夫人鍾瑞來送別自己最崇敬的老師、新中國體育轉播奠基人--張之。昨天,本報記者來到宋世雄家,聽他和夫人鍾瑞一起回憶了與恩師張之在一起的點點滴滴,回憶那位既是老師、又像父親、也是朋友的可敬老人,彷彿又回到了過去的歲月……
被一個奇妙的聲音征服
宋世雄從小就是一個體育迷,然而他走上體育轉播之路,卻是緣於對一個聲音的痴迷。50年代初,14歲的他正上初二。一個下午,他和同學們在操場踢足球,學校的大喇叭裏突然傳出一個清脆悦耳的聲音,那是我國體育轉播的開拓者張之正在現場轉播解説一場普通的籃球賽。回憶起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宋世雄還清晰地記得老師那甜美、幽默、機智、靈敏的聲音,14歲的他完全被那聲音征服,直到聽完最後一個字。此後的好幾天,那個聲音一直縈繞在他的耳畔,使他又激動又興奮。從那個時候起,體育轉播就佔據了他的心靈,一有時間就模仿張之的解説,背誦他的解説詞。一有張之的轉播,他就一動不動地守在收音機旁,全神貫注地聆聽。在一個聲音的指引下,宋世雄和體育轉播結下了不解之緣。
第一次見面與第一堂課
在宋世雄的人生道路上,有一段短短的45分鐘佔據了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15歲的一天,宋世雄溜進了一場比賽的現場。他靠近主席台,第一次見到自己心目中的偶像,觀摩了張之工作的全過程。不知哪來的勇氣,回家後他立即給張之寫了一封信,訴説自己對體育轉播的酷愛之情。不幾天,大名鼎鼎的張之就給一箇中學生回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從此,宋世雄和張之結下了四十餘年的師生情誼。在宋世雄的一再要求下,1956年的一天,他來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向張之老師當面討教。宋世雄記得相當清楚,那一天他和老師見面的時間正好是45分鐘。他模仿了老師的一段解説,而老師給他講解了體育轉播的一些基本常識,並鼓勵他好好學習,爭取從事自己喜愛的職業。
4年以後,在張之的幫助下,不到20歲的宋世雄被中央人民廣播電台破格錄取,實現了他夢寐以求的理想。在張之的傾囊相授下,宋世雄從一名普通的中學生成長為新中國第二代體育實況轉播的優秀解説員。
來自後背的温暖
1961年,第26屆世乒賽在北京舉行。張之負責轉播,宋世雄是他的助手。此時他到電台工作不到一年,還沒有正式轉播過一場比賽。第26屆世乒賽的轉播是張之個人體育轉播生涯的最高峯。他轉播的徐寅生對日本球員星野的比賽,以精彩的“十二大板”奠定了中國體育轉播的風格,至今為人津津樂道。第26屆世乒賽之所以還讓宋世雄難忘,因為那也是他第一次獨立地完成轉播任務。
那是一場團體賽的預賽。宋世雄激動地坐在了轉播台前。他有些莫名的亢奮,卻又在突然間感到了一絲緊張。他意識到自己的聲音在發抖,心也在亂跳。就在這時,他感到後背一熱,一隻温暖的手撫在了他的後背,傳送來一陣熱流,緩解了他的慌張。漸漸地,他鎮定下來,自如地開始轉播,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第一次獨立轉播,並獲得了一致好評。
父親般的關懷
張之常對宋世雄講:“體育評論員是千千萬萬守在收音機旁的聽眾和熒屏前的觀眾的耳目和注意的中心。”在宋世雄的心目中,張之的體育轉播和評論的水平是迄今為止最高的,就是在他自己取得輝煌成就的今天,他仍然認為自己最多隻及張之老師的三分之一。
用情同父子來形容宋世雄和張之的關係一點也不為過。在宋世雄初入體育轉播大門的那一天起,張之就像父親一樣關心他的成長,業務上指導他,生活上關心他。就連宋世雄的婚事,張之也當了“説客”。宋世雄的夫人鍾瑞回憶:張之老師非常疼愛宋世雄,在物質極端貧乏的60年代,他還自己買高價的水果糖給宋世雄。平時,在宋世雄轉播的時候,他也會默默地為他倒水、擦汗,就像父親一樣。
1981年,張之和宋世雄一起到日本北海道轉播女排比賽。當時解説已經完全由宋世雄承擔,張之老師為他設計轉播結構和轉播思路。由於日程安排得相當緊張,宋世雄一放下行李,就投入了緊張的工作中。一轉眼,宋世雄發現張之老師不見了。原來,張之老師特意去買巧克力,要宋世雄先填填肚子。“你先吃點巧克力,要不然你頂不住。”一塊巧克力代表了張之父親一般慈愛的心。
在採訪中,記者幾次注意到,淚水盈滿了宋世雄的眼眶。他不經意地用手擦去,聲音也哽咽了。宋老師説,體育競賽的項目豐富了,轉播的形式也多樣了。中國的體育轉播和評論也進入了一個發展新時期,年輕一代的體育評論員有了發揮自己才能的寬闊舞台,更應該繼承和發展張之老師的體育轉播藝術,在文學修養、播音技巧、語言功底和體育知識方面下苦功夫,使體育轉播和評論這朵藝術之花常開不敗。張之的聲音是永不消失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