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世晴

鎖定
張世晴,男,1950年12月生於天津市,1987年考入南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1991年畢業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文名
張世晴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50年12月
性    別

張世晴人物經歷

1950年12月生於天津市,1987年考入南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1991年畢業並獲經濟學博士學位,現為南開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張世晴主講課程

先後承擔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課程10門
1.政治經濟學(資本主義部分)。
2.《資本論》導讀。
3.西方人口經濟學。
4.發展經濟學。
5.微觀經濟學。
6.宏觀經濟學。
7.高級經濟學。
8.西方經濟學新思潮。
9.經濟學前沿問題。
10.經濟學名著導讀。
11.西方經濟思想史。
13.西方經濟學概論。

張世晴研究方向

經濟增長、經濟政策。

張世晴主要貢獻

曾在風華正茂的年齡屯墾戍邊,飽嘗了北大荒的寒風暴雪;滿懷迷茫進入了高等學府,卻徘徊於文學﹑歷史﹑哲學和經濟學的大門之外;直到而立之年才真正走進經濟學的聖堂,在北大的校園裏和幾位朋友合寫了第一本稚嫩的經濟學著作《現代西方經濟學基礎原理》;不惑之年方才省悟,出版了有點學術價值的經濟學專著《人口—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並自認為為經濟學的研究開拓了一個新的領域;如今已知天命仍然精力過剩,忽對經濟增長理論產生興趣,近期出版了拙作《實際經濟增長》。
科研課題:
科研:2000年以來的主要論著
成果:(1)首次提出了“實際經濟增長”和“差額GDP”概念。建立了“差額GDP的增損模型”和 “實際經濟增長率模型”,分析了包括人口因素的各種經濟變量在實際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機制、環節。
(2)提出了“實際經濟增長增損係數”、“差額GDP減損量”等具體測定實際經濟增長相關變量的方法。
(3)建立了“實際經濟增長的結構模型”,從理論上描述了人口、勞動力、差額投資、差額GDP在各部門間的變動關係和變動過程;描述了這些變量在實際經濟增長結構變動過程中,相互作用的機制和環節。並首次提出了“差額GDP結構係數”概念和測定結構係數的方法。
(4)對我國50年來實際經濟增長的主要變量進行了測定。通過對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的長期趨勢、週期性波動和結構性變動的實證分析,得出如下主要結論:第一,我國的實際經濟增長在長期中呈“V”形運行軌跡。差額GDP連續15年低於零水平線,證明我國曾經跌入“低水平均衡陷阱”。第二,由於人口與消費因素使差額GDP的減損量不斷提高,近十年我國差額GDP水平遠低於人均GDP水平。實際經濟增長的阻滯強度很高並長期存在。第三、我國實際經濟增長二元結構的偏斜狀態近十年沒有明顯好轉。農業和非農業部門差額GDP減損量的不平衡,決定了農業人口向城市的轉移不能過快。
主要著作
1.專著,《人口——經濟增長的理論研究》,陝西人名出版社,1994。
2.專著,《勞務輸出理論與實踐》(與他人合著),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出版社,1993。
3.專著,《跨越陷阱——我國差額人均收入增長類型的轉換》,中國商業出版社,2002。
4.教材,《現代西方經濟學基礎原理》(修定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
5.教材,《現代西方經濟經濟學主要學派》,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6.專著,《實際經濟增長》 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3年10月出版。
7.教材《現代西方經濟學原理》(修定版):南開大學出版社2000年 。
主要論文
1.論文,《當代西方經濟經濟學中的科學因素不容忽視》,南開經濟研究,1987,1。
2.論文,《生育率革命的臨界假説》,南開經濟研究,1989,2。
3.論文,《評西方人口經濟學的“停滯論”觀點》,人口研究,1989,3。
4.論文,《我國三大區域城鎮人口——幾經濟增長速度的比較》,人口與經濟,1993,3。
5.論文,《我國人口經濟——增長的週期波動》,南開學報,1992,4。
6.論文,,《我國人口增長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中國人口科學,1992,4。
7.論文,《城市化速度與經濟發展速度》,載《中國城市區域化發展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3。
8.論文,《新凱恩斯主義的菜單成本論》,南開經濟研究,1999,3。
9.論文《實際經濟增長動態過程的理論分析》《南開經濟研究》2003年第6期。
10.論文《我國實際經濟增長動態過程》《南開經濟研究》2004年第4期。

張世晴獲獎記錄

《人口——經濟增長的經濟理論》獲1997年天津市人文社會科學二等獎。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