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弧菌病

鎖定
弧菌病是由弧菌屬引起的一類疾病,為海水魚類最常發生的細菌性疾病
中醫病名
弧菌病 [1] 
多發羣體
海水魚類
常見發病部位
體內組織 [2] 
常見病因
弧菌屬導致水質污染
常見症狀
體表皮膚潰瘍
傳染性
[1] 
傳播途徑
經口傳播、體表創傷和鰓、消化道或創傷口 [2] 

弧菌病流行特點

弧菌病是由弧菌屬引起的一類疾病,為海水魚類最常發生的細菌性疾病。弧菌是典型的條件致病菌,弧菌病害的發生,往往是外界環境條件的惡化,致病弧菌達到一定數量,同時因各種因素造成水生動物抵抗力下降等多方面相互作用的結構。在水温15~25℃是的5月底至7月初和9~10月是發病高峯期。

弧菌病症狀與病理

弧菌病的比較共同的病症是體表皮膚潰瘍。感染初期,體色多呈斑塊狀褪色;食慾不振,緩慢的遊動於水面上;中度感染,鰭基部、軀幹部等發紅或出現斑點狀出血;隨着病情的發展,患部組織浸潤呈出血性潰瘍,有的鱗片脱落,文段、鰭膜爛掉,眼內出血,肛門紅腫擴張,常有黃色黏液流出。牙鮃、真鯛和黑鯛等苗種期感染後,可使病魚胃囊特別膨大,出現“腹脹滿症”,甚至使腹壁脹破胃囊突出至體外。牙鮃仔魚期感染,患病羣體聚集於魚池的側壁或池角處,不攝食,活力下降並出現“腸道白濁症”。病魚體表退色,鰭基部和鰭膜隨後出血,鱗片脱落,形成潰瘍,肛門紅腫,眼球突出,眼內出血,眼球變白,混濁,腸道白濁,腹部膨脹,解剖魚體肝、腎、脾、腸出血發炎。

弧菌病病情分析

屬常見疾病,海水魚類的均有發生,發病原因,水、底質污染,密度過大,餌料低劣。

弧菌病防治

控制養殖密度,保持水、底質優良,發現病魚用光暴靈或魚康寧加魚多維連服三到五天,外用溴氯海因或二溴海因潑灑,過三小時再用水產神二號潑灑,連用二次。

弧菌病治療方法

①使用中草藥進行治療,每千克魚體重拌餌投餵地錦草末5~10g,連用5~7d。
②使用喹諾酮類藥物進行治療,每千克體重每日1次拌餌投餵鹽酸小檗鹼預混劑(100g:諾氟沙星9g+鹽酸小檗鹼2g)15~20mg,連用3d;或其他國家規定的水產養殖用抗菌藥物,如甲碸黴素氟苯尼考粉、複方磺胺嘧啶粉和乳酸諾氟沙星可溶性粉等,但必須對症、對因使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