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建南鎮

鎖定
建南鎮,隸屬於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地處利川市西北邊陲,東、南與謀道鎮汪營鎮接壤,西北與重慶市萬州石柱相連,鎮人民政府距利川市區86千米, [3]  區域總面積325.95平方千米。 [4]  截至2019年末,建南鎮户籍人口為73045人。 [4]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利川縣,置建南汛向化裏;1996年,撤區設鎮。 [3]  截至2021年10月,建南鎮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 [5]  鎮人民政府駐黃金村。 [3] 
截至2019年末,建南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6個。 [4] 
中文名
建南鎮
別    名
夾皮溝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
地理位置
利川市西北邊陲
面    積
325.95 km² [4] 
下轄地區
1個社區、2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黃金村
電話區號
0718
郵政編碼
445412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
著名景點
七孔子,王母城,大青天梯
車牌代碼
鄂Q
人    口
73045人(截至2019末户籍人口) [4] 

建南鎮歷史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屬利川縣,置建南汛向化裏。
民國時期,為建南鄉;民國十四年(1925年),為十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編查保甲,為四區;民國三十年(1941年),為建南鄉。
1950年,與清源鄉合為四區。
1952年,分設為第六區。
1956年,改為建南區。
1958年,改稱建南公社。
1961年8月,複名建南區。
1996年,撤區設鎮。 [3] 

建南鎮行政區劃

建南鎮區劃沿革

民國三十年(1941年),建南鄉轄18保。
2011年末,建南鎮轄紅星、雙龍、三台寺、龍泉、柏楊寺、龍頭溪、紅廟子、白石溪、大青、星星、桐子梁、維豐、中部、鷂坪、明星、高祥、花園、同心、星紅、吉林益塘、和平、黎明、田元、平和、柏楊渡、聯合、茶元、花果、仙祠、黃金、蔬菜、龍井、平橋、建新、茶坪、中池茶台、林場、佛堂、槽坪、前進、中坪、白竹壩、大屋基、水田壩、鳳凰溝、紅板雲、大道角、龍堂溝、板廠坪、豐竹壩、容貌坪、藥材場54個村民委員會。 [3] 

建南鎮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建南鎮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林口社區、紅星村、龍頭溪村、中部營村、鷂坪村、明星村、高祥村、花園村、同心村、星紅村、吉林村、益塘村、黎明村、柏楊渡村、茶元村、建新村、中馳村、白竹壩村、大屋基村、水田壩村、大道角村、龍塘溝村、豐竹壩村、容貌坪村、金風村、紅衞村、新梁村、太平村、茶林村; [5]  鎮人民政府駐黃金村。 [3] 

建南鎮地理環境

建南鎮位置境域

建南鎮地處利川市西北邊陲,東、南與謀道鎮汪營鎮接壤,西北與重慶市萬州石柱相連,鎮人民政府距利川市區86千米, [3]  區域總面積325.95平方千米。 [4] 

建南鎮地形地貌

建南鎮大部為山地,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南高北低,海拔400~800米。境內最高峯位於福爾巖頂,海拔1700米最低點位於石板灘,海拔450米。 [3] 

建南鎮氣候

建南鎮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其特點是氣候温和,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多年平均氣温13℃,無霜期年平均225天,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 [3] 

建南鎮水文

建南鎮境內屬重慶黃水壩水系。建南河自青河村南入境,由南而北,入長江,境內河道長59.8千米。 [3] 

建南鎮自然災害

建南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暴雨、洪澇、大風、冰雹等。最嚴重的一次暴雨發生在1998年7月2日,特大暴雨襲擊建南,受災面積61950畝,房屋倒塌121間,損毀房屋111間,造成危房163間,死傷10人,經濟損失857萬餘元。 [3] 

建南鎮自然資源

2011年,建南鎮耕地面積7.7萬畝,人均1畝。 [3] 

建南鎮人口

截至2011年末,建南鎮轄區總人口7.40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3000人,城鎮化率17.6%。另有流動人口12000人。總人口中,男性39000人,佔53%;女性35000人,佔47%;14歲以下15000人,佔20.3%;15~64歲5.10萬人,佔68.9%;65歲以上8000人,佔10.8%。總人口中,有土家、苗、蒙古、畬、回等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41.5%。2011年,建南鎮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7‰。 [3] 
截至2017年末,建南鎮常住人口為41839人。 [1] 
截至2019年末,建南鎮户籍人口為73045人。 [4] 

建南鎮經濟

建南鎮綜述

2011年,建南鎮財政總收入1744.4萬元,比上年增長10%。從各主要税種看,完成營業税63萬元,增值税211萬元,企業所得税6萬元。 [3] 
截至2019年末,建南鎮有工業企業12個,其中規模以上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6個。 [4] 

建南鎮農業

2011年,建南鎮農業以種植玉米、水稻、土豆為主。農業總產值5.1億元。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生產糧食3.7萬噸,人均500千克,其中玉米1.3萬噸,水稻1.5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黃連。黃連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762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長毛兔為主。2011年,建南鎮生豬飼養量6.5萬頭,年末存欄5.2萬頭;長毛兔飼養量13萬隻,年末存欄13萬隻。 [3] 

建南鎮金融業

2011年,建南鎮有2家金融機構開設了辦事處,各類存款餘額達3.8億元。 [3] 

建南鎮郵電業

2011年,建南鎮郵政業務收入430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169.7萬元。 [3] 

建南鎮社會事業

建南鎮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建南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358人,專任教師12人;小學31所,在校生4949人,專任教師271人,小學適嶺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417人,專任教師7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建南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762萬元,比上年增長2.7%。 [3] 

建南鎮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建南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54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62户;各類圖書室54個,藏書7.2萬冊。 [3] 

建南鎮醫療衞生

截至2011年末,建南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院機構1個,病牀89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52人,其中執業醫師8人,執業助理醫師7人,註冊護士19人。2011年,建南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2.5萬人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6.9萬人,參合率97%。 [3] 

建南鎮社會保障

2011年,建南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3户,人數165人,支出27.8萬元;城鎮醫療救助45人次,城鎮生活無着落人員救助16人次,支出0.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4657户,人數5834人,支出402.6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人,支出2.9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3人,支出38萬元;農村醫療救助31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5999人,共支出30萬元;農村臨時救助986人次,支出8.3萬元。自然災害受害人口18964人,緊急轉移安置56人,農作物受害面積4600畝,倒塌房屋92間,直接經濟損失980萬元,救災支出36萬元。國家撫卹、補助優撫對象212人,社會福利費31萬元,社會服務單位1個,牀位20張,生活無着落收養人員12人。 [3] 
2011年末,建南鎮參加基本養老保險26922人,比上年增加26700人,其中參加職業養老保險60人;參加離退休75人,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農民26757人,比上年增加26757人蔘加企業基本養老保險165人,比上年增加105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225人,比上年增加25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保225人,參加城鎮居民醫保225人;參加失業保險95人,比上年增加25人。 [3] 

建南鎮基礎設施

  •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建南鎮有郵政網點3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48千米,投遞點17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5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7.5萬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8萬件,徵訂報紙2500份,期刊900冊。
2011年末,建南鎮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728門,固定電話用户1135户,電話用户普及率達到80%;移動電話用户47956户,比上年增加5761户,移動電話普及率為59.9%,比上年提13.7個百分點;光纜線路總長達340千米,主幹電纜達24對千米;互聯網端口總數704個,其中已佔用端口總數671個,寬帶接入用户65户,比上年增加5户。 [3] 
  • 給排水
截至2011年末,建南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幹線水管24千米,日生產1000噸,居民用水普及率100%。 [3] 
  • 燃氣
2011年末,建南鎮鎮區天然氣用户1413户,日最大供氣量7000立方米。 [3] 

建南鎮交通

建南鎮境內有黃金路等道路過境。

建南鎮歷史文化

建南鎮民間藝術

建南鎮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民間美術刺繡作品等。 [3] 

建南鎮文物古蹟

  • “七孔子”崖窟墓遺址
七孔子 七孔子
從戰國後期直到唐宋(有的地方甚至延續到了明代),恩施州流行着一種葬俗——崖葬。恩施州的崖葬文化系中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據有關學者考證,其族屬應為濮、僚、越,而該處的濮、僚、越與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崖葬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懸棺,是指在懸崖峭壁上釘樁擱棺匣。二是巖罅:又稱崖葬,即利用自然巖罅放置棺木。三是巖槨墓:即人工在石巖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恩施州的巖槨墓主要分佈於建始與利川境內,僅在利川齊嶽山以西地區就發現此類巖槨墓遺蹟十餘處,均是在紅砂岩上人工開鑿洞室作為藏柩之所,以利川七孔子巖槨墓羣最為典型。
“七孔子”崖窟墓遺址位於利川市建南鎮北偏西2.5千米的建南河東岸的紅砂崖壁上,因有7窟,故稱“七孔子”,又稱“仙人洞”、“蜕皮洞”。七孔子高離地面10餘米,分上四下三兩行排列。除一孔為長方形外,餘皆近正方形。各孔之間,行距、孔距均為1米左右。有兩孔深不足0.3米,其它深在1.5米左右。正方形孔室頂呈穹隆形,中高大約在1.1米,邊高在0.8米左右,室寬1.4米。當地村民曾從窟中取出船形棺,內裝人骨。後文物普查隊又從窟內取出一個箱式匣棺,棺長0.7米,內裝人骨,此為“二次葬”或“拾骨葬”。
  • 王母城
王母城坐落在利川市建南鎮龍泉村的王母山上,與重慶市石柱縣接壤。其始建於明洪武年間,“城”中塑有王母娘娘雕像。
夕陽中的王母城 夕陽中的王母城
王母城始建於明末清初。相傳古時候,王母娘娘在此山歇腳,看見土家族人居住在山寨裏,狩獵為生,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為了讓他們不殺生,又能過上好日子,王母娘娘親自下山給他們傳授男耕女織技術。王母娘娘上天后,土家族人學會了耕田種地,織出了西蘭卡普,過上了幸福生活。她歇腳的山峯,每到王母娘娘生日時,紫氣繚繞,霞光奪目。後人為了銘記她的恩澤和祈求她的長久保佑,他們在山峯上修建寺廟,取名“王母城”。被稱之為集民族文化、佛教道教文化和獨特風光於一體的聖地。

建南鎮榮譽稱號

2021年6月,建南鎮老年黨支部被授予湖北省“全省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 
2022年4月27日,利川市建南鎮入選2022年農業產業強鎮創建名單。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