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延慶博物館

鎖定
延慶博物館(Yanqing Museum)是北京市延慶區一座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屬中國區縣級大型綜合性博物館,位於延慶城區主幹道繁華街區(媯水北街24號),其前身為延慶區文物管理所展陳庫房。
中文名
延慶博物館
外文名
Yanqing Museum
地理位置
北京市延慶區媯水北街24號
佔地面積
6100 m²
類    別
綜合類博物館
投用時間
2008年9月30日
開放時間
夏令時10:30-21:00,冬令時10:00-20:30
門票價格
免費參觀
地    點
北京市延慶區媯水北街24號
館藏精品
實物近1000件,珍貴圖片600餘幅
建議遊玩時長
1小時
結    構
地上三層
閉館日期
每週一
開放形式
僅憑個人身份證免費參觀,限額預約
預約及領票方式
1、 零散觀眾可自行前來參觀,無需預約。2、 團體觀眾需提前三天通過電話進行預約。3、學生需攜帶學生證參觀。
藏品總數
6332件(套) [1] 
展廳面積
2700㎡

延慶博物館展館介紹

延慶博物館徽標 延慶博物館徽標
延慶博物館自2004年開始規劃建設,2008年正式對外開放,2016年實施升級改造工程。現有3層空間、6個展區,展陳面積2400平方米。整個展陳以“長城內外是故鄉”為主題,分列延慶山川地貌展,延慶通史陳列和延慶民間風俗陳列三大主題展覽,展出藏品近千件,珍貴圖片600餘幅,並全程佐以數字化互動展示系統,全面展示了延慶的歷史文化、地質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和當代建設發展成果,為世人展開了一幅雋永綿長的媯川歷史文化長卷。
延慶博物館序廳圖片
延慶博物館序廳圖片(3張)
延慶博物館是目前北京郊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區級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2004年開始籌備,2008年9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2016年實施升級改造工程,2018年11月1日升級改造完成正式對外開放。全館建築面積逾6100平方米,展廳面積2400餘平方米。延慶博物館以延慶區文物管理所歷年保藏、徵集和延慶地區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鑑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延慶特色的現代化展陳,推出了以《延慶山川地貌展》、《延慶通史陳列》、《延慶民間風俗陳列》為主題的一系列展覽。展區分佈於博物館一至三層,展陳實物近1000件,珍貴圖片600餘幅。延慶博物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延慶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更是各界人士瞭解延慶曆史、研究延慶文化、感受延慶風情的理想場所。

延慶博物館展品陳列

延慶博物館 延慶博物館
延慶博物館建築面積逾6100平方米,其中包括2400平方米的展陳區域,陳列展覽分為基本陳列和臨時展覽兩部分。基本陳列分為:《延慶山川地貌展》、《延慶通史陳列》、《延慶民間風俗陳列》等三個單元。博物館內還設有:文物庫藏區、社會教育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綜合服務區等。新館將以完善的功能,先進的設施,躋身於國內外現代化博物館行列。使文物收藏、展覽、修復、研究、教育、交流融為一體。
2005年延慶博物館建設工程啓動之時,博物館陳列大綱編寫隨即開始。展陳大綱得到了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考古學會、首都博物館和北京石刻博物館等相關單位的學術指導,歷時34個月編寫完成。展覽設計力求運用全新的設計理念,突破傳統的、枯燥的展陳模式,充分利用現代展陳技術和手法,營造不同類別的陳列氛圍,給觀眾以體驗式的參觀經歷,具備形式上的親和力、趣味性、互動性,做到雅俗共賞,以人為本的新世紀新博物館形象。
延慶博物館廣泛徵集並保藏各類歷史文物,包括: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石刻、錢幣、玉器、織繡、竹木牙角器、佛教造像、文具、民間工藝品等類別共計6000餘件。其中不乏國家一、二級文物。此外還有“青銅量鈁”、“金貝幣”等珍貴文物。

延慶博物館基本陳列

延慶博物館重要陳列

延慶博物館 延慶博物館
《延慶通史陳列》是延慶博物館最重要的陳列之一。延慶地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厚。大約在五、六萬年前的舊石器中晚期,就有原始人在延慶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此後,炎黃戰於阪泉之野,山戎族馳騁於燕北羣山。燕、秦、漢、唐等朝代分別在延慶地區設上古郡、夷輿縣和儒州;金代改儒州為縉山縣。元代因仁宗誕生於縉山縣香水園,故升縉山縣為龍慶州;明初為隆慶州,屯兵民修連長城捍衞京畿,隆慶元年(1567)為避穆宗年號諱,改為延慶州;民國改稱延慶縣,2015年延慶正式撤縣改區改稱延慶區。《延慶通史陳列》一方面就延慶曆史發展的主線進行了深入淺出地剖析,另一方面對學術界極為關注的考古發現成果進行了積極地創新展示。例如博物館對春秋戰國時期延慶山戎文化和素有“千古之謎”的人文遺址——古崖居進行了大量翔實闡釋,將最具代表性的文物精心布展,並配以專題記錄片的放映或景觀展示。

延慶博物館山戎文化

知識鏈接——山戎文化
延慶博物館 延慶博物館
山戎是生活在我國北方的一支古老的遊牧部族,又稱北戎。據史籍記載,“春秋戰國之地,燕之北有山戎(犬戎)”,“以涉獵禽獸為生”,“隨畜牧而轉移”,“逐水草而遷徙”,“常為燕、齊之邊患”。説明山戎在春秋時期曾一度稱雄燕北,經常攻擾燕、齊等國,成為這些諸侯國的世代邊患,尤以“病燕”為甚。公元前664年齊桓公救燕伐山戎,滅令支、逐孤竹,才解除山戎對燕國的威脅。大約戰國晚期,山戎便逐漸銷聲匿跡了。
從1985年至1991年,考古工作者先後對延慶顯葫蘆溝、玉皇廟、西梁垙等處山戎部族墓地進行了大規模考古發掘,出土金、鎦金、青銅、陶、玉、瑪瑙、松石、骨、蚌等文物23200件,其中珍貴文物200餘件。在延慶地區大面積地發掘和揭示春秋之際的山戎文化墓葬羣,為學術界能夠更加清晰地認識山戎部族提供了珍貴的物質依據。延慶縣於1991年8月建立山戎文化陳列館將山戎墓葬中的10座加以保護,並開放至今。

延慶博物館古崖居

知識鏈接——古崖居
古崖居 古崖居
古崖居,一個千古之謎的人文遺址。
它是由一支不見史志記載的古代先民在陡峭巖壁上開鑿的崖居洞穴,計有147個。這是我國已發現的規模最大的崖居遺址。1996年被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北京青少年科學基金會定為“全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5年被延慶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定為延慶縣未成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2008年確定為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資源單位。古崖居隸屬於八達嶺旅遊總公司。類似古崖居的人類洞窟遺址在延慶海坨山麓共有八處,其中規模最大、規格最高、保存最好、最為集中的就是古崖居。這裏保存下來的147座石室全部懸掛在近10萬平米的崖壁上。它們或方形或長方形。大的二十多平方米,小的僅3----4平方米;或單間或2----3室相通,或套間平行,或上下兩層,並有典型的“三居室”。其中,有一石室上下兩層,並配有耳房,廊柱歷歷,可能是穴居主人集會或祭祀之地,弘敞雄偉,這就是所謂的奚王府。府內,門、窗、炕、灶、馬槽、壁櫥、煙道等一應俱全,且圓則圓,方則方,均中美學規矩。
古崖居是何人開鑿,開鑿於何年何代,作何用途?均無從考證,史學界的專家學者眾説紛紜。對此提出了各種不同的看法和假説,如“屯軍説”、“躲避瘟疫説”、“盜匪巢穴説”等。目前,比較合理的説法有二種:一種是一個距今1000餘年唐朝以後五代時期的少數民族——西奚族聚居的崖居山寨;另一種是:有些學者認為古崖居和其他幾處崖居遺址是漢長城烽火台遺址。
由於沒有考古方面的實證和史籍文獻上的確切記載,古崖居始終被譽為“千古之謎”;同時她展現了古人在軍事、建築、人文多領域偉大而神奇的智慧,表現出一種原始的審美情趣,再現出當時的金戈鐵馬、刀耕火種的場景,讓後人從凝重的空氣裏讀出豪邁,讀出戰爭與和平的主題。又被後人嘆為“千古之奇”。

延慶博物館展覽方式

《延慶通史陳列》通過大量翔實的革命文物和照片,再現了發生在媯川大地上的歷史事件。謳歌了延慶人民英勇投身於革命洪流的感人事蹟和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展示了延慶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輝煌成就。鑑往知來,使我們更好地瞭解延慶、熱愛延慶,滿懷信心地建設生態文明新延慶。
《延慶民間風俗陳列》涉及延慶人民生活中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藉助今天已不多見的珍貴民俗實物,並運用多種藝術表現形式,幫助我們探索古老而文明的延慶人民的生活軌跡。
《延慶山川地貌展》通過大型延慶山川地貌沙盤和兩組相對的主題雕塑向觀眾展示了延慶的山川地貌的基本特徵和在古今歷史中的特殊地位。
這些陳列向觀眾詳述了“上承媯川神韻,下秉京畿古風”的延慶地區自舊石器中晚期到二十一世紀,其歷史文化發生的巨大變化過程和社會文化發生的巨大變革經歷。深度表現了延慶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延慶人民鋭意進取的時代新風。

延慶博物館建築設計

功能區
延慶博物館 延慶博物館
延慶博物館擁有眾多人性化服務設施和設備,能夠滿足不同人羣的參觀需求。建築設計重視博物館的特定功能要求,力圖以清晰的、簡明的、富於邏輯的方法處理好各功能區間的關係。主要的功能區分為:展陳區、社會教育區、綜合服務區、業務科研區、行政辦公區、安全保衞區、藏品庫區、設備區等。
序廳和多功能報告廳LED屏幕會顯示相關標語和背景信息。展廳具備新聞攝影電源和發稿信息終端。
觀眾現場服務:在博物館大門內、展廳均安裝參觀導覽系統,讓公眾自由地瀏覽、查詢博物館的基本情況和參觀信息。
多功能報告廳:通過數字化網絡、電視網(有線/無線)和數據網絡交互式播發、後期電子出版物製作,實現現場會議與網絡會議的結合。
展廳:不同類型的展廳相對獨立,既便於觀眾自主參觀、選擇參觀路線,又便於安防管理。寬闊的展廳面積和充足的高度,也為豐富多樣的展陳設計提供了理想空間。
數字化互動展陳
在通史展主展陳內容的基礎上,創新引入了數字化展陳方式,以多種形式對主展陳內容進行了延伸和補充。加入了延慶文博 APP,內含智能導覽系統可自助為參觀遊客進行講解。在序廳互動桌區域新添加了VR和桌面一體機等設備。在《山川地貌展》中加入了千億像素全景延慶互動展示系統讓參觀者在觀看展覽之前,對延慶的全貌有所瞭解。參觀者站在延慶的大沙盤上,好像是在高空中俯視延慶,立體的審視整個延慶的地理地貌。通過《延慶通史陳列》10 個版塊的 PAD 展示了延慶各個時期的朝代背景和3D 文物。拉近了文物與觀眾的距離,促使延慶博物館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世界盛會。

延慶博物館服務項目

延慶博物館具有完善的設備設施,以人性化服務理念為原則,開展各項接待服務工作。
接待服務:延慶博物館擁有多語種諮詢、物品寄存櫃、、休息座椅、免費藥品、免費WIFI、免費充電;為殘障人士準備了專用通道、電梯等。提供講解員講解、觸摸屏查詢。館內常年舉辦專題講座和主題活動,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

延慶博物館參觀指南

延慶博物館參觀須知

1請按規定領票參觀;館內謝絕吸煙。
2請自覺配合安檢,遵守館內相關規定,接受工作人員管理。
3行動不便、身體有潛在疾病的觀眾需有人陪同方可入館參觀。
4館內部分場所地面光滑,部分展廳亮度較低,請注意安全。
5通行扶梯、通道、走廊等處時請注意人身及攜物安全;請保持公共衞生,勿隨意投擲、丟棄雜物。
6衣冠不整、醉酒、精神障礙者謝絕入館。
7飲料食品及其盛裝器皿、生物、易燃易爆危險品、管制械具及其他法定危險品謝絕攜帶入館。請勿攝像及使用閃光燈,展廳內請勿使用三腳架。
8請勿觸摸裸露展品、攀爬躺卧。
9請您自覺遵守公共秩序;勿在館內使用輪滑、暴走鞋等類似輪式鞋,請勿喧譁、追跑打鬧及在展廳內使用手機。

延慶博物館交通信息

地 址:北京市延慶區媯水北街24號
郵 編:102100
乘車路線:德勝門919路直達延慶區
<山戎文化陳列館>
地 址:北京市延慶縣張山營鎮玉皇廟村東
郵 編:102100
乘車路線:德勝門乘919路至延慶南菜園站下換乘920路張山營站下
<古崖居>
乘車路線:德勝門乘919路汽車至延慶南菜園站下換乘920(張山營方向)到古崖居下車。
參考資料
  • 1.    資訊詳情  .全國博物館年度報告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