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延安酸棗

鎖定
延安酸棗.,陝西省延安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1-2] 
延安酸棗是中國酸棗種類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種,果仁內含有活性炭、脂肪油等藥用成分,特別是酸棗仁藥用有效成分總皂甙含量為1.1353%,名列全國前茅。據現代醫學研究,酸棗果實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 以及多量脂肪油、蛋白質、有機酸、皂苷、兩種甾醇和多種三萜類化合物等營養成分,適量食用具有養心安神、幫助消化的作用。酸棗的果肉和果皮,還能加工成酸棗汁和酸棗醬。 [3-4] 
2005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延安酸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中文名
延安酸棗
產地名稱
陝西省延安市
品質特點
皂苷含量高
地理標誌
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批准文號
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05年第209號
批准時間
2005年12月31日

延安酸棗產品特點

延安酸棗品質特性

延安酸棗,來自黃土高原野生品種,無污染無公害,營養成分含量高,素有“天然維生素丸”之稱。是良好的食藥兩用乾果。 [5] 

延安酸棗植物特徵

酸棗又名山棗、棘、葛針、山酸棗、野棗、刺棗,為鼠李科棗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植物。喜向陽、乾燥的環境。適應性強,能耐鹼、耐寒、耐旱、耐瘠薄,但不耐澇。丘陵、山地、溝邊、路旁、荒地均能生長。
酸棗一般樹高1—3米,也有高達5—6米的小喬木。酸棗樹皮灰褐色,有縱裂;幼枝綠色,具長枝和短枝。長枝“之”字形曲折,於分枝基部處具刺1對,1枚針形直立,另1枚向下彎曲。單葉互生,葉片橢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先端短尖而微凹,基部偏斜,基出3脈,邊緣有稀鋸齒,葉柄極短;花期在6—7月,花小,黃綠色,2—3朵簇生於葉腋,花瓣5片,與萼互生。
酸棗核果近球形或長圓形,成熟時外皮呈暗紅色,味酸甜,核較大,兩端鈍。一株1.5米高的酸棗樹一年一般可產酸棗3—5千克,大樹可產酸棗幾十千克。 [6]  [7]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營養價值

野生酸棗含有糖、酸、蛋白質、鈉、鐵、鋅、磷、硒等多種微量元素,維C含量每百克可達1200毫克,其含量是紅棗的2—3倍、柑橘的20—30倍,比葡萄高95倍,是沙棘的36倍,比彌胡桃高2倍,被譽為“維C之王”。多食酸棗食品還具有滋補保健,益智健腦的作用。 [5]  [8] 

延安酸棗藥用價值

酸棗性平,味甘、酸,有養心安神、補肝、斂汗的功效。主治心煩失眠、驚悸怔忡、體虛多汗、神經衰弱、多夢、汗少口乾等症。 [5] 
酸棗野生資源主要分佈於陝西、河北、山東、河南、山西等黃河中、下游地區,遼寧、內蒙古、甘肅、江蘇,安徽、湖北、四川等省區也有少量野生酸棗資源分佈。不同產地酸棗仁皂苷A及B的含量有很大差異,在對10個產地酸棗仁皂苷的測定結果顯示,尤以陝西延安產的含量高。
人工種植的酸棗仁尤其以陝北黃河沿岸所產質量最佳,這裏人工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所產酸棗仁經相關質量檢測檢驗部門驗證與野生酸棗仁質量相當,屬國內酸棗仁最優產區。酸棗仁中主要含有皂苷、黃酮、脂肪油、生物鹼、多糖等,其生物活性代表成分為酸棗仁皂苷,實驗已證明延安所產酸棗仁品質優良,總皂苷含量達0.0729%,高於河北、山東、遼寧、河南、山西所產酸棗仁,其皂苷A和總皂苷含量比滇棗仁高2倍以上。 [6] 
延安酸棗是中國酸棗種類中活性成分最高的一種。據北京大學藥學院化驗測定,延安酸棗果仁內含有活性炭、脂肪油等藥用成分,經過提純可製成降壓、改善心血管功能和調理神經系統功能的新藥,特別是酸棗仁藥用有效成分總皂甙含量為1.1353%,內在質量名列中國前茅。用小酸棗泡的酸棗酒,既能養肝暖心、益氣健脾,還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更具光澤,安神助眠的作用,久服有輕身延年等功效。 [8-9] 
不同產地酸棗仁皂苷A及B的含量測定結果 不同產地酸棗仁皂苷A及B的含量測定結果

延安酸棗產地環境

陝西省延安市位於陝北黃土高原中部,延河洛河上中游,海拔1000—1400米。延安以北為梁、峁丘陵溝壑區,土壤以黃綿土為主,以南是以塬為主的塬梁溝壑區。土壤以黑壚土為主,間有部分黃綿土。境內溝壑縱橫,乾旱威脅大,農業廣種薄收,產量低而不穩。屬暖温帶半温潤温涼氣候。雨量少春旱嚴重,夏多暴雨、冰雹。年雨量為500—600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年乾燥度在1.0—1.2。年温度為9—10℃,最熱月温度為22—24℃,最冷月温度為-6—-7℃,年極端最低温度平均為-20—-22℃。全年積温為3100—3400℃,有效生長季有140—155天,平均初霜在10月中旬,終霜在4月下旬,無霜期有160—170天。全年日照為2400—2500小時。酸棗樹喜向陽、乾燥的環境,因此,延安地區的土壤氣候是其生長的適宜區域。 [5] 
延安地理——南泥灣 延安地理——南泥灣

延安酸棗歷史淵源

延安酸棗歷史悠久,在延安市子長縣玉家灣鎮路家寺村有一棵千年酸棗樹,據當地村民介紹,這棵酸棗樹栽植於宋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樹高5米,樹幹直徑70釐米,雙臂不能合抱,年產酸棗40多千克。酸棗樹屬灌木科木本植物,很難成樹,長到杯口粗細便自然乾枯,由根部再生嫩芽。經過查閲資料,中國範圍如此大的酸棗樹屈指可數,是一棵名副其實的長壽樹。 [4] 
酸棗是陝北黃土高原的野生水果品種。隨着酸棗的食用藥用價值被髮掘出來,人工栽培也逐漸增多。因為種植酸棗並不需要太多的田問管理,對土地要求很低,還能響應國家的退耕還林政策,當地農民種植酸棗的積極性日益高漲。
2001年,延安酸棗產業化開發項目被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正式批准立項,其主要目標任務是;採用試管內過芽生芽無性繁殖,工廠化程序化克隆,熱處理和組織培養脱除酸棗病原菌等技術,實現酸棗種源繁育及酸棗仁藥材生產的規範化和產業化,示範帶動各地中藥材產業的現代化與特色農業經濟的發展。項目總投資7844萬元,,建設期三年。該項目也列入了2001年國家級星火項目計劃。通過技術攻關,確定了酸棗仁的藥用活性,建立了包括指紋圖譜在內的酸棗仁新標準,選定了5個適生性強、結果率高、果型好、藥用成份含量高的優良酸棗品系,並建立了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酸棗組培快繁中心。 [5] 
自2001年批准實施以來,延安已建立起一個大棚育苗基地,建立大田苗圃100畝,大田栽植試驗田1000畝。
2002年春,延安酸棗大田栽植11580畝,其中延川縣建立萬畝示範基地園一個,實際栽植8673.5畝;延長栽植1318.5畝;寶塔區栽植293畝。還分別在延長苗木繁育中心和延安民航站各育苗100畝,育出合格茁200萬株。
2003年春,延安酸棗在延川縣新栽4500畝,育苗120畝,新建種質資源圃一個,同時建立100畝核心基地。累計完成大田栽植21800畝。 [6]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生產情況

2014年,延安採取“公司+高校+農户+基地”模式,在“三縣一區”與12個鄉53個村3868户農民簽訂酸棗種植合同,建立符合GAP要求的酸棗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3.1萬畝。 [5] 
2017年,延安以“公司+科研+政府+基地+農户”的形式簽訂合同,建成了6萬畝酸棗GAP種植基地。 [10] 

延安酸棗產品榮譽

2005年12月31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延安酸棗”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1-2] 
2018年,延安6萬畝酸棗GAP種植基地被評為“陝西酸棗仁種植模範基地”。 [10] 

延安酸棗地理標誌

延安酸棗地域保護範圍

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延安市人民政府《關於申請界定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延政函[2005]13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延安市寶塔區、吳旗、志丹、安塞、子長、延川、延長、宜川、甘泉、富縣、洛川、黃陵等12個縣區現轄行政區域及黃龍縣石堡鎮、范家卓子、界頭廟、紅石崖、白馬灘、柏峪、三岔、崾?等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1-2] 

延安酸棗質量技術要求

(一)栽培技術
1.土壤選擇:須選擇土質為土石底山丘陵區的片麻岩母質上的土壤或黃綿土及黑壚土;ph值5.5—8.5的土壤。
延安酸棗
延安酸棗(27張)
2.栽植密度:密植園畝栽220株,株行距為3×1米或1.5×2米。普通園畝栽110株,株行距為1.5×4米或3×2米。定植時間為每年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中旬。
3.修剪:幼樹高1米左右開始,離地面80釐米處將主杆截斷,從截口下20釐米範圍內選留3至4條壯枝,培養成第一層主枝,使其呈放射性向四周伸展,形成第一層樹冠;第二年從當年發出的棗頭上選留2-3根壯枝,培養成第二層主枝,形成第二層樹冠;第三年以同樣的方法,培養第三層樹冠。各層間距依次遞減,第一層為50釐米,第二層為40釐米,第三層為30釐米,使整個樹體保持在3米左右。
4.施肥:秋、冬、春季主要以施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在每年落葉前後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夏季施肥一般在雨後進行,以富含氮、磷、鉀速效複合肥為主。
(二)採收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當果實呈紫紅色完全成熟時即可採收。用竹杆將果實輕輕擊落在乾淨的布塊上,撿去雜物,裝在袋內。
(三)加工工藝
1.晾曬:酸棗採收後,應及時攤晾在乾淨、衞生、通風性好、陽光充足的地方進行晾曬。
2.清洗:用飲用水沖洗。
3.果肉果核分離:用專用酸棗脱肉機械進行。
4.果核、果仁分離:用專用脱殼機械進行。
5.乾燥:將果仁、核殼分別攤在專用場地進行。
6.包裝:用專用包裝袋對果肉、果仁、核殼按質量等級分別進行包裝。
(四)質量特色
1.感官:
呈紫紅色或紫褐色,表面平滑有光澤。氣微、味淡。
2.理化指標:
酸棗果:總糖(以葡萄糖計)≥30%,總酸(以檸檬酸計)≥3%。
酸棗仁:千粒重≥40克,酸棗仁皂苷(A、B)≥0.1%。 [1-2] 

延安酸棗專用標誌使用

延安酸棗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延安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