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廬山面目

鎖定
廬山面目,漢語成語,拼音是lú shān miàn mù,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來面目。出自段雪亭《<聊齋志異>遺稿例言》。
中文名
廬山面目
出    處
《遺稿例言》
拼    音
lú shān miàn mù
注    音
ㄌㄨˊ ㄕㄢ ㄇㄧㄢˋ ㄇㄨˋ

廬山面目成語出處

清·段雪亭《<聊齋志異>遺稿例言》:“苟非自作聰明,即欲省其鉛槧,致令廬山面目,漸失其真。” [1] 

廬山面目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事情的真相 [1] 
示例
我們要揭開他的廬山面目

廬山面目成語辨析

近義詞 [1]  本來面目
同韻詞:箸長碗短、真情實感、看文巨眼、千難萬險、出輿入輦、反驕破滿、攻苦食儉、刪蕪就簡、眼餳骨軟、凝矚不轉

廬山面目成語故事

廬山因周武王時期高人匡俗結廬而居而得名,它三面臨江,山勢十分雄偉,山清水秀,風景奇麗。它臨江靠水,山上煙霧縹緲,人們很難看清它的真實面貌。蘇軾寫《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