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防風

(唇形科廣防風屬植物)

鎖定
廣防風(Anisomeles indica (L.) Kuntze),是唇形科廣防風屬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莖直立分枝,被白色短柔毛;葉寬卵形,先端尖,基部近平截寬楔形,具不規則鈍齒;花淡紫色,花萼鍾狀被長硬毛及黃色腺點,冠筒漏斗形,內有毛環;小堅果近圓形,平滑光亮;花期8-9月,果期9-11月。  [5] 
廣防風原產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在中國西南地區,以及廣西、雲南、西藏東南部、四川、等地也有分佈,國外在印度、東南亞經馬來西亞至菲律賓有分佈;生於熱帶及南亞熱帶地區的林緣或路旁等荒地上; [5]  喜温暖濕潤,耐熱,喜光耐陰,怕乾旱和積水;宜用疏鬆肥沃、排水佳的微酸性沙壤土種植;可播種、分株或扦插繁殖。 [6] 
廣防風味辛,性温,可以祛風濕,壯筋骨、烏須明目,洗痔瘡,洗瘠,消諸腫,有止百節筋骨疼痛,其頭浸酒,補腎虛的功效。 [7]  雲南金平瑤族有藥浴的習慣,廣防風作為藥浴的藥材,可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給瑤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帶來有力的貢獻。 [8] 
中文名
廣防風
拉丁學名
Anisomeles indica (L.) Kuntze [4]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唇形目
唇形科
廣防風屬
廣防風

廣防風形態特徵

根頭部呈不規則的瘤狀團塊,長徑長4~7cm,短徑長3~5cm,根頭部着生多數鬚根和粗根。粗根長圓錐形,彎曲,略扭曲,呈念珠狀凸起,長5~25cm,直徑0.8~2.5cm,表面棕褐色至棕黃色,表面具縱皺紋或空洞,縱皺紋亦扭曲,具鬚根痕,外皮脱落處顯網狀紋理。鬚根纖細,有的與粗根等長。質較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類白色,紋理放射狀。氣微、味淡。 [2] 
莖高1-2米,四稜形,具淺槽,密被白色貼生短柔毛。 [1] 
葉闊卵圓形,長4-9釐米,寬2.5-6.5釐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截狀闊楔形,邊緣有不規則的牙齒,草質,上面欖綠色,被短伏毛,脈上尤密,下面灰綠色,有極密的白色短絨毛,在脈上的較長,葉柄長1-4.5釐米;苞葉葉狀,向上漸變小,均超出輪傘花序,具短柄或近無柄。 [1]  全株長60~120cm,分枝多,枝條稍曲折,莖鈍方形,橫徑長0.5~1.0cm,中心具髓,枝梗被柔毛,外表暗綠色或黃褐色,節間長4~12cm。葉對生,皺縮成團於枝條上部,葉片灰綠色,或棕褐色,兩面均被白色毛,上表面毛疏而長,下表面短而密。葉柄短,細長,2~5mm,亦具毛,葉片皺縮,濕潤,葉展平呈卵圓形或橢圓形,長4~8cm,寬3~7cm,先端短圓或鈍尖,基本楔形或鈍圓。 [2] 
輪傘花序在主莖及側枝的頂部排列成稠密的或間斷的直徑約2.5釐米的長穗伏花序;苞片線形,長3-4毫米。
花萼鐘形,長約6毫米,外面被長硬毛及混生的腺柔毛,其間雜有黃色小腺點,內面有稀疏的細長毛,10脈,不明顯,下部有多數縱向細脈,上部有橫脈網結,齒5,三角狀披針形,長約2.7毫米,邊緣具纖毛,有時紫紅色,果時增大。
廣防風
廣防風(9張)
花冠淡紫色,長約1.3釐米,外面無毛,內面在冠筒中部有斜向間斷小疏柔毛毛環,冠筒基部寬約1.7毫米,向上漸變寬大,至口部寬達3.5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長圓形,長4.5-5毫米,寬3毫米,全緣,下唇幾水平擴展,長9毫米,寬5毫米,3裂,中裂片倒心形,長約3毫米,寬約4.5毫米,邊緣微波狀,內面中部具髯毛,側裂片較小,卵圓形。 [1] 
雄蕊伸出,近等長,前對稍長或有時後對較長,花絲扁平,兩側邊緣膜質,被小纖毛,粘連,前對藥室平行,後對藥室退化成1室。花柱絲狀,無毛,先端相等2淺裂,裂片鑽形。花盤平頂,具圓齒。子房無毛。 [1] 
莖上部側枝莖亦對生,枝端着生花序,疏離,花萼鍾狀,先端5齒裂,花冠多數存在,黃棕色。略具穢氣。 [2] 
小堅果黑色,具光澤,近圓球形,直徑約1.5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1月。 [1]  [9] 

廣防風生長環境

為一雜草,生於熱帶及南亞熱帶地區的林緣或路旁等荒地上,海拔40-1580(-2400)米。 [1]  喜温暖濕潤,耐熱,喜光耐陰,怕乾旱和積水;宜用疏鬆肥沃、排水佳的微酸性沙壤土種植。 [6] 

廣防風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印度,東南亞經馬來西亞至菲律賓也有。在中國產於廣東(七娘山、南澳、大鵬、葵涌(王國棟等6546)、田心山、馬巒山、鹽田、坪山、三洲田、沙頭角、梧桐山(深圳考察隊2059)、仙湖植物園、光明新區(李沛瓊等8174)、羊台山、塘朗山、內伶仃島) [10]  ,廣西,貴州,雲南,西藏東南部,四川,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南部,福建及台灣。 [1] 

廣防風繁殖方法

可播種、分株或扦插繁殖。 [6] 

廣防風主要價值

廣防風味辛,性温,可以祛風濕,壯筋骨、烏須明目,洗痔瘡,洗瘠,消諸腫,有止百節筋骨疼痛,其頭浸酒,補腎虛的功效。 [7]  雲南金平瑤族有藥浴的習慣,廣防風作為藥浴的藥材,可祛風散寒,活血化瘀,給瑤族人民的繁衍生息和健康帶來有力的貢獻。 [8] 
全草入藥,為民間常用藥草,治風濕骨痛、感冒發熱、嘔吐腹痛、胃氣痛、皮膚濕疹、搔癢、乳癰、瘡癬、癩瘡以及毒蟲咬傷等症。 [1] 
【別名】落馬衣、穢草、抹草、馬衣葉、土藿香、排風草、野蘇麻、豨籤草[福建]、假豨籤草[廣西]
【來源】唇形科廣防風屬植物廣防風Epimeredi indica。
【用途】以全草入藥,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
【性味歸經】辛、苦,微温。
【功能主治】祛風解表,理氣止痛。用於感冒發熱,風濕關節痛,胃痛,胃腸炎;外用治皮膚濕疹神經性皮炎,蟲蛇咬傷,癰瘡腫毒。
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辛,苦,微温。祛風解表,理氣止痛。用於感冒發熱,風濕關節痛,胃痛,胃腸炎;外用治皮膚濕疹,癰瘡腫毒等。壯藥稱之為白紫蘇、牙壞,治百日咳、感冒、鼻衄、風濕、皮膚瘡瘍、骨髓炎;瑤藥稱之為假藿香,治百日咳、感冒、鼻衄、上吐下瀉。夏秋採收,洗淨,鮮用或曬乾。辛,苦,微温。祛風解表,理氣止痛。用於感冒發熱,風濕關節痛,胃痛,胃腸炎;外用治皮膚濕疹,癰瘡腫毒等。壯藥稱之為白紫蘇、牙壞,治百日咳、感冒、鼻衄、風濕、皮膚瘡瘍、骨髓炎;瑤藥稱之為假藿香,治百日咳、感冒、鼻衄、上吐下瀉。 [3] 
廣防風主要含有氮有機物(生物鹼)、黃酮苷、酚類、還原糖、鞣製等化學成分,葉含防風草內脂。 [3] 
參考資料
  • 1.    廣防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19-12-19]
  • 2.    劉文啟嚴華董亞娟魏鋒馬雙成.廣防風基原與鑑別.藥物分析雜誌. 2015,35(02)
  • 3.    秦麗洪影雯樑子寧朱華.中藥廣防風的.研究進展.大眾科技. 2017,19(10)
  • 4.    廣防風 Anisomeles indi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種信息系統[引用日期2023-03-07]
  • 5.    廣防風  .植物智[引用日期2023-03-26]
  • 6.    陳宇勒編著,家養藥食兩用花草,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07,第68頁
  • 7.    馬驥,唐旭東主編,嶺南藥用植物圖志 下,廣東科技出版社,2018.12,第165頁
  • 8.    龍春林主編,民族地區自然資源的傳統管理,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9.09,第52頁
  • 9.    廣防風|Epimeredi indica  .植物誌庫[引用日期2023-05-08]
  • 10.    李勇、李沛瓊 主編.《深圳植物誌第三卷》中國林業出版社,2012年12月:第399-30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