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廣角紅外探測器

鎖定
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Explorer),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研製的紅外太空望遠鏡。由美國航天局(NASA)於1999年3月發射,其主要工作是進行行星搜尋,以及探測鄰近恆星的紅外輻射振盪以確定其結構。 [1] 
中文名
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
外文名
Wide-Field Infrared Explorer
用    途
紅外巡天
簡    稱
WIRE
發射時間
1999年3月

廣角紅外探測器名詞解釋

“廣角紅外探測器”是天文學專有名詞。來自中國天文學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佈的天文學專有名詞中文譯名,詞條譯名和中英文解釋數據版權由天文學名詞委所有。

廣角紅外探測器發展歷史

1999年,NASA發射的“廣角紅外探測器”(Wide—Field Infrared Explorer,簡稱WIRE )。該衞星的目的是紅外巡天。當時的美國天文學界都把它看作是“紅外天文衞星”IRAS的繼任者。但可惜的是,WIRE剛升空不久,它所攜帶的製冷劑就泄漏了,而且很快就漏得一乾二淨。而沒有製冷劑,整個紅外探測器就等於報廢了。NASA為了挽回損失,曾經使用過衞星上面的星敏感器(Star Tracker,衞星上用於跟蹤和導星的設備)開展過一些星震學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
美國當地時間2009年12月14日6時09分,廣角紅外測量探測器搭載美國“德爾塔Ⅱ”運載火箭,從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發射升空。其主要任務是在9個月內掃描整個天空,搜尋那些人類未知的小行星彗星等,對它們進行歸類,並列出可能對地球構成威脅的天體 [2] 

廣角紅外探測器配備狀況

廣角紅外探測器的結構示意圖 廣角紅外探測器的結構示意圖
WISE是NASA眾多空間設備裏的一箇中型項目。它的個頭不大,重量只有750千克;日常工作狀態時,所需要的能量也不多,只有2.4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為其提供能源,平均功率為382瓦特:而且,WISE的壽命也不長,預計只有半年多(根據現在的估計,最多可以到13個月)。由此可見,WISE的規模比那些大型項目(比如四大空間天文台)要小許多。WISE所攜帶的望遠鏡口徑也不大,只有40釐米。但是該望遠鏡的視場在同類中算是大的,有47角分。大視場也是巡天工作所必須的。望遠鏡的終端是一個大規模的紅外探測器,像素為1024X 1024,相當於一架百萬像素的數碼相機 [2] 

廣角紅外探測器工作狀態

WISE可以觀測四個波段,分別是3.3、4.7、12、23微米分辨率依據波段的不同會有差異,從短波端的大約6角秒到長波端的大約12角秒。由於新技術的大量應用,WISE的各項觀測指標都比它的前輩們有了大幅提升。比如説,在後兩個波段(12和23微米),它的靈敏度就比IRAS的相應波段高出了大約500倍。這也就意味着科學家們可以通過WISE看到更多遙遠暗淡的天體。該望遠鏡的項目組期望它在十個月左右的運行時間裏,能夠發現大量直徑大於3千米的小行星、太陽系周圍的紅矮星褐矮星以及宇宙深處的紅外亮星系。 [2] 
參考資料
  • 1.    何香濤.觀測宇宙學 (第二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12:232
  • 2.    天文愛好者  .讀秀.2009年[引用日期2016-12-25]